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找了兩篇鴻海小簡介,下面的word檔包含了鴻海的工廠及子公司情況,其實沒幾頁,就23頁,單純就是鴻海的小簡介。
想對鴻海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你還是得去看年報,這份比較硬,有795頁,裡面包成了鴻海組織架構圖,子公司獲利的情況,及各子公司負責的項目。
如果你有耐心看完第一份word檔,大概就能贏過新聞、媒體及名嘴對鴻海了解的深度,如果你有耐心看完鴻海的年報,大概就是有分析師的等級了,鴻海四十幾年沒有自辨法說會,最近在六月十一日要辨一場,我想是因為郭董目前不在鴻海,鴻海要宣示公司還是有人才及讓外資群更了解鴻海運作的方式,不過我認為以我看鴻海年報的心得,很難在法說會中完全了解鴻海整個運作,鴻海的上下遊整合做的真的是太誇張了,從年報的525頁開始看,有鴻海組織架構圖,每個公司負責的業務都不同,就是一條龍的上下遊整合,應該是能算得上是電子股中的0050,整個上下遊的業務量相當的驚人,這也是為啥很少有外資群能準確預測鴻海下一季的財報的主因。
美國對任何國家的關稅都提高了,為什麼會有人想都是由廠商吸收,在我眼中,我認為消費者會吸收大部份,這會造成消費意願下降,但有需要的人還是會買,所以關稅持續不久,不然就是帶動通貨膨脹,反正東西變貴了,薪水變高了,有錢人手上的錢被稀釋了,製造拉到美國,美國人又不願意領低工資,那相對的,生產出的產品就是比較貴,一般工廠,商人不會做功德去開公司, 美國人失去工作的原因是以前中國勞工夠便宜,所以美國可以爽爽的消費,未來如果生產拉回美國,東西就是貴,美國把高毛利率的工作留在美國,所以失業率才會高,畢竟沒有人願意做低工資的工作,現在要把低工資的工作拉回美國,怎麼可能做毛利率低的工作卻領到高薪資,如果硬要高新資,那就是要反應在產品上,公司,工廠還是要賺錢,通貨緊縮=交易減少=經濟衰退,但川普的目的是要讓經濟衰退?應該不是 ,他一直把股市當做他的政績,也就是說,他把經濟成長當他的政績,他也很了解中美貿易戰惡化到最後一定會全球經濟衰退,這一點沒有問題,目前美國贏了,但就是贏多贏少,看可不可以拿更多,其實中國也不需要傷心、難過,這是正常的,想一個簡單的問題,錢=勞力抵用抵,美國長期享受中國人的服務,所以美國人欠了中國人很多錢,每年很大的貿易逆差,現在川普把工作流留美國,就是為了讓美國人做事去還債,總不能中國人永遠幫美國人做事,賺了一堆錢,一堆勞力抵用券,而一輩子都不給美國人機會幫中國人做事吧,美國打贏後,就是人民要幫世界工作,要還債,其實看深一點就是這樣,中國和印度就佔了全世界35%的人口,美國就僅佔4.24%,鴻海工廠在印度,在中國,光這兩個國家的內需就有全世界35%的人。
投資最大的問題在於,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該抱,什麼時候該止損,這是一般散戶最大的問題,但這個問題有沒有解?其實是有的,一家公司能不能抱,關鍵在於基本面及價位,如果一家小公司股價100元,淨值50元,配息不穩定,遇到金融風暴或景氣偱環也許就倒了,這種你就不能死抱,我選的公司一般來說都是大型權值股,淨值以下,甚至淨值打九折,會持續配息,競爭力強,這種公司就不會有該不該抱的問題,剛剛傳了鴻海的年報給大家看,很明顯鴻海大得非常誇張,有一點控股公司的味道,其實鴻海這種競爭力強大的公司,擁有的客戶群很廣,一有品牌廠公司被美國打壓,很容易就和鴻海有關,因為鴻海的競爭力力強大了,最有競爭力的品牌公司都是鴻海的公司,大家看到鴻海這麼大的集團架構,怎麼可能是由一個郭董從頭管到尾,郭董比較像精神領袖,下面還是很多優秀的人才去管各大公司,這種感覺就像是,台、清、交成,建中、北一女,是這些學校厲害?還是因為學校的名氣及競爭力吸引過來的學生厲害?如果台、清、交不要這麼有名,就不會有這麼多厲害的學生進去,那台、清、交,成也不會成為這麼厲害的學校,關鍵在於,好的組織及體制吸引了一流的人才、學生,所以這個公司或學校才會變強大,最終台、清、交、成的校長是誰那都無所謂,因為最強的學生及老師已經被吸進去學校了。
