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11月4日 星期二

11月4日!領導者OpenAI擴大雲端布局!

新聞說:根據《CNBC》3日報導,人工智慧(AI)領導者OpenAI擴大雲端布局,首次與市占龍頭亞馬遜雲端服務達成合作,簽下價值380億美元的運算能力採購協議,顯示OpenAI已不再完全依賴擁有投資關係的微軟。消息帶動亞馬遜周一盤前上漲約5%。380億美元7年大單核心算力由輝達GPU支撐,依據協議,OpenAI將立即在AWS基礎設施上部署大量AI運算工作,使用數十萬枚輝達繪圖處理器(GPU),並計畫未來持續擴容。AWS機器學習與運算服務副總裁DaveBrown指出,這份合約使用的皆為AWS獨立配置的算力資源,「部分資源現階段已供OpenAI運行」。首階段將使用現有AWS資料中心,亞馬遜之後將依OpenAI需求擴建新設施,提供未來大型模型訓練與推論需求。OpenAI執行長阿特曼表示:「推進前沿AI需要巨大、可靠的算力。我們與AWS的合作將強化下一階段的運算生態系。」OpenAI模型目前已能透過AWS的Bedrock平台提供企業使用,此次合作則進一步建立直接採購關係,OpenAI需就算力支付費用。從獨厚微軟到多方合作OpenAI釋出上市前獨立訊號OpenAI近來與晶片與雲端供應商合作頻繁,光是今年已宣布約1.4兆美元規模的算力投資與建置,包括博通、甲骨文、Google等,市場對AI資本支出規模是否過熱亦出現雜音。2019年起微軟成為OpenAI獨家雲端供應商,累計投資130億美元,並享有算力優先使用權。不過今年1月,OpenAI調整合約,使微軟不再具獨占地位。上周,微軟對OpenAI的優先商業地位正式到期,為OpenAI啟動多雲策略鋪路。即使如此,OpenAI仍強調會持續向微軟Azure採購額外250億美元雲端服務,顯示雙方合作關係仍緊密。分析認為,此舉除了分散單一供應商風險,也有助OpenAI在為未來首次公開發行(IPO)預作準備時展現治理獨立性與更成熟的採購能力。阿特曼日前直播表示,因應龐大資本需求,「首次公開發行是最可能的路徑」。OpenAI財務長SarahFriar也曾表示,近期組織調整是邁向上市的必要步驟。AWS與Anthropic關係密切攻防雲端AI主導權AWS為全球最大雲端基礎架構供應商,藉此合作確立與全球最受矚目的AI開發者連結,意義重大。AWS執行長MattGarman表示:「此交易展現AWS具備立即提供最佳化算力的能力,也證明AWS能支撐OpenAI的龐大AI工作運算量。」值得注意的是,亞馬遜持續加碼支持OpenAI競爭對手Anthropic,包括數十億美元投資,以及在美國印第安納州打造專供Anthropic使用、造價達110億美元的新資料中心。此次與OpenAI合作雖以輝達GPU為主,但AWS自家Trainium推論與訓練晶片未來可能加入供應組合。Brown指出,Trainium在「成本與效能比」具優勢,但目前尚不能透露是否與OpenAI進行布署。該基礎架構將同時支援推論與下一代大型模型訓練,合約允許OpenAI未來七年視需求擴張,不過2026年後的採購規模仍有待確定。目前已有派樂騰、湯森路透、Comscore等企業透過AWS使用OpenAI模型,用於編碼、數學運算、科學分析與自動化代理等工作。Brown強調,合作性質清晰:「OpenAI是我們的客戶,他們承諾購買算力,我們也會就算力收費。」

對台股,台積電,鴻海及AI概念股未來營收及獲利有什麼影響?

這項《CNBC》報導揭示的OpenAI與AWS簽下380億美元的七年雲端算力大單,對全球AI生態鏈與台股供應鏈的意義非常深遠。這不只是單一合作,而是AI資本支出(CapEx)進入「多雲、多供應商、長期化」的新階段。以下從整體產業到台積電、鴻海與台股AI概念股的層面,逐一分析它帶來的實質影響。

