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官網公佈說:鴻海2024年12月營收總覽營收為新台幣(下同)6,548億,月減2.64%,年增42.31%,為歷年同期次高。(歷年最高為2021年12月營收7,176億),第四季營收為2兆1,323億,季增15.03%,年增15.17%,為歷年同期最高。全年自結數營收為6兆8,599億,年增11.37%,創歷年同期最高。
鴻海2024年12月營收各產品類別表現,12月營收6,548億,月減2.64%。「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與上月相比強勁成長,「雲端網路產品類別」表現顯著成長,「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及「消費智能產品類別」表現則略微衰退。說明如下:
(1) 「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受惠於零組件收入增加,本類別有強勁成長。
(2) 「雲端網路產品類別」:雖受新舊產品轉換影響,但AI雲端產品拉貨動能持續,本類別 月對月表現顯著成長。
(3) 「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前月受到新品拉貨墊高基期,故月對月表現略微衰退。
(4) 「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前月受惠於新品拉貨需求、及節日銷售備貨,使得基期較高,本 類別月對月表現略微衰退。
12月營收,年增42.31%。「雲端網路產品類別」、「電腦終端產品類別」、「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及「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均較去年強勁成長。說明如下:
(1) 「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受惠於AI雲端產品拉貨動能強勁,本類別年對年強勁成長。
(2) 「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受惠於今年新產品拉貨需求較高,本類別年對年強勁成長。
(3) 「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受惠於本月拉貨動能,本類別年對年強勁成長。
(4) 「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主要業務相關零組件出貨增加及車用業務出貨成長,故年對年強勁成長。
鴻海2024年第四季營收各產品類別表現,第四季營收2兆1,323億,季增15.03%,年增15.17%。與去年同期相比,「雲端網路產品類別」、「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及「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年對年皆有強勁成長表現,「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年對年則略為持平。各類別表現說明如下:
(1) 「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受惠於 AI 伺服器的強勁需求,與去年同期相比強勁成長。
(2) 「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受惠於新產品上市拉貨需求較高,本類別年對年強勁成長。
(3) 「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主要業務相關零組件出貨增加及車用業務出貨成長,本類別強勁成長。
(4) 「消費智能產品類別」:本類別年對年表現約略持平。
鴻海2024年全年營收各產品類別表現,全年自結數營收為6兆8,599億,年增11.37%,「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及「電腦終端產品類別」較去年同期強勁成長,「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年對年表現則略為衰退。各類別表現說明如下:
