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2年9月8日 星期四

0908台幣貶值讓電子龍頭股營收亮眼!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8日公告8月營收,受惠蘋果新機處理器出貨放大,營收達2181.32億元,月增16.8%,年增58.7%,首度衝破2000億元大關,續寫新高;前 8 月累計營收 1 兆 4301.12 億元,年增 43.5%。台積電預估,第三季營收將達 198-206 億美元,以 1 美元兌換新台幣29.7元計算,營收估達5880.6~6118.2 億元,相當於季增10~14.5%,毛利率估57.5~59.5%,有機會再超越第二季。隨著蘋果新機拉貨升溫,法人估台積電9月營收將再衝破2000億元大關,可望續締新猷。之前我說過,台幣貶值對電子股不是什麼壞事,今天台積電公佈了八月營收,還是持續的創新高,很多散戶一直空,無腦空,覺得FED升息經濟就死定了,我只能說,所謂台灣的經濟就是由幾千家上市、上櫃公司營收及獲利組出來的,第一大權值股的台積電營收還在年增,第二大權值股的鴻海營收也在年增,就一些散戶在那被害妄想症的覺得經濟崩潰了,要死了,要無腦空,一直空,拼命空,我看最後他們就口袋空空,那些人是搞不懂什麼叫經濟,我說過,經濟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人與人之間交易熱度,轉換到公司就是營收及獲利,台灣的重量型龍頭股營收還這麼好,你和我說經濟死了,完蛋了,那真的是搞笑了,這時有人說,台積電營收,獲利這麼棒,但股價一直跌,而且表現很弱啊,恩,沒錯啊,之前我不是和大家說了嗎?台積電淨值90元,股價600元,一年賺23元,就算今年獲利來到30元,那獲利被拿走510元,FED升息,回收市場資金,股價就是由資金堆出來的,當台積電股價修正時,股市會下跌,但股價是虛幻的,FED在觀察經濟數據時,不是看什麼比特幣跌了多少,美股,台股跌了多少,股價下跌,單純就是資金被回收了,經濟還沒有衰退,這時有人說,那FED升息沒有用嗎?其實也不會,一般人如果在股市中投資,如果股價很高,他們會覺得自己很富有,就會一直消費,經濟就會熱絡,一旦股價下跌了,人民覺得自己很貧窮,就會減少消費,那些無腦空的,還是得懂哪一些公司的價格泡沫了,哪一些公司價格就是在價值區,以鴻海來說,淨值100.33元,一年賺10~11元,第三季過了三分之二了,其實就是沒有任何泡沫的現象,所以股價自然沒有什麼好修正的,台積電的股價太高了,所以營收很好,股價還是會被修正,但台積電股價下跌,不是營收不好,也不是經濟不好,單純就是FED把資金回收,這才讓泡沫修正一下,未來台積電持續賺,股價持續修正,最終股價和價值會在一個點維持住,那時台積電也不會跌了,經濟也沒有崩潰,單純就是被控制住了,不要過熱罷了。

鴻海 8 月營收 4489.06 億元,月減 5.51%、年增 12.21%;累計前 8 月營收 3.84 兆元,年增 9.21%。
廣達 8 月營收 1318.69 億元,月增 1.9%、年增 55.7%,累計今年前 8 個月營收達 8335.77 億元,年增 17.6%。
仁寶 8 月營收888.42 億元,月減 9%、年減 13.2%,累計今年前 8 月營收達 7199.8 億元,年減 2.9%。
緯創 8 月營收 768.77 億元,月減 3.5%,年增 9.4%,累計今年前 8 月營收達 6272.23 億元、年增 21.6%。
和碩 8 月營收1160.37 億元,月增 7.47%、年增 36.01%,累計今年前 8 月營收達 8314.89 億元,年增 25.48%。
從廣達及和碩七月及八月營收來看,之前四月及五月上海封城的影響已經消失,廣達及和碩在四月及五月減少的營收,在七月及八月明顯的補了回來,從這裡可以知道一件事,中國有時候封城看起來好像很嚴重,新聞、媒體報導的一付要世界末日一樣,其實四月及五月少的營收,之後還是會補回來,一般公司都是算整年獲利,然後再依據配發比例配息,所以未來再聽到什麼深圳封城,上海封城,四川限電,成都封城…等,大家就該知道時間幾個月過後去,其實整體的影響不大,這些代工廠競爭力距離鴻海都被甩十條街,這些代工廠都不會被影響了,一些散戶每天就在那擔心鴻海完了,死定了,其實單純就是他的自我心理面弱,而且不會透過過去的歷史經驗判斷事件的嚴重性,大家想一件很簡單的事,代工廠需要很多的勞動力,這些勞工背後也是有無數的家庭,這些代工廠為了品牌廠代工後,是會為中國出口賺取外匯,一些人常常在為中國擔心,他們為了失業率、就業率及出口總額,總是會想出辦法在封城時不間斷的生產,這些代工廠不像面板,鋼鐵,航運,航空,防疫,生技,疫苗…等那樣是景氣循環股或是遇到COVID-19忽然發大財,這些代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都是人類需要的,就算飽和了,每年還是會有換機潮,所以在獲利方面不會忽然發大財,也不會忽然賺了一兩年就變賠錢,這些代工廠在潮水退後,基本上都是能穩穩的維持獲利,唯一的問題僅是,當產品飽和後,公司賺了錢,淨值增加,新增加出來的淨值無法再繼續賺到錢,這時就會產生削價競爭,這也是為什麼鴻海會去致力於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透過F1.0及F2.0先把公司優化,避免毛利率及獲利下降,近兩三年下來,鴻海淨值也是繼續增加,新增加的淨值還是能賺到差不多幅度的獲利,毛利率、獲利並沒有下降,不過即然是優化,那一定是會有極限,總不可能無限的優化,這也是為什麼劉董會再提出F3.0(轉型升級),瞄準未來產業的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再加強核心技術的半導體,5G及AI,因為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的未來複合成長率有20~30%,鴻海淨值每年增加5%,就算原有的ICT產業飽合,甚至衰退一些,鴻海未來也是能靠著新事業群得到獲利再成長,不然大家想一下,之前鴻海淨值83元,三年半後鴻海淨值100.33元,再十二年後,鴻海淨值160元,這等於就是之前兩個鴻海淨值的的規模,如果沒有新的事業群,鴻海是沒有辦法維持R.O.E在10%,也就是EPS賺16元,一些代工廠比較沒有志氣,他們就是賺多少配多少,專挑毛利率好的,賺到錢後就通通配給股東,那些短視的股東還一付很開心的覺得股利率高,這種沒有志氣的公司,根本沒有為了未來十年,二十年去佈局,他們也沒有信心讓淨值增加,獲利增加,這樣懂了嗎?廣達賺到錢後,大部份的錢都配出來,這樣廣達就只需要用三十多元的淨值賺錢就行了,如果廣達和鴻海這樣賺10元配5元,廣達淨值很快就會翻倍,從三十幾元變六七十元,那時賺6元R.O.E就會從20%變10%,如果廣達淨值變大,那它勢必就要到市場上搶生意,面對鴻海這樣的對手,想要毛利率很高還要搶到很高的市佔,那就是痴人說夢話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代工廠配的相對多的原因,因為他們無法以更多的淨值去賺到更多的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錢配給股東,然後持續的找毛利率好的產品做,這些代工廠如果一直這樣,其實沒有任何一家是能在未來十年,二十年威脅到鴻海,因為鴻海愈做愈大,這些代工廠就是差不多的規模,然後在那優化毛利率及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