1、想請教A大,如果郭董質借比逐年增高,如在這波漲勢解質會有什麼影響?
A大回答:質借是一種聰明負債的方法,郭董是鴻海的股東,股票是他的資產,這就像你和我沒有兩樣,鴻海是有價值的證券,效力等同於房子、土地,郭董可以把股票拿去質借然後去做投資,這對鴻海不會有什麼影響,如果你懂質借,就是把股票抵押給銀行,你付銀行利息,因為鴻海是大型權值股,你可以得到1.56%的利率,如果郭董抵押的量夠大,利率也許能更低,所以郭董質借及解質借和鴻海沒有影響,之前聽到最無知的言論就是,郭董拿鴻海去質借,會增加鴻海財務成本,這就是沒有金融負債的知識,你拿你手上的鴻海股票去向銀行借錢,利息是你付,錢也是你借,和鴻海公司不會有什麼關係。
2、假設外資圈其實有在看A大的發文,畢竟A大帶領我們這群小散戶、中實戶及大戶,雖然A大是做中長線,但有時A大也會發表一些跟據邏輯觀念,短線的預測,比如過年操作或營收好,股價應該預期會上升,我覺得A大的邏輯是正確的,那我一定跟著做,散戶跟著做 。
A大回答:你這個假設是極度有可能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和大家說,我的目標是中長線,短線我追籌碼面,散戶心理面,外資群心理面,這單純就是輔助我了解外資群的心態,如果你在一般討論區上,然後天真的帶著幾千,幾萬個散戶操作短線,然後你和他們說你可以推測出主力,外資群在想什麼,那就天真了,外資群、主力,短線客,當沖客都能看你寫出來的策略及想法,然後去制定另一套規則,就能輕易的打敗你,那換個角度想,如果外資群,主力,短線客,當沖客看了我的文章後,他制定了一個方法與我的推測不符合,那對我及大家有什麼影響?不會,完全沒有實質的影響,我也不短線進出,我也不建議大家短線進出,一買一賣成交易,如果外資群,主力、短線客,當沖客為了短線做出和我不同的策略,那他們單純就是需要花更多的資金,而且他們就要去實行不合邏輯及常理的操作,最終受傷害的僅是他們,不會是我。
3、即然操作中長線,為什麼要天天寫文章及推測呢?
A大回答:我說過,中長線投資,需要的僅有基本面,產業面,資金配置,時間,耐心,自我心理面,但很多人不具備我上面說的這些因素,每天就憑感覺及憑直覺進出,我的文章包含了基本面、產業面,這兩者也不會天天變化,一個月,一季才會有新的變化,所以不需要天天的寫,一般最困難的是自我心理面,我透過每天的文章可以觀察一些外資群,主力,短線客,當沖客的操作增加自己的自我心理面,當你有了正確的投資觀念,不會頻繁交易,那就不一定要天天上來看我寫的東西,你可以自己試著寫日誌,或是安心的過你的日子,當營收,財報,法說會來時再上來注意一下就行了。
有一些人覺得自己短線進出可以賺比較多,其實我的文章是寫給幾萬個人看的,不是寫給你一個人看的,一個人短線進出賺到錢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任務,雖然有一點難度,但厲害的人確實能做到,但如果幾千、幾萬個人短線進出又能賺到錢,那就是天方夜?,我說過,一買一賣成交易,短線的錢就是彼此在輸贏,怎麼可能短線裡面所有的人都是贏家,只要你短線交易,那就是對賭,有贏家也必然有輸家,唯一辦得到大部份的人都賺錢的方法就是中長線投資,這方法適用所有的人,一些特例,就不要來說的了,短線幸存者會上來說自己很厲害,但更多的是默默退出的,由於贏家及輸家都要支付手續費及交易稅,而且贏家通常都是贏得大報酬,所以可預期的事是,需要有更多的輸家才能去支付政府、券商及贏家的獲利,這是很簡單的道理的。
4、請問為什麼大小摩需要這樣控盤?
