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12月21日!遠東新被ETF集體踢除股價大跌!

新聞說:以積極參與除息著稱的富邦特選高股息30(00900)換股名單出爐。其所追蹤的特選臺灣高股息30指數,17日公告年度第三次指數調整新增刪除名單,調整將自12月17日交易結束後生效(亦即自12月18日起生效)。根據臺灣指數公司公告,富邦特選高股息30在30檔中更換23檔持股,換股檔數比例為76.7%,新增名單有聚陽、聯電、台積電、華碩、群光、漢唐、國產、長榮、裕民、陽明、長榮航、慧洋-KY、京城銀、中信金、大立光、聯詠、健鼎、家登、材料-KY、譜瑞-KY、頎邦、瑞儀、群聯。刪除股則為亞泥、統一、遠東新、大成鋼、中華、三陽工業、佳世達、華南金、富邦金、玉山金、兆豐金、台新金、統一超、潤泰全、信邦、大聯大、中美晶、遠雄、中租-KY、上海商銀、樺漢、環球晶、裕融。0056成分股刪除7檔:遠東新、遠雄、台勝科、京城銀、潤泰全、中保科、華新,成分股增刪變動將從2024年12月20日(星期五)交易結束後生效,亦即自2024年12月23日(星期一)起生效。指數公司補充,台灣高股息指數自指數審核生效日起之連續五個交易日為「指數定期審核過渡期」,此期間每檔股票之權重採用過渡期間權重,過渡期間生效日為2024年12月23日、24日、25日、26日和27日。0056所追蹤的「臺灣高股息指數」編製使用現金股利殖利率加權,為設計從臺灣50指數及臺灣中型100指數所組成的採樣母體中,篩選出殖利率較高的成分股,並衡量其績效表現。該指數選取未來一年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最高的50支股票作為成分股,指數成分股之權重以現金股利殖利率決定而非市值。

A大回答:大家看最近遠東新,先是被00939及00940買上去,最近0056及00900要賣,在00900及0056要賣的前幾周,遠東新的借券賣出大增,外資群幾乎天天賣,這意謂著什麼呢?外資群都這麼神,早知道高股息ETF要把遠東新踢出去了嗎?外資群從38.3元一路的賣遠東新,昨天才大買了52095張,昨天投信賣超60618張,這就是0056賣出來的,大家看0056持有遠東新多少張,前幾天我看0056持有遠東新是29.3萬張,0056要把遠東新踢出去,星期五賣了近六萬張,上面有寫調整持股20日生效,過度日是23日,24日,25日,26日及27日,所以下星期0056會再把手上的23.61萬張賣掉,五個交易日要賣23.6萬張,一天平均要賣4.72萬張,還有另一檔00900前幾天也把遠東新踢出投資組合,原本有三萬張,現在賣到剩5664張,所以下星期00900也會繼續賣,之前外資群及借券賣出的原因就很明顯,因為知道高股息ETF要把遠東新踢出去,而且要賣到33萬張,所以前一陣子外資群才會一直賣,加上賣給00940的10萬張,等於就是高賣低買好輕鬆,大家看這樣行雲流水的操作,你覺得高價賣給00940後再低價向00900及0056買,這樣得到的好處會給00940,00900及0056嗎?我覺得不要傻了,這時會有人說,會不會是經理人去放空或透過外資券商賣的,但大家記得一件事,高股息ETF的資金幾乎都是歐印在所有的成份股,根本不會有資金先去賣或借券賣出,所以不太可能是這些高股息ETF透過外資券商先去賣的,所以大家有沒有發覺一件事,散戶把錢給了00940,00900,0056後,這些經理人就是這樣去和外資群玩的,以前外資群,主力,法人還要作局讓散戶去高買及低賣,現在倒好,散戶統一把錢給投信,這些投信就直接去向外資群高買,然後最終再低賣給外資群,會有人覺得這樣好陰謀論,覺得這樣是不是被害妄想症,大家從三大法人的進出中也許看不出來端倪,但配合高股息ETF調整