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中華經濟研究院今(1)日公布最新的數據顯示,台灣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8.3%,較8月的47.9%微幅上升,但仍低於50%,顯示製造業景氣持續處於緊縮狀態。中經院副院長陳信宏受訪指出,整體趨勢反映出AI熱潮的帶動,同時也受到關稅及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從產業別觀察,陳信宏指出,傳統產業表現偏弱,交通工具業PMI僅41.1%,食品與紡織業則為41.3%。相對而言,電子暨光學業達48.8%,受到AI題材支撐,而電子與機械設備業則呈現擴張,主要來自美方對電力設備的需求,而非傳統工具機。非製造業方面,他表示,9月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為52.1%,高於8月的50.7%,顯示景氣持續擴張。八大產業中有六大產業維持擴張,包括資訊通訊傳播業(56.5%)、金融及保險業(56.3%),與近期股市活絡關聯密切。相對較弱的產業則為住宿餐飲業及批發業。住宿餐飲業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加上地震與近期水災事件,對業者活動造成衝擊。專家並指出,普發現金雖帶動短期消費,但是否能產生長期乘數效果仍待觀察。
最新PMI景氣數據和川普關稅風險連在一起。我們可以分三個層次來看:總體經濟層面,9月製造業PMI等於48.3%,代表持續緊縮(<50),反映傳產(交通工具、紡織、食品)受到關稅衝擊、需求低迷。非製造業NMI等於52.1%,內需與金融活絡(股市、ICT、保險),對台灣經濟有支撐。短期來看,台灣經濟「外冷內溫」:出口製造業承壓,但內需與科技板塊仍有撐。川普關稅的衝擊,傳產/中小製造業:關稅對汽車零件、工具機、金屬機械、紡織等影響最大,因為出口美國成本提高,訂單被迫延後或轉單。這也是PMI中傳產落後的原因。電子及機械設備:若關稅針對「含晶片數量」計算,部分電子組裝廠(一般NB、手機代工)會被壓縮毛利。內需產業:衝擊有限,餐飲觀光更多是天災、季節性影響,不是關稅問題。台積電及鴻海的影響,對台積電影響有限甚至受惠,高階製程(AI、HPC、車用)全球需求強勁,美國雖課稅,但高端晶片幾乎沒有替代品。美國若推動「去中化」,反而讓更多美國與歐洲客戶加大對台積電下單。短期可能有供應鏈轉單成本,但長期基本面偏正面。PMI中「電子暨光學業」接近50%,就是因為AI支撐,主要貢獻者就是台積電、聯發科這類公司。對鴻海短期壓力較大,但長期有轉單機會,若川普關稅針對「晶片數量課稅」,iPhone、伺服器等出口美國的產品成本上升。蘋果可能要求代工廠分攤壓力導致鴻海毛利受壓。但鴻海已積極布局印度、越南、美國墨西哥,這有助分散風險、吸收美方訂單。AI伺服器代工需求強勁(來自美國大廠),是鴻海的新支撐點。總結台灣經濟:短期「外需製造業受壓、內需與金融撐場」,景氣偏分化。川普關稅:重傷傳產與中小製造業,但對電子龍頭影響有限。台積電:基本面穩健,甚至受益於去中化與 AI 投資潮。鴻海:短期毛利承壓,但全球產能分散 + AI 伺服器需求,長期仍具成長性。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