A大回答:從去年開始大小摩就很常在幹這種事,但很多人就是短視,覺得一兩天就要定結果了,當初大小摩做了這種磨來磨去的事後,就在2021年1月4日到2月5日,這兩家外資群一口氣大買了11萬多張,其中台灣摩根士丹利買了63931張,摩根大通買了50823張,當初他們演了這幾個月,為的就是在吃股票時投資者願意便宜賣出來,不論當初你中了錨定效應,悔恨效應,得到後怕失去,失去耐心…等,結果就是大小摩在短短一個月買了11萬張,如果外資群不演戲,鴻海中每一個股東都信心爆棚,大小摩要吃11萬張,可能股價都要買到150元以上了,台積電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台灣的投資者對台積電是信心爆棚的,外資群不大賣,台積電就容易漲。
5、我好幾次看美林當沖都是賠最多, 覺得很怪, 美林應該是隔日沖高手, 有沒有可能當沖看是賠的, 隔日沖卻是賺的呢?
A大回答:短線中外資群就是在裡面決勝負,如果散戶不參與或是個股散戶都很聰明,那就是外資群之間彼此斯殺,你覺得美林厲害,大小摩也覺得自己厲害,高盛也覺得自己厲害,那誰強誰弱,打下去就知道了,結果就是兩敗俱傷,這是結果論。
6、誠意請教之前新春開盤前您說已經壓到月線價格,外資會讓你買更便宜嗎?但開盤兩天了,外資還是在賣,甚至賠錢互打,可是散戶現在隨便進場,都跟之前您說的相悖,無法理解為何外資要賠錢賣,讓散戶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
A大回答:有看到外資群這兩天買賣賠了多少錢嗎?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他們可以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不論合理或不合理,這些事在去年鴻海70~80多元時做了很多次,後面股價拉上來時,大小摩大買了11萬張,中了錨定效應的散戶就一直在那認為70是底,90多是頂,就不會和外資群去搶股票,外資群的策略可以從天,周,月,季,半年,年去操作,短線操作本來就沒有什麼是百分之一百,你如果想要操作短線,你要學著去處理事件,而不是一直問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
留言大部份是問大小摩為什麼要這樣做,但如果你是長期看我文章或是有追籌碼的,你應該就會知道大小摩不是第一天這樣幹,他們就是讓一般的散戶覺得崩潰,覺得沒耐心,讓他們覺得鴻海沒有價值,這樣他們就能比較容易的去佈局買到股票,有人會說,這兩天大小摩賣了幾千張,這樣反而股票被吃掉了,但你的眼界太小了,以之前的例子來看,大小摩在1~2月中的一個月,就大買了鴻海11萬張,當初如果不演戲,誰會賣股票給他倆?你就看到一兩天的結果,但外資群看的是一個月,一季,半年,一年,如果你的思維不放大,一直看一天、兩天,你無法追上外資群的思維。
有人覺得這樣分析不合理,那有可能是你追蹤外資群的籌碼不夠久,對外資群了解不夠深,籌碼面本來就是一門苦功,你要每天的去追蹤然後驗證,時間久了後,你就會知道他們當初做過什麼事,短線外資群的策略很多,這兩天如果外資群寧願要賠錢做出你看到的盤勢可不可以?當然可以,就像很多散戶每天在那高買低賣一樣,也沒有人說不行,只是代價就是賠錢而以,目前權證及融資的人買回來了嗎?應該還沒有吧,當外資群在上下擋單時,發現盤中買的力道比較大時,他們就知道融資戶及權證戶要回來了,他們就會做相對應的事。