持股,就會覺得有貓膩,我是透過觀察三大法人及高股息ETF調整的數據去推測的,如果投信並沒有真正的和外資群說好,事實上也是拿了投資人的錢去向外資群高買,也真的是實際上賤賣手上持股也外資群,這些高股息ETF為的就是賺換股手續費,目前遠東新股價32.05元,一年配1.35元,股利率來到4.2%,0056第一天賣遠東新時,遠東新就有這樣的股利率,0056納入長榮航,股價44.6元,配1.8元,股利率4%,買上海商銀40.15元,配1.8元,股利率4.48%,但上海商銀前三季獲利2.18元,比去年前三季3.03元衰退,當0056把納入的買完,把踢出的賣完,大家就會發覺買到的股利率變低,賣完的股利率變高,這就是在調整身體健康的。

新聞說:央行隱藏手段「別想搬錢」,科目四、增貸、理財型房貸全嚴查,央行進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後,有民眾以「科目四」、「理財型房貸」等不同方式,來補足貸款成數不足的資金缺口,19日央行強調「針對不動產貸款風險加強管理」,專家解讀,白話就是不管用哪種方式,從金融機構借任何錢都不能用在購屋,堪稱打到痛點。央行19日舉行第四季理監事會議,雖然暫緩第八波信用管制措施,但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近期專案檢查發現,銀行有貸款成數超過法定上限、利用其他名目貸款等多項缺失,未來將持續加強辦理金融機構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專案檢查,並要求銀行落實央行規定及改善缺失。對央行將針對不動產貸款風險加強管理,銀行相關人士透露,之後除對貸款成數嚴查外,以往有民眾會透過「科目四」、「理財型房貸」、「增貸」等貸款方式,來補足第七波信用管制後的資金缺口,現在也被嚴控金流。相關人士解釋,科目是聯徵上的類別,像是「科目一」為「購置型房貸」,民眾財力不足所以向銀行申請貸款,是最常見的貸款方式,錢直接進專戶,也無法違規使用。「科目四」為「週轉金」,在買房子的當下,買家已經用現金付清,或是貸款已經還清,再用房子當擔保品向銀行申請一般型房貸、或是理財型房貸。增貸則是透過既有房屋增加貸款金額,共同點就是可取得新資金運用。以往銀行並不會嚴格追蹤增貸、週轉金、理財型房貸等資金要如何運用,相關人士舉例,早期這類貸款用途都寫買股票、投資理財,最後都跑去買房子,但在打炒房的基調下,「銀行嚴查金流,央行真的是打到痛點。」此外,各銀行定型化契約內都有加速條款,載明「借款人對金融業者所負債務,其實際資金用途與該業者核定用途不符時。」將會追回貸款金額。高雄市代銷公會理事長謝哲耀指出,政府為避免投資客炒房,早在2010年就規定增貸不得用於購買房地產,現在再嚴格控管,不管是透過哪種名目,大顯神通從金融機購貸出的金流,只要用於自備款、還房貸,就踩到央行紅線。《住宅週報》社長陸敬民表示,央行加強金檢就是所謂「去槓桿」,現階段銀行貸款水位優先放款給純自住的首購族,部分已購客面臨須補足貸款差額,若申貸戶已不能換約,建議第一戶先還掉剩餘貸款,以首貸身份申貸第二戶,或是與有足夠財力證明的二等親轉約,而自備款不足的民眾,建議暫緩購屋。陸敬民直言,自從2023年《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後,禁止預售屋轉售,民眾自備款不足也無法換約出場,市場少了調節機制,預計明、後年房市只會出現更多購屋糾紛。