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宏達電,宏碁為什麼賠錢後,競爭力就愈來愈弱?為什麼愈不賺錢,公司競爭力愈弱?道理很簡單,因為人才,如果公司沒有賺錢,就請不起或留不住一流的人才,公司付不出給一流人才的薪水、獎金,人才就會去別的公司幫別的公司打拼,所以不賺錢的公司就會愈來愈弱,賺錢的公司就會愈來愈強,這是把公司當數字的人一輩子都想不透的一個簡單事,把公司當數字的人會覺得宏達電1300跌到800,跌到500,好便宜,就一直買,但宏達電不賺錢時,人才就會流失,人才流失就開發不出好的產品,公司沒有好的產品就會更不賺錢,如此惡性偱環下去,現在大家想一下一件事,鴻海賺的錢有比較少嗎?似乎沒有,所以會有人才流失的機會嗎?似乎也不會,只是鴻海業務太大,不容易了解,所以大家都僅看一個小點就去打鴻海,其實鴻海就是太大了,有一點0050的味道,只是沒有0050這麼分佈在不同產業,鴻海算是電子類的0050, 這也是為什麼強者恆強 弱者恆弱的道理所在,投資一定要把現實考慮進去,而不是看股價,很多轉型股,投機股,為什麼我不相信它們,道理就在於,他要吸引人才,談何容易,這要一步一步,一年一年打造的,如財務體質,型象,人才,傳統,組織,架構,競爭力很強的公司,只要把那一套流程套進去,人才帶過去,馬上又可以再建立起另一個強大的公司,這也是為什麼有競爭力的公司在金融風暴過後能最快速的站起來,只要人類在,電子產品需求在,一定就會有消費發生,重點是最終是落在誰身上,除非最終大家就都不用5g,也不要用新手機,新電腦,新伺服器,新的路由器,新的平板,不然一定會有勝出者去生產這些東西,最強的品牌廠出線,伴隨著最強代工廠出線,鴻海這種組織架構不是一般人,一般公司架的出來的,這是一家花了四十幾年打造出來的強大組織,一般公司想要在短期內取代,談何容易,既然沒有人取代的了,怎麼會有人擔心最強、二強,三強的品牌廠不把訂單下過鴻海,我說過,獲利下降的話,這一點我絕對相信,在大風暴中獲利下降,但是鴻海的眼光費被拿走了幾年?完全沒有被拿走,以這種一年配4元的情況,還能不賺不賠的連續配四年四元的股息後才是現在的股價。
空頭半年、一年,多頭四到八年,你的資金及心理只要有本事撐過最差的半年,一年,公司只要有能耐撐住最差的半年、一年,其實多頭的四到八年等著你,眼精閉著隨便在均線上賣,都是會賺錢的,重點是,大家看年報時,應該可以看到有趣的事,鴻海在發無擔保公司債時,利率機乎很低,最高不會超過2%,最低還有0.8%,平均1.1%,意思就是說,銀行很願意借錢給鴻海,只要鴻海有營收,就算鴻海真的沒有現金流,隨便發個債,向銀行聯個貸,還是能搬錢出來,銀行看的是會計事務所簽的財報,所以對銀行來說,鴻海那些資產他們都是相信的,只要是相信,隨便要多少都搬的出來,有啥好擔心的,鴻海股息隨便都配的出來,你在銀行的活存,定存,你覺得很安全?其實銀行早拿去借鴻海了,你的網銀,你的存款記錄單純就是數字,這些數字不會變,所以你不會怕,我就說,一個數字就能讓人心起如此大的變化,這就是股票市場有趣的地方,這是讓有人可以得到超額報酬最主要的原因,如果鴻海股價一輩子都是91.4元,天天都這樣,鬼才會賣給你,每一年你我就領4元的股息,想領的就領,不想領的就賣,大家報酬就全部都一樣了,一篇新聞,一些名嘴,上個節目領個兩仟元,大家看一下我剛給的年報,如果我給你2000元,就你看懂了,看透了能上我節目,說半小時鴻海簡介,你要不要,如果你要,你也不一定有這能力看得懂,所以新聞,媒體,名嘴,講的通常就是胡說八道,他們根本就不懂。
