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10月10日!IMF總裁示警全球股市過熱風險!

新閱說:AI狂潮泡沫化?IMF總裁示警全球股市過熱風險,國際貨幣基金(IMF)和英格蘭銀行八日不約而同表示,人工智慧(AI)熱潮推升股價,正逼近網路泡沫時期的水準,全球股市恐面臨突發性修正。IMF總裁和英格蘭銀行這番說法,被視為官方迄今對AI引發市場泡沫可能破裂最明確的警告。IMF總裁喬治艾娃表示,市場對「AI提升生產力」的樂觀情緒,可能「瞬間反轉」,衝擊全球經濟。在她發表談話前數小時,英格蘭銀行負責金融穩定的金融政策委員會(FPC)也提到,當前情勢和二○○○年網路泡沫破裂前相似,警告全球金融市場恐出現「突發性修正」。喬治艾娃在華府米爾肯研究所主辦的場合說:「當前的價位正逼近廿五年前市場看多網際網路的水準。」她說,市場對AI的樂觀心理「點燃了投資熱潮」,並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全球經濟;不過,若股價急跌,「恐拖累全球成長,暴露金融體系的脆弱面,並讓開發中國家首當其衝」。英格蘭銀行金融政策委員會八日發布的最新會議紀錄也以類似措辭指出,「市場急速修正的風險已經上升」。FPC表示,美股經過周期性調整的本益比已接近廿五年前的水準,「相當於網路泡沫高峰時期的水準」。喬治艾娃在華府發表演說時問道,「全球經濟如何」?答案是「比原先擔心的還好,但比各界需要的還差」,「所有跡象都顯示,世界經濟已大致挺過多重震撼所帶來的嚴重壓力」,「我們預期全球成長今、明兩年只會稍微趨緩」。IMF和世界銀行下周年會將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她表示,升高後的關稅所造成的衝擊,比初期的預期還溫和,部分原因是多數遭加徵關稅的國家選擇不報復,企業也找到緩解關稅衝擊之道。同時,成長也受到資產市場與企業資金管道放寬的支撐,美元貶值也讓美國以外、以美元舉債的政府和企業得以喘口氣。不過,喬治艾娃也說,若一些當前的正面發展突然反轉,依然可能會削弱成長,「關稅的完整影響還沒顯現」,信心突然轉弱可能拖累成長,她建議「繫好安全帶」,「不確定性是新常態,也將會繼續存在」。

IMF總裁與英格蘭銀行的警告,確實讓市場對AI熱潮是否會重演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這件事更加敏感。這裡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分析台股與全球股市出現「大幅度修正」的機率,以及如何化解:

1. 全球股市大幅修正的可能性,(1)高估值風險,美股(特別是 AI 概念股、半導體股)目前 本益比已逼近 2000 年網路泡沫時的水準。若投資人對 AI 的預期出現反轉(例如技術落地慢於預期、企業獲利不如預期),股價可能瞬間下跌。(2)資金與利率環境,若美國通膨再起、聯準會維持高利率更久,資金成本偏高,市場對高估值股的承受度會下降。若經濟衰退訊號加劇(例如消費疲軟、失業率上升),修正壓力會更大。(3)政策與地緣政治,川普關稅政策可能導致供應鏈成本升高,壓抑企業獲利。中美科技戰、區域衝突(台海、中東) 可能引爆突發性修正。綜合來看,短期內(1 年內)出現 15~25% 修正的機率不低,大概有 30~40%,尤其若 AI 概念公司出現「財報不如預期」的狀況。

2.台股的風險與韌性,風險面:台股AI及半導體比重極高(台積電、鴻海、廣達、緯創…),若全球AI泡沫降溫,台股跌幅會比其他市場更重。支撐面:台灣AI伺服器訂單確實落地、台積電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檔,中長期獲利動能仍強。若真的修正,台股可能會先跌深(像2022年一度跌30%),但中長期會比歐美市場更快恢復。

3. 如何化解「大幅修正」,IMF 和各國央行的暗示,其實就是 希望軟著陸而不是硬著陸。幾個可能的緩衝方式:貨幣政策鬆綁:若股市大跌,聯準會可能會提前降息或重啟 QE。財政政策支持:各國政府可推動基建、AI補貼等,減少企業衝擊。資金分流:AI概念退燒後,資金可能轉向傳產、金融、公用事業,降低股市全面崩跌的風險。投資人行為調整:分散投資、降低槓桿,也能避免恐慌性連鎖反應。

 結論:全球與台股確實存在「大幅修正」的風險,但更可能是 一到兩次的中期修正(跌幅 15~25%),而非全面性崩盤。若 AI 長期仍能帶來實質生產力提升,股市在震盪後會重回成長軌道。投資上可以考慮 分散布局(AI + 傳產 + 高殖利率股),並保留現金或美元資產,來應對可能的修正。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