(1) 「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因AI伺服器需求強勁,本類別年對年強勁成長。
(2) 「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主要業務相關零組件出貨增加及車用業務出貨成長,本類別年對年強勁成長。
(3) 「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受惠於新產品需求較高,本類別年對年強勁成長。
(4) 「消費智能產品類別」:2022 年底鄭州廠區受疫情影響之訂單推遲到前年第一季生產, 致基期較高,本類別年對年約略衰退。
鴻海2025年第1季展望,第一季整體營運逐步進入傳統淡季,即使在2024年第四季營收創下歷年單季新高的基礎之上,預期本季季節性表現仍將與過去五年平均水準約略相當;若相較於去年同期,則將顯著成長。
想要知道12月營收及第四季營收是不是有優於預期,就是要把之前鴻海法說會的內容拿來比較一下,鴻海說2024年第四季營收會年對年顯著成長,也會季對季顯著成長,2024年第三季及2023年第四季鴻海營收差不多是1.85兆,所以顯著成長就是增加個10%,最終就是要得到20350億,10月及11月的營收14774億,所以12月營收至少是要5576億,高過5576億以上就是優於預期,鴻海2023年12月營收4600億,如果2024年營收是5576億的話,這樣營收就是年對年成長976億,年對年成長21.21%,先複習一下鴻海開出11月營收時我說的,上一次鴻海開出10月營收時,我以雲端網路會增加600億,所以估11月大概會有7100億,實際上開出6726億,我用的是平均而不是一定,大家要記得一件事,我們有看鴻海法說會,知道GB200在11月生產,12月出貨,所以11月雲端網路的營收會受到新舊產品交替的影響變少,這就和蘋果要出新手機前一兩個月,鴻海消費智能營收會變少的意思一樣,就是GB200要出來了,H系列的訂單自然就會變少一點,就和蘋果16要在九月出來,八月想要買手機的人會想再等一個月就能買到蘋果16,所以就會刻意的再等一個月,這也是為什麼鴻海11月雲端網路營收會呈現衰退,鴻海10月營收8048億,11月營收6726億,累計兩個月營收為14774億,鴻海第三季營收及去年第四季營收都是1.85兆,鴻海這個月說第四季展望會有季對季及年對年的顯著成長,所以就是要比1.85兆更高10%左右,差不多就是要20350億,減掉10月及11月的營收14774億,所以12月營收至少是要5576億,上一個月我估5100億,原因就是我都是以一個月雲端網路增加600億,去年12月營收4600億,所以我是估會有5200億左右,現在看起來因為GB200在12月出貨,所以12月營收會變的更好一些。
鴻海近幾個月雲端網路營收情況,鴻海雲端網路營收七月約略持平就是1891億,鴻海8月雲端網路營收也是約略持平,所以也差不多是1891億,所以七月及八月都是1891億了,鴻海九月雲端網路營收是月對月顯著成長,也就是1891億再加上10%,得到2080億,十月份雲端網路月對月約略衰退,所以大概就會是2000億左右,十一月雲端網路月對月衰退,衰退大概就是10%,十一月營收網路約1800億,2023年第四季鴻海雲端網路3778.9億,平均每一個月要有1259.63億,2024年第三季雲端網路營收5884.32億,法說會上的資料說2024年第四季雲端網路會季對季持平,所以2024年第四季差不多也會是5884.32億,2024年10月雲端網路粗估是2000億,11月雲端網路粗估是1800億,加起來就是3800億,用5884.32億減3800億,會得到2084億,會比2023年第四季平均的1259億好825億,所以在消費智能,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不變的情況下,鴻海12月營收會有5425億,平常在鴻海開營收之前,我會先透過之前公告的營收及法說會內容去推測下個月會有的情況,目前AI產業的大趨勢不變,雲端大廠持續的進行軍備競賽,這一點之前我就說過了,會有一些散戶在那擔心雲端大廠回不了本,所以不會再去投資AI伺服器,會這樣想的人就是不懂商業競爭,如果某一家雲端大廠不投資AI伺服器,那別的雲端大廠就有可能,大家聽清楚了,有可能客戶被其他的公司搶走,記得之前柯達就是不願意去接受數位相機時代的來臨,一直死守傳統的相機,最終就是被時代給淘汰,諾基亞當初也是手機的王者,也是不接受智慧型手機的時代來了,一直堅守外形及耐用,最終被宏達電打敗,宏達電一度成為台灣之光,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宏達電撐沒幾年就又被蘋果打敗,所以大公司看到新的時代來臨,他們會臨願殺錯,也不願放過,大家都在做AI軍備競賽時,自己當然也要投入大量的資本支出,不然未來就是AI的時代,一些沒有用AI的雲端大廠從此就被淘汰,大家看一下微軟的資本支出,還是持續的增加,這就是一個趨勢,之後鴻海的雲端網路營收會因為AI伺服器高年複成長而持續的成長,微軟公司(Microsoft)3日表示,計劃在2025會計年度斥資約800億美元興建資料中心,凸顯衝刺人工智慧(AI)領域所費不貲,也象徵科技巨頭的AI軍備競賽進一步白熱化。