鴻海在一個13億人口,世界第二強國的中國設這麼多廠,確實是合理的規劃,除了中國外,世界各地還有別的廠,最近郭董說要把工廠搬回台灣,我認為一些比較高毛利的有可能會回來,台灣畢竟地太小了,人口太少了,還要出口多運費,這一點不太可能,今天你要賣中國的手機,當然在中國組好直接就賣中國,若回台灣組裝,還要用車,用船運到中國,說不定還要付關稅,不太合理吧,中國有13億人口,工廠全部搬回台灣要幹嘛,印度也有1x億人口,印度人很窮,所以印度競爭真的很激烈,不是普通公司能賺錢的,有和印度公司交手過的都知道,鴻海這種競爭力,在印度也是吃的很開,第印度生產完後,直接賣印度人,這不是很好嗎?有什麼問題嗎?目前大家的焦點都放到美國的3億多人口,全世界不是有六十億人口嗎?除了美國的人外,剩下的人口都不用消費手機,電腦,平板…等了?,美國人消費能力很強沒錯,但畢竟就是3億多人口,消費意願下降,原本兩年買一台,再怎麼下降,三年,四年你還是得買一台,貴一點你還是得換,這種感覺就像是,之前純喫茶一瓶15元,漲到16元我就不爽不喝,後面漲到20元,我更不爽更不喝,幾年後,現在還是在喝,也不會因為從15元漲到20元我就一輩子不喝
之前我就說過,鴻海這麼多廠,了不起就是出給美國的產品從巴西廠、越南廠、墨西哥廠、匈牙利廠、捷克廠、芬蘭廠、印度廠、波蘭廠等去出,剩下從中國原本的就出給除了美國外的世界,為啥很多人覺得鴻海因為貿易戰就要死了,這是我不解的地方?因為新聞?媒體?所有的焦點都在上面?讓看到新聞的人覺得鴻海所有的產能都是為美國而生?,這也是人弱性點,當你失戀時,你會把焦點放在我和你女朋友分手了,覺得世日未日,覺得絕望,其實那只是你人生的一個小小的點,也許最後就是微不足道的小點,只是你短暫都把焦點放在上面,所以你會覺得很痛苦,樣說好了,如果你身邊有一個女朋友,九個曖昧的女生朋友,少了一個女朋友,你會這麼痛苦嗎?我相信不會,因為其它九個女生會讓你分散焦點,也許你根本就不會有感覺,其實投資人很有趣,也許這件事對鴻海整年獲利會影響到0.5,1,甚至2元,結果股價先跌了15元,20元,把影響10~20年的份都跌光了,有人說一年影響1元,那10年就10元,20年儿20元,如果投資人的目光這麼遠的話,都看到影響到10~20年的總獲利,也許公司花個半年,一年,兩年就調整回來了,剩下的不就白跌了,川普2020的總統大選對手應該是民主黨,如果民主黨若繼續強硬的和中國打貿易戰,那最後的功勞歸誰?理論上是歸川普,那民主黨2020就不用選了,所以2020年時川普的對手應該是中國和民主黨,川普會不會把和中國的戰線拉到選總統時?現在貿易戰一打下去, 經濟衰退到2020年一定讓川普有感,主打經濟牌的川普面對著經濟數據不好,股市崩跌,民主黨的競爭,中國的攻擊,這也是一個有趣的局勢,有誰會這麼蠢做這種事,如果經濟數據不好,fed就會開始降息,資金寬鬆,這時市場上又充滿了資金,這時資金要去哪?最好是雙方都出重手打到對方有感,最後就在妥協中得到一個好協議,惡化下去對川普有啥好處?中國奉陪到底有啥好處,一個政客就是要連任罷了,你只要讓人民消費變貴,生活變苦,你還會當選,那我真的是佩服人民的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