A大回答:很多炒房的人會想很多槓桿的方式,手上有房子抵押去借錢,有一些房子很值錢,例如台北市或新北市的房子,就抵押台北市及新北市的房子後去炒外縣市的房價,目前台灣各地有想要把工作機會平均的分散在各縣市,這樣某一些縣市的人口就會變少,需求就會降低,一些在高房價地區的即得利者,就會把手上的房子拿去抵押貸款,接著去炒別的縣市的房價,一些年輕人以為房價只會上漲,不會下跌,就使用個人信貸,房屋貸款四十年去買房,其實戶頭中只存了五十萬,一百萬,了不起兩三百萬就敢去買房子,一般你薪資如果有7萬,你使用個人信貸可以借薪資的22倍,這樣就能借154萬,很多買房子的人,他們覺得房價只會上漲,不會下跌,就開極大的槓桿進去買房,這種房屋一直交換,單純就是一個人拿走另一個人幾十年的勞動力,例如房價原本500萬,正常人一年賺80萬,別人買500萬賣1300萬,這樣就拿走另一個人800萬的錢,也就是10年的薪資,現在這些炒房的愈來愈誇張,人人都覺得自己要進去房市割韭菜,但其實自己就是韭菜,房屋或股票一樣是一買一賣的交易,股票的本質是一家公司,這些公司會透過人類的食衣住行育樂賺錢,所以每年是真的會產生獲利的,這也是我常說的,一家符合價值投資十要素的公司賺錢是天經地義,公司的股價隨著公司獲利及淨值增加而增加是正常的,但房子不會產生任何的價值,就和一些投機股一樣,是一顆石頭或是一包垃圾沒有人在乎,他們要的就是一買及一賣的差價,反正每一個人都覺得要進去割下一個人的韭菜,也就是所謂的玩誰是最後一隻老鼠,每個人都在那拼命的吹牛,但這種誰是最後一隻老鼠總是有最後一隻老鼠,最後的輸家就是要把整個人生都賠掉,自己明明沒有這麼多錢,結果透過銀行的個人信貸及房屋貸款透支未來三十年及四十年的勞動力,銀行在這個遊戲中也是每年要賺到2到3%的利息,大家不要小看3%的利率,你貸款2000萬,利率3%,這樣一年要付60萬的利息,一個月平均要付5萬的利息,這時會有人說,台灣平均收入一個月也才5萬,不吃不喝一個月也才賺5萬,等於都是給銀行當利息了,嗯,大家就知道有多誇張了,房屋的價格就是一種虛幻的東西,一定要有新的老鼠進來接,也就是年輕人,當初中國也覺得房子會無止盡的一直上漲,最近幾年開始在嚐到房市泡沫的苦,台灣除了電子業中的AI概念股,大家看台塑四寶,鋼鐵,面板,水泥,生技,太陽能,記憶體等產業,每一族群都是比慘的,九月前每一個人都以為自己在台積電,聯發科,大立光,聯詠,群聯之類的公司上班,以為每一個人年薪都幾百萬,很多賺到錢的科技業人就加入炒房,天真的以為每一個人都像他們一樣賺這麼多錢,在一些新聞,媒體,房仲,建商連哄帶騙下,說賺到錢就要去炒房,說台積電未來要蓋在哪,哪裡又要蓋園區,以為之後那裡的房子就會發大財,其實就只有少數的科技業賺大錢,不少人都是拿北部的房子去銀行搬錢跟著炒房,有人覺得台灣房市無敵,大家看中國房市為什麼會泡沫,原因就是經濟不行,台灣目前最強的是台積電,還有AI概念股,這些公司近年是賺到不少錢,這一群人有錢,不代表整個台灣人都有錢,一些人傻乎乎的一直用槓桿去向銀行搬錢,然後去炒房,最終炒高的房子就只能給蚊子和鬼住,那些人天真的以為每個人都年薪百萬,兩百萬,三百萬,其實大部份的人連一千五百萬的房子甚至是連一千萬房子都買不起,只要把房價必漲這件事移除掉,台灣人平均薪資連買一千萬房子都買不起,一個月你光利息就要三萬到五萬,很多人就是用寬限期在那買房,覺得五年後房價上漲後再賣掉就行了,每個月只付利息,就不付本金,當你僅付利息時,也許一個月就僅要付三萬,四萬,甚至是五萬而以,如果把本金算進來,一個月可能就要付八萬,十萬,甚至是十二萬,台灣人是有幾個人一個月薪水扣除生活開銷後還能有這麼多錢還利息及房貸,有時一些人炒房的人,他們就是用槓桿一直進去炒,以為總是會有下一隻老鼠進去接,當房價愈來愈高,以中國來說,年輕人選擇躺平,他們也不去買房子了,更不要說生小孩了,那有趣的問題來了,一些買了一大堆房子的人,一直在等下一隻老鼠,可惜的事是,下一隻老鼠根本就沒辦法生出來。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