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鴻海股東人數又增加了7375人,股東人數從1,014,980人增加到1,022,355人,這一周新增的這7375人,買走了大戶及超級大戶三萬五千張股票,平均買在185.1元,這時會有人說,疑,上一周好像也是增加了7594人,平均也是買在185.2元,這也是我和大家說的,之前鴻海從100元漲到234.5元,再從234.5元跌到160元,接著漲到180元,新增26萬個股東平均就是買在194元,這就是鴻海的市場認同價,後面鴻海股價從180元漲到221元再跌下來,新增的26萬個股東減少了9萬個,這9萬個是覺得鴻海股價不值180到221元,剩下沒有賣的17萬人,這些人就是認為鴻海股價該高於221元,鴻海股價從221元跌下來,又新增了13萬個股東,就是買在181元到221元之間,三大法人把從三月以來買的股票都賣光了,新增的三十萬個股東成本就在半年線的193.64元,這時會有人問,奇怪之前不是買在197元嗎?嗯,沒錯啊,但最近三周有新增37053平均買在184元左右,這些人平均買的比較低,有一些人常常妄想股價崩盤他就買,但最近敢買的人,他們才是屬於自我心理面健全的人,最近股市氣氛很差,很多人都懷疑人生了,也有不少人看到三大法人從11月12日賣到今天合計賣了鴻海五十萬張,他們已經嚇到屁滾尿流了,但有的人會怕,還是會有敢危機入市的,這些人就是拿出有錢就買,沒錢就抱的精神,你敢在221元買,210元買,200元買,190元買的話,現在181元你一樣是敢買,一方面這也是人性弱點的不服輸,死凹,向下攤平,加碼,這種人性弱點用在鴻海這樣符合價值投資十要素的公司是正確的,這些敢一直買的人,他們就是能得到半年線193.64元的成本,你不會買在221元,你也不會買在181元,你就是買在193.64元,當你買到的成本在均線時,跌到181元,你未實益損益就僅有12.64元,平均賠了6.52%,如果你喜歡單筆的歐印,那你有可能買在221元,所以到現在你未實現損失了40元,平均賠了18%,單筆買的話,你也有可能買在現在的181元,現在一毛都沒有賠,當你看著過去的股價再評論時,這有一點馬後砲,誰也不會知道221元買了是高點還是低點,就像當初鴻海從100元漲到120元時,也沒有人知道是高點或低點,如果有人單筆歐印買在120元,如果鴻海股價跌回100元,那他就成了韭菜之王,現在來看,他買在120元,等於是歐印之神,要是你今年用平均的買,你會買在170.5元,你當然是會輸給買在120元的歐印之神,所以你買在221元時,你也是有可能成為歐印之神,也有可能成為韭菜之王,這就是單筆重押的好處及壞處,記得我在2019年買時,平均買在半年線78元,有人在70到72元直接就歐印了,以結果論來說,我的成本就是比他高,但也是有人歐印買在97元,所以你想要單筆買,你就有可能成為歐印之神及韭菜之王,事後再說單筆好或歐印好的,那都是馬後砲,想要讓自己買的比較平均,自我心理面壓力可以比較輕的,那你就是買在均價,時間只要一拉長,2019年買在78元的也好,買在70元的也罷,你覺得有差嗎?當下買在70元和78元的差別也是差了11.42%,放到現在也是買在180元及買在200元的差別,時間拉長後,你就會覺得買在180元及200元沒啥差別,但當下你就會為了這一點差價自我心理面崩潰,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持續的慢慢一直買,接著累積自己的張數,我2019年買的成本在78元,2020年買的成本在80元,2021年到2024年2月買的成本在106元,2024年整年買的成本在170.5元,現在買在2024年的年線看起來好像很韭菜,但時間拉長六年後,你會發覺170.5元是什麼神仙成本,就像你現在回頭看我2019年買在78元,這要扣掉六年的股息,也就是領了28.1元,成本都變成49.9元了,2031年你會再領六年股息,因為鴻海接下來獲利會持續增加,六年後可能都領了40元,2031年後你買在170.5元的成本就降到130.5元,那時鴻海股價可能已經300到400元了,你一樣會覺得這是什麼神仙成本,很多短視的人就是會因為一時的股價波動而痛苦,搞笑的事他手上也沒有幾張,我也是不懂那幾張對他的人生到底能有什麼影響。
