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外資群賣超台股162.04億,投信賣超台股20.5億,自營商賣超台股7.67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台股190.21億,外資群期貨空單增加7106口,期貨留倉空單37452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13564口,今天台股成交3606.69億,下跌243.94點,跌幅1.03%,收在23407.33點,電子下跌18.43點,跌幅1.39%,收在1308.66點,金融上漲0.22點,漲幅0.01%,收在2126.41點。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台灣摩根,買了2728張,第二名的是港麥格理,買了1014張,第三名的是花旗環球,買了706張,第四名的是元大復北,買了520張,第五名是群益,買了474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瑞銀,賣了5692張,第二名的是美商高盛,賣了3942張,第三名的是上海匯豐,賣了1751張,第四名是美林,賣了1544張,第五名的是港商法興,賣了1149張。
昨天說高盛及瑞銀如果今天賣掉的話,交易稅及手續費都不夠,結果今天瑞銀賣了5692張,高盛賣了4491張,兩個交易日下來,瑞銀買13433張,賣11620張,累計買超1813張,均買價在189.19元,均賣價在189.13元,虧損353.2萬,美商高盛買7864張,賣6676張,累計買超1188張,均買價在189.39元,均賣價在188.72元,虧損603.4萬,以結果論來說,瑞銀應該是進來玩CES行情,就想趁著CES進來玩個短線,這時會有人問,那高盛是不是也是進來玩CES行情呢?其實目前還說不準,畢竟高盛還買超了5893張,近三個交易日下來,美商高盛買13996張,賣8103張,累計買超5893張,均買價在187.51元,均賣價在187.94元,賺了1432.9萬,高盛還持有5893張,成本在187.51元,今天鴻海股價收在188元,還是在高盛的平均成本以上,高盛的佈局還是能持續進行的,大家看一下這兩天當沖的十間券商,這十間都是賠錢的,包括摩根大通賠882.9萬,新光高雄賠32.8萬,永豐金賠36.7萬,中國信託賠13.7萬,台新賠20.5萬,統一賠27.2萬,新光賠30.5萬,國泰台中賠6.9萬,富邦嘉義賠10.5萬,新光台中賠20.2萬,所以大家不要覺得短線客很靈活或是很光鮮亮麗,這一次短線客是想要趁著CES展當沖及隔日沖賺差價,沒想到十間完成一買及一賣的券商清一色都賠錢,這兩天瑞銀賠了603萬,等於就是錢都被政府及券商賺走,這兩天美林是有賺到336萬,算是壞掉的時間一天準兩次,美林這一波已經借券賣出很多了,也賠很多錢了,所以我們得到的結果就是美林是散戶都不如的操盤手,從去年12月16日到今天,美林幾乎也是完成一買及一賣,操作是虧損三千多萬,所以短線想要賺錢,難度是很高的。新聞說:劉揚偉表示企業所有權經營權應分開,鴻海培養接班團隊,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今天表示,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應該要分開,公司治理經營交由專業經理人,鴻海積極培養接班團隊,希望成為台灣企業接班人才培育的典範。天下經濟論壇冬季場今天舉辦,劉揚偉下午透過預錄方式,針對台灣製造業「布局未來、競爭全球」主題分享想法。展望全球政經局勢,劉揚偉認為,區域製造大趨勢不會改變,台灣企業對專利應有正確認識,應更關注長期科技發展。他並提出4大建議,呼籲台灣應積極發展軟體產業。在產業接班人才培養議題上,劉揚偉指出,鴻海成立滿50年,正在從「製造服務公司」轉為「科技平台服務公司」。他表示,鴻海要邁向下一個50年,成為百年企業,人才培育是重要關鍵,因為人才力就是競爭力。針對人才力,劉揚偉說,鴻海首先分析人才結構,接著建立階層化培育系統,梳理集團人才培養,以70、20、10的法則,針對高階整體人才,培養領導、經營和管理能力,讓鴻海接班團隊可成為永續發展基礎。談到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工,劉揚偉說,台灣的企業經常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在企業發展初期非常有效率,但企業發展成熟或規模變大後,相關運作會產生問題,這可能是台灣比較沒有超過百年歷史的大型企業原因之一。他認為,企業董事長或擁有者、以及執行長或管理者彼此應該要分開,大股東擔任董事長,公司治理經營交由專業經理人。劉揚偉指出,鴻海在2019年第一次傳承,2024年再開始推行輪值執行長制度,就是希望能夠做為台灣企業接班人才培育的典範。展望今年全球政經局勢,劉揚偉表示,全球將面臨區域政治、經濟景氣、產業環境劇烈變化,可預見企業必須接受全球區域化布局的挑戰,從資通訊、汽車產業來看,區域製造的大趨勢將不會改變。他指出,政經局勢大方向演變為區域製造,美中關係加速此一過程,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想發展自己的經濟動能,除非發生衝突,這是經濟發展的自然現象。劉揚偉以鴻海集團在全球布局為例,1980年代進入美國市場、1988在中國大陸設立據點、1999年在捷克、2004年在墨西哥、2006年在印度等,集團已落實本土化、本地化和年輕化。他指出,未來全球化布局,企業必須跨足歐美,同時面臨資金、人才、技術、管理、法規、經營環境等不同挑戰。對於企業如何在全球布局創造價值,劉揚偉指出,對專利要有正確認識,專利的目的是分享,保護智慧財產權只是手段。他表示,台灣企業應更關注長期科技發展,不能侷限短期的產品製造、追求短期營收的經營方式;以往低毛利模式,很難讓員工在更高生活水準下維持同樣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危及企業永續發展。劉揚偉指出,台灣企業應全面支持科學研究,並建立資金投入、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專利分享到市場應用的完整體系。針對台灣軟硬體產業發展不平衡,劉揚偉引述數據指出,全球半導體產值規模約6270億美元,在2024年台灣占比約27%;然而全球軟體產業規模接近2兆美元,台灣占比不到1%。他認為,從全球趨勢、產業升級、帶動新創來看,台灣需要軟體產業,軟體產業是經濟成長的驅動力,軟體可提升產業附加價值,軟體可帶動新創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對於台灣發展軟體產業,劉揚偉提出建議,包括建立軟體平台及生態系,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開發具有吸引力的原生應用程式;結合台灣既有硬體優勢,推動「軟體為主,硬體為輔」的發展策略;鼓勵創業,支持軟體新創,企業可設立創新基金,支持軟體產業研發和創新;注重人才培養,廣泛吸引國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