MIH電動車大未來!鴻海跨入造車最後一塊拼圖 昨晚的老謝看世界中的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訪談,這才是投資者應該要看的,你可以重覆的一直看,這會比你在一般討論區聽別的網友說有用千倍、萬倍,從昨天劉董的訪談中,大家會發覺和我平常說的鴻海差不多,就是很具競爭力,很安全的一家公司,而且這一次劉董的策略和我在討論區的策略也是差不多的,劉董的策略就是結合整個台灣的力量去打造一個世界級競爭力的電動車產業鏈,這屬於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我也是結合有信念的股東一同去打造新鴻海形象,最終近80萬的鴻海股東都會得利。 1、已為MIH電動車平台成員找好出海口 2、鴻海MIH電動巴士6月成形 10月亮相 3、談鴻海MIH電動車出海口,手上有幾十張牌可以打 4、大陸競爭對手3年就取代鴻海說法 可能性非常低 5、鴻海ICT龍頭地位 不易被取代 很多年輕人或是投資者很有趣,瘋狂的看衰鴻海這項計劃,鴻海這項計劃如果成功,這會讓整個台灣電動車產業鏈在全世界發光發熱,相對的,生處在台灣的年輕人,也會因為台灣2025年在電動車佔一席之地而得到相對好的工作及較高的薪資,有人寧願去賭鴻海2025年不成功,如果鴻海成功了,他要去車站裸奔,但我說真的,沒有人對你的小gg有興趣,你要拿你的羞恥心及尊嚴去賭台灣未來不會在世界電動界佔一席之地,你這個人能多成功也是有限,這個世界上頂尖的有錢人們,都是為大部份的人創造出便利或解決問題而變的有錢的,你可以觀察一下哪一個有錢人是靠看衰未來,看衰世界而變有錢的,所以還是改一下自己酸民的性格,對我來說,我單純輕輕的一按,就封鎖掉你了,而你失去的是一個走向成功的機會,也許會有人覺得我狂,但我只能說,如果你有機會吸收我在股市中失敗及成功的經驗,至少能讓你少奮鬥二十年以上。 劉董有提到一個很重要的點,我認為MIH會愈來愈壯大的點,那就是鴻海利用本身的規模優勢,提出了你必需要是MIH的成員,你才能和鴻海MIH做生意,試想,鴻海是全世界前三十大營收規模的公司,每一年營收來到5兆多,未來也許還會更大,哪一家公司會想放棄和鴻海做生意的機會?只要小公司,中型公司和鴻海合作或沾上邊,股價就會大漲,然後市場上的散戶卻是極度的看衰鴻海,我只要確定鴻海未來的大方向是正確的,鴻海本身的競爭力本來就很強大,成功就是時間的問題,加上劉董心思細,頭腦清楚,策略清楚,格局夠大(帶領台灣ICT產業進軍全世界),這麼大的格局的一個董事長,你還不敢安心的投資,那你就去定存就好了。 鴻海因為模規大,手上資金充足,可以扮演老大哥的角色,當MIH的規模愈來愈大時,會有愈來愈多世界一流的公司被逼著加入MIH,這也是很好理解的,鴻海在產業界的人脈關係,可以為MIH成員找到生意出海口,很多人一直覺得台灣電動車無法和世界一流大廠比拼,那些人就是外行人,他們不懂電動車和一般燃油車是不同的,台灣在ICT產業是世界一流的,電動車需要的正好是ICT產業,如果可以結合整個台灣ICT產業,台灣電動車在2025年成功是非常有機會的。 2020年12月以來,有新進來的60位千張超級大戶押了402,473張買進鴻海,這新進來的超級大戶把鴻海股價擺脫掉70~90元的區間,大戶們已經看到鴻海未來電動車的機會進來押寶了,小散戶們還在半信半疑的瘋狂看衰,這就是有錢人及窮人的不同,這些大戶也許當初沒有看到我的文章,但他們看到MIH整個形成時,就大舉進場佈局,原來在鴻海中的散戶,因為看不起鴻海,所以就以為自己很聰明的把鴻海倒給大戶們,其實別人看到的機會是大到足以讓他看90~120元買進的,而原有的股東還在沉浸在悲慘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