來看一下近八周鴻海集保股權人數變化,從2024年11月8日到2025年1月3日,鴻海股東人數增加了122615人,平均買在193.64元,包括2024年11月8日到15日新增4573人,平均買在215.6元,2024年11月15日到22日新增21963人,平均買在204.3元,2024年11月22日到11月29日新增26064人,平均買在201.6元,2024年11月29日到12月6日新增9920人,平均買在197.6元,2024年12月6日到12月13日新增23042人,平均買在192.5元,2024年12月13日到12月20日新增22084人,平均買在183.4元,2024年12月20日到27日新增7594人,平均買在185.2元,2024年12月27日到2025年1月3日新增7375人,平均買在185.1元,大家應該可以看到200元左右新增了80989人,這些人就是市場認同價,在183.4到185.2元新增的這37053人,很有可能就是當初股價從180元漲到221元賣掉的九萬人回來買的,大家看到之前有一個網紅說220元賣,還有一個嘴砲空氣單的魯蛇也是說220元賣180元買,這些人就和當初70元買,90元賣,100元買,120元賣的是同一類人,大家不用覺得這些人好厲害,時間只要拉長,當初在70元買90元賣的人,從現在看來就是大傻瓜而以,當初如果就傻傻的放著,你能賺到兩倍以上的獲利,還有在100到120元在那買來賣去的,這些人也許在當下覺得自己是最聰明的,最靈活的,當下也是有賺到錢的感覺,但時間只要一拉長,鐵定是慘輸買著放著不動的人,因為70元買,90元賣的人,他們看到股價漲到九十幾元以上鐵定是不會買的,後面等了三年,股價一樣在100到110元,這三年鴻海就配出了4元,5.2元及5.3元,當初在100到120元買來賣去的人,今年一定也買不回去了,鴻海今年已經配了5.4元了,接下來幾年鴻海股價也不可能跌回去120元以下給他們買,當你在裡面賣在200元,結果後面你還是買在180元,你以為這樣就賺到差價的感覺,但未來鴻海再向上一大段時,你等於就是少賺到了那一大段,重點是你因為喜歡買來賣去,所以手上持有的張數就不會持續的增加,所以短線買來賣去的人,只是看起來很靈活,很聰明,很佔便宜,其實最終是連買了後放著的人都不如的,不過這也是有前提的,也就是該公司是有價值的公司,而且獲利會持續成長,持續配息,這樣的公司最好的策略就是買進並持有,然後持續的複利再投入,最終你得到的報酬率一定是能贏過所有的短線客。
新聞說:美去年12月ISM製造業指數超預期,升至49.3創9個月新高,美國供應管理協會3日公布數據顯示,去年12月製造業指數升至49.3,優於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的48.2,也高於去年11月前值48.4,連續第二個月成長並寫下 9 個月新高,暗示籠罩在美國製造業的烏雲可能開始消散,美國供應管理協會3 公布數據顯示,去年2製造業指數升至9.3,優於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的48.2,也高於去年11月前值48.4,連續第二個月成長並寫下9個月新高,暗示籠罩在美國製造業的烏雲可能開始消散。與此同時,價格指數仍持續成長,通膨擔憂仍未平息。美國12月ISM製造業指數細項:(50為榮枯分界線),新訂單指數報52.5,前值50.4,生產指數報50.3,前值46.8,僱傭指數報45.3,前值48.1,供應商交貨指數報50.1,前值48.7,存貨指數報48.4,前值48.1,客戶端存貨指數報46.7,前值48.4,價格指數報52.5,前值50.3,未完成訂單指數報45.9,前值41.8,出口訂單指數報50.0,前值48.7,原物料進口指數報49.7,前值47.6,觀察指數細項,去年12月新訂單指數上升逾2點至52.5,為去年初以來新高,與2022年5月的最高水準持平。與此同時,受惠訂單增加,生產指數也自去年11月的46.8勁升至去年12月的50.3,重回榮枯線上方。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業還面臨成本上升的問題,去年12月的價格指數成長2.2點至52.5,高於去年11月的50.3。由於預料川普上台後關稅可能提高,製造商可能會引入更多的外國商品。就業方面,去年12月製造業雇傭指數降至45.3,降幅近3點,為去年7月以來最大,顯示更多製造業者以更快速度裁員。