彭博資訊報導,微軟總裁史密斯在部落格貼文說,直到2025年6月,800億美元中的逾半數資金將投入於美國當地,而近期AI的進展,是拜「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投資所賜,這是AI創新與應用的必要基石」。微軟的2025會計年度是指去年7月到今年6月。在止於2024年6月的去年度,微軟的資本支出突破500億美元,多數投入伺服器農場的建設,以因應AI日增的需求。微軟在2025會計年度第1季(去年7月到9月),資本支出增加5.3%至200億美元。財務長胡德10月表示,預期在年度第2季相關支出將進一步擴增。
從鴻海12月營收的四大產品類別來看,雲端網路是月對月顯著成長,11月大概雲端網路是1800億,12月顯著成長大概就是成長10%,所以大概12月雲端網路就是有2000億左右的營收,11月鴻海開出比預期還要低的營收,也就是原本預期7100億,實際上開出6726億,少了374億,在11月營收還沒有開之前,我們用平均法來推算,原本我們預期12月營收會是5100億,後面因為H系列及GB200新舊產品交替,我們把11月少賺的要灌到12月,所以就預期12月至少要有5474億,按照2024年第三季鴻海法說會來說,季對季及年對年要顯著成長,那第四季營收要來到20350億,減掉10月及11月的營收14774億,所以12月營收至少是要5576億,結果鴻海開出6548億,比我們用雲端網路預估的多1074億,也比鴻海法說會上估年對年及季對季成長10%多972億,鴻海第四季是季對季及年對年增加15%,這就屬於是強勁成長了,如果你夠了解劉董,你就會知道劉董說話都比較保守,原本就是預估第四季營收來到20350億,最終硬生生的來到21323億,多了973億,所以12月營收及第四季營收是超乎預期的好。新聞說:以科技改善人類生活,就是智慧城市的目標。智慧高雄再升級!高雄與中央、NVIDIA和鴻海合作推動AI新價值。「智慧城市,其實就是讓市民能自由自在地在這裡工作、生活、消費,你不會特別感受到科技的存在,但各種智慧應用服務都在幫你解決生活困難。」高雄市智慧城市推動委員會年會今天在高雄展覽館登場,由國發會主委劉鏡清、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NVIDIA全球副總裁暨台灣區總經理邱麗孟與我進行關鍵對談,深入探討高雄智慧城市與AI產業的未來發展藍圖。城市治理的目標是讓市民生活輕鬆宜居,並提升城市韌性。高雄已正式啟動「智慧高雄燈塔計畫」,計畫採用NVIDIA、鴻海等國內外企業的專業技術,打造城市級別生成式AI平台,應用於設施監管、模擬預測及災害管理等領域,提升治理效率與城市韌性。市府以「算力、應用力、人才培養力」三大核心,推動AI產業價值鏈的建構,除邀請清華大學與陽明交通大學到高雄設立分校,培育AI專業人才,還將結合市府各局處業務推動智慧解決方案,並邀中鋼、台電及港務公司等企業參與。透過公私協力與鏈結國際,提高城市競爭力。鴻海在高雄積極投資,鎖定智慧製造、智慧電車及智慧城市三大領域。除了設立高雄軟體研發中心,還將建立超級算力中心、先進動力與儲能電池製造廠以及電動巴士製造廠,並包括智慧化軟硬整合方案,全力支持往更高雄市數位化與智慧化前進。NVIDIA 則將與鴻海合作於亞灣區設立先進算力中心,預計於2026年完工。該中心將容納台灣速度最快的超級電腦 - 使用NVIDIA GB200 NVL72平台建造的鴻海高雄超級算力中心,支援AI產品與服務開發,涵蓋電動車、智慧工廠及智慧城市等領域。強化了高雄發展AI的基礎設施,支持高雄希望成為全台第一個建立主權 AI 的城市的目標。AI 2.0浪潮正席捲全球,今天高雄以這場年會做為起手式,迎接3月20日舉辦的「2025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屆時將展出最新AI、物聯網、大數據、雲端等科技應用解決方案,邀請大家一起來見證高雄智慧城市的新未來!