一、整體趨勢:AI「多雲競賽」正式開打,算力需求再膨脹,OpenAI原本是微軟Azure的獨家客戶,如今與AWS簽下這筆巨額合約,意味著AI模型的運算需求大到任何單一雲端業者都無法完全承接。這代表三件事:AI資本支出週期延長——原本預期2025~2026年會趨緩,如今有望延長至2028年甚至更久。GPU需求進入「長高峰期」——AWS會為這份合約持續採購輝達GPU,數量達「數十萬顆」,意味著晶片製造與伺服器組裝供應鏈都有長期訂單支撐。AI雲端生態將進入多極格局——微軟、亞馬遜、Google、Oracle、Anthropic都會成為主要算力基地,供應鏈的利益分散但總體需求擴大。

二、對台積電的影響:持續最大贏家,HPC與AI晶片營收高成長,這份合作的算力核心全部採用輝達GPU,而輝達的高階晶片(H100、H200、B100、GB200、Blackwell等)幾乎全部由台積電代工,主要製程為台積電的5nm與3nm。台積電的受惠有幾個面向:直接營收貢獻:這批GPU晶片的出貨量級可能超過200億美元以上的晶圓代工產值,分七年釋出,意味著每年都有穩定的HPC晶片營收挹注。高毛利支撐:AI晶片良率高、售價貴,台積電的毛利率能維持54%以上水準,甚至可抵銷智慧型手機與消費性電子的疲弱。訂單能見度延長:輝達與AWS、OpenAI的長期合約,意味著台積電的高效能運算(HPC)部門訂單能見度可能延長至2028年。總體來看,這筆合作強化了台積電「AI晶片代工的壟斷地位」,也使得HPC成為未來營收與獲利最主要的成長引擎。可以說這是對台積電基本面最強而有力的中期支撐訊號之一。

三、對鴻海的影響:AI伺服器出貨持續爆發,轉型雲端核心供應商,鴻海是輝達主要的伺服器組裝代工夥伴之一,生產DGX與HGX系列AI伺服器。AWS為了承接OpenAI的訓練與推論工作,必須大規模擴充資料中心與機櫃設備。這些伺服器的製造、電源、散熱與組裝,大多出自鴻海、廣達、緯穎等台廠。對鴻海的意義在於:AI伺服器訂單爆量:AWS今年AI伺服器採購量已高於預期,OpenAI合約簽訂後將再增加採購。鴻海有望在2025~2026年維持AI伺服器出貨兩位數成長。營收結構改善:AI伺服器毛利高於傳統電子代工,鴻海的營業利益率有望逐步提高。資料中心基礎設施機會:AWS未來在美國與其他地區擴建新資料中心,鴻海旗下的FII(工業互聯網公司)亦有機會參與供應。這使得鴻海的AI伺服器與雲端業務成為「穩定獲利成長核心」,有助於它在電動車與傳統代工外,建立第二條高毛利成長曲線。

四、對台股AI概念股的影響:產業鏈全面受惠,熱潮延長兩年以上,AWS與OpenAI的合作實際上會拉動整個台灣的AI硬體供應鏈,涵蓋晶圓製造、封測、伺服器、散熱、電源管理、網通、PCB、儲存模組等環節。這代表AI概念股的營收與訂單週期將延長,至少至2027–2028年仍有成長動能。散熱與機構件廠商如奇鋐、雙鴻、健策、力致,會因高功耗GPU對冷卻需求提升而受惠。電源與網通廠如台達電、光寶科、群電,則會隨資料中心電力模組需求激增而成長。PCB與材料廠如台光電、臻鼎、欣興,也會因AI伺服器板層複雜度增加而提升ASP(平均售價)與毛利。這種多層次受惠的情況,使台股AI概念股的基本面仍遠未到達高峰。

五、潛在風險與觀察重點,雖然短中期利多明確,但仍需留意三大潛在風險:AICapEx過熱:若市場擔憂投資報酬率下降,2026年後可能有短暫調整期。AWS自研晶片Trainium進展:若未來OpenAI轉向部分使用Trainium,輝達與台積電的訂單比重可能略降。OpenAI上市後策略改變:上市後若改變供應鏈配置,可能重新分配雲端與晶片採購權重。不過這些風險主要在2027年之後才可能顯現,短中期仍以利多主導。

六、整體結論,OpenAI與AWS的380億美元七年合約,等於宣告AI訓練與推論的「多雲化」趨勢正式成形。這筆大單會長期推動輝達GPU的需求,也間接帶動台積電、鴻海及整個台灣AI伺服器供應鏈的營收與獲利持續上行。台積電將穩固全球HPC晶片代工龍頭地位,鴻海則鞏固AI伺服器製造與系統整合的關鍵角色。整體台股AI族群的高成長週期將延長至少兩年以上,成為接下來數季支撐台股結構性強勢的主軸。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