其他數據方面,製造業以及其客戶的庫存在去年12月繼續萎縮,其中客戶庫存指數以去年7月以來最快速度萎縮,暗示未來幾個月的訂單仍有保持堅挺空間。綜觀這次報告,7 個產業在12月報告萎縮,以紡織、金屬加工和印刷為首,另外有 7 個產業出現擴張,包括初級金屬、電氣設備和家用電器。ISM 製造業商業調查委員會主席 Timothy Fiore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需求改善,生產執行達到了11月份的表現(以及公司的計畫),裁員仍在繼續(但應該很快就會結束),價格成長微乎其微。」儘管調查總體顯示,在川普贏得總統大選後,製造業的悲觀情緒有所緩解,但未來的道路可能會崎嶇不平。潛在的關稅、疲軟的海外經濟和美元走強的風險,抑制人們對更有利的監管環境和親商財政政策的熱情。
A大回答:股市大跌之後,大家再回頭看,會覺得之前怎麼這麼不可思議的在8月2日下跌1004點,在8月5日下跌1807點,當初就僅是美國開了一個製造業經濟數據不好一點點,就能讓股票暴跌,其實是因為從一月漲到七月,很多投資者都過度貪婪,股市也從24416點跌了兩千多點,很多投資者已經累積了不少的壓力,才會在外資群,主力及法人推波助瀾下發生暴跌,時間四個月過去了,大家有發覺這最近兩三個月根本沒有人在鳥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也沒沒有人鳥ISM製造業指數,但當初每一個人都在盯著這些數據走,這也是我說的,不論什麼事件都會經歷怕的人出去,不怕的人留下來,當初8月2日及8月5日大跌1004點及1807點,會害怕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及ISM製造業指數的散戶都出場了,留下來的就是不會怕的,所以之後這些經濟數據出來,股市也不會再出現劇烈波動,有人說這些都過去了,可以舉一個還沒有發生或即將發生的事件嗎?嗯,其實也是可以的,最近大家最害怕什麼事件呢?沒有錯,就是川普上任後要課中國,墨西哥及加拿大關稅,我敢和大家說,會怕的人差不多都已經跑了,真正等到川普上任,反而沒有什麼人會怕,大家都預期美國會課關稅了,股市也早反應川普要課關稅,如果川普上任遲遲不課關稅,你就會發覺很多外資,主有,大戶,法人又跑回來買了,當初打的如意算盤是川普課關稅時讓股市大跌,這樣他們先賣一趟之後就能回來撿屍,會這樣想的人就是好傻好天真,每一個人都想撿屍,最終就是會賣的,會怕的早賣了,留在裡面的就是不會賣的也不會怕的,之後那些所謂想要回來撿屍的,發覺川普上任後股市根本不會下跌,他們之後就會慢慢的回來買,結果就是會怕的人早賣了,不會怕的還留在裡面,當初川普上任後有可能課關稅都不賣了,現在憑什便宜的再賣出去,憑什麼風險我來擔,報酬你們先拿,就會產生賣的人少,回來要買的人多,股價自然就漲上去了,股市就是這麼有趣的事,一些人覺得AI概念股的鴻海,廣達,和碩,仁寶,緯創,緯穎,英業達,光寶科死定了,最終他們發覺死定的就只有投機客的錢,這些公司在川普上任後還是持續的經營及賺錢,也就是舞照跳,馬照跑,我這樣說好了,代工廠及AI概念股背後的品牌大廠是蘋果,谷哥,微軟,臉書,甲骨文,特斯拉,亞馬遜,惠普,戴爾等,川普要讓美國再一次偉大,不可能去搞死自己的公司,重點是像台積電說的,如果代工廠或AI概念股不能賺錢,那最下遊就沒有人會出來裝組及代工,正所謂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如果代工不能賺錢,這種又像半導體,半面板,太陽能廠,記憶體廠這樣工廠非要運行,代工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如果賺不到錢,那就不要接訂單及招工就行了,大家看鴻海旺季時會有120萬個員工,淡季就僅有幾十萬人,如果代工或組裝賺不到錢,那鴻海,廣達,和碩,仁寶,緯創就不用招工就好了,不會像面板,鋼廠,塑化這樣貴在工廠,設備,機器等,所以你敢讓代工業賺不到錢,他們就敢不找人組出最終的產品,試想,蘋果手機再怎麼好,沒有幫你組裝,你要賣個毛,輝達GB200再怎麼牛,沒有人幫你組裝,你能賺個鬼,一些人在那擔心川普上任代工廠或組裝廠會死的,這種人真的是連最基本的邏輯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