新聞說:劉揚偉表示鴻海搭AI平台搶智慧城市商機,打造CityGPT,整合交通、觀光等App,最終目標以大帶小、整城輸出,劉揚偉談智慧城市有三大發展機會,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指出,智慧城市的規模預計2028年達到1.1兆美元,惟目前數據無法互通共享,致城市數據出現孤島現象,需打造一個智慧城市平台解決上述挑戰。他在日前出席台灣產業創新與轉型高峰論壇時強調,智慧城市是軟體產業相當好的切入契機,以鴻海智慧城市高雄計畫為例,第一步是打造生成式AI開放平台生態系(CityGPT),可整合交通、觀光市民服務等應用App,最終目標是以大帶小、整城輸出,將台灣智慧城市平台推廣至全球。劉揚偉說,目前智慧城市應用程式各自為政,數據無法互通共享,無法有效整合數據、優化資源配置,需打造一個智慧城市平台,將城市中各種數據、服務和應用整合在一起,串聯智慧城市各種領域應用服務、資料共享,且整合分析不同部門數據;不僅藉此服務市民,也能透過數據驅動決策,增加政府效率。為此,鴻海以生成式AI為核心,打造CityGPT平台,是以MODEL T、電動車作為移動物聯網的載具,去蒐集所有城市數據,再同步到智慧城市開放大平台和方案商共享,以App Store的概念,串聯智慧交通、智慧觀光等多項服務。在高雄智慧城市計畫中,鴻海CityGPT平台已經與許多App業合作,台灣需要發展軟體產業,軟體不僅是經濟成長的驅動力,還可以提升產業附加價值,促進硬體製造轉型,更能帶動新創,創造就業機會,且軟體開發門檻相對較低,創意工作者得以透過軟體創業,帶動新創企業和經濟發展。劉揚偉指出,全球半導體產值6,279億美元,台灣半導體產值已占27%,而全球軟體產業規模2兆美元,台灣軟體產值卻占不到1%;若從美國數位產業來看,當地軟體服務占數位產業比重達91.5%,但台灣數位產業中,軟體服務占數位產業僅16.6%,凸顯台灣軟硬體發展不平衡。他認為,台灣政府與企業應扮演打造開放軟體平台角色,推動「軟體為主,硬體為輔」的發展策略,引領軟體開發商,結合民生需求發展AI、機器人、智慧城市、智慧製造等應用。
A大回答:劉董除了要去抓住AI放在單項產品上外,也想要去抓住AI平台搶智慧城市,未來會不會成功也沒有人知道,但如果你不去佈局未來有趨勢的產業,當該產業爆發時你是參與不到的,2019年劉董提出的F3.0(轉型升級),包括未來產業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還有核心技術的半導體,5G及AI,在2023年下半年AI產業突然大爆發,鴻海就吃到了AI伺服器這個重要的產業商機,鴻海之前在伺服器就是全球第一了,也知道AI是未來的趨勢,當2023年下半年AI伺服器大爆發,鴻海之前就有投資AI相關的研發了,也有出貨伺服器,最終當然是能吃到AI伺服器的商機,當AI產業起來後,鴻海的ICT產業也是有望受惠,每一年手機及電腦業都希望出現殺手級的應用,結果每年就只能期待什麼微軟的升級帶來換機潮,但一般的微軟升級對消費者根本無感,所以電腦及筆電因為飽和而逐年小幅衰退,2023年下半年AI問世,手機及電腦大廠發現這是一個殺手級應用,所以就會去狂推AI手機及AI電腦,隨著AI愈來愈成熟,未來AI手機及AI電腦也會愈來愈普及,當然就更容易帶動換機潮,AI可以應用的地方很廣,還有AI電動車,AI醫療,AI人形機器人,AI眼鏡,AI平板,國家主權AI,還有鴻海最近在佈局的AI智慧城市,這都是很巨大的商機,一家公司最害怕的就是找不到未來的題材,現在有了AI產業為基礎,很多產業都是充滿了機會,大家就想想,你所有平常在使用的產品真的變更聰明,這對消費者來說當然就是有吸引力,鴻海目前已經有AI伺服器當未來幾年的保底成長動能,就是持續的找新的機會佈局,有成功新產業的都是屬於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