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波鴻海及廣達被當成落水狗在打,廣達的股價從11月8日的333元跌到上星期四最低的269元,比新增的散戶平均成本280元更低,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只要三大法人不要再大賣或小買,股價很容易就會回到散戶的平均成本以上,廣達星期五上漲三元,股價收在277.5元,今天大漲11.5元,股價收在289元,已經來到散戶的平均成本以上,今天三大法人買超廣達8478張,所以廣達股價就站上了散戶平均成本以上,今天鴻海雖然也上漲,但是表現的比廣達差,原因是三大法人今天還是賣超鴻海1755張,不過就算三大法人還賣超鴻海,但和之前動輒賣一萬張,兩萬張,甚至是三萬張相比,今天三大法人等於就是小賣鴻海,這也很符合我說的,小賣鴻海股價就會出現反彈,鴻海新增的28萬股東平均成本197元,所以之後三大法人只要停止大賣,只要小賣,小買或大買之類的,股價就很容易回到散戶的平均成本以上,今天外資群之所以在廣達及鴻海不同步的原因也很好懂,鴻海中有信心的投資者比較多,偏空主力在打鴻海時,近兩個月借券賣出9.69萬張,這兩個月偏空主力僅借券賣出廣達2.37萬張,即然鴻海及廣達是AI概念的雙指標,三大法人現在回頭買廣達了,沒有理由再去打鴻海,我說過,外資群是一群不是一個,內資券商也是一群不是一個,他們看到廣達股價上漲了,自然就會開始動搖,加上賣超鴻海三大法人顯得後繼無力,現在鴻海很明顯就是在三大法人大賣不太會下跌,小賣就上漲,之後三大法人小買及大買時,鴻海股價一樣會上漲,這種情況會持續到股價漲到散戶平均成本為止,也就是197元,昨天我有提到買到甜美價181到190元的股東不要開心的太早,原因就是這些人買的低,他們也很容易賣的低,只要三大法人在小賣及小買的過程中把在甜美價買到的散戶洗掉,那鴻海中散戶的平均成本就會變高,所以就會上移到200元才會出現三大法人大賣股價跌,三大法人大買股價大漲這樣正常的情況,只要鴻海股價在新增28萬個新股東成本低很多,這時鴻海股價很容易就是會上漲。新聞說:全球十大伺服器供應商4台企上榜,「這家」世界第一名,根據市調機構Omdia最新調查顯示,在美國主要雲端服務供應商對AI伺服器需求激增帶動下,今年全球前10大伺服器供應商中有四間台灣企業上榜,分別是鴻海、廣達、緯穎及英業達;其中,鴻海排名超越在2018年從HPE手中奪得領先地位的戴爾,成為首家在伺服器市場排名中位居榜首的非美國公司。Omdia表示,隨AI應用開發和部署成為微軟、Google等雲端服務業者的首要任務,與NVIDIA結盟的供應商正蓬勃發展,進而推動多數伺服器供應商在2024年都有顯著的成長。據Omdia資料顯示,今年全球前10大伺服器供應商中有四間台灣企業上榜,分別是鴻海、廣達、緯穎和英業達;廣達排名第5、緯穎、英業達並列第10,而鴻海則是超越戴爾位居首位。Omdia補充,此排名僅計算像鴻海這類ODM直接銷售給終端用戶的收入,為避免重複計算,為戴爾、HPE和思科等OEM代工伺服器所產生的收入並未納入計算範圍。Omdia認為,伺服器供應商明年仍會有顯著成長,雲端服務業者及企業開始進入新一階段的AI基礎設施部署,預測明年全球伺服器資本支出將成長約22%,超過2,800億美元,到了2030年將接近5,000億美元。全球AI伺服器需求持續強勁帶動下,鴻海、廣達、緯創、緯穎等主要供應商也對明年營運抱持樂觀態度。廣達指出,明年AI伺服器營收預期將年增三位數,且占整體伺服器營收比例超過7成,維持和今年一樣強勁的成長幅度;鴻海則表示,伴隨著AI伺服器強勁需求,預期2025年AI伺服器出貨量逐季攀升,在整體伺服器營收的占比將超過50%,為公司成長最重要動能。另外在GB200部分,兩大業者皆表示將在明年首季放量出貨,接著出貨量將逐季上升。惟法人表示,微軟是採購該款超級運算伺服器最大客戶,其次AWS、Google和戴爾,台灣ODM廠方面主要受惠者是廣達和鴻海,預計將各擁40%左右市占,不過現在隨市場傳出GB200放量時程可能會有所延後,後續兩大業者訂單是否有所變化、猶未可知,需要持續觀察。
A大回答:記得去年市場在炒廣達,光寶科,英業達,緯創,緯穎,甚至還有炒和伺服器沒什麼相關的仁寶及和碩,那時我就和大家說過,鴻海的規模,市值,淨值,股本最高,想要做很大的生意時,你至少是需要去備料,備庫存,還有應收及應付款,我拿個一家路邊的雞排店舉過例,炸雞排的商機不論多大,路邊雞排攤的股本就僅有30萬,這種規模的店一天能炸出個1000片就頂天了,你說全球炸雞需求爆火,那和這種小規模的雞排店有什麼關係,當然就是具規模的麥當勞,肯德雞能吃到很大的市場,鴻海的資產有4.27兆,廣達也才8698億,緯創才5540億,英業達才3184億,這些資產比較小的公司,他們怎麼可能吃到大部份的市佔,這是一個很簡單邏輯的問題,我再舉個例,你自己開一間飲料店,別人開的是五十嵐,別人規模夠大,可以投入研發新口味的資本支出較多,當然是能開發出更好口味的飲料,你自己這間店想要投入和五十嵐一樣多的研發費用,你那間店可能沒幾年就倒閉了,所以鴻海這種具經濟規模的公司,投入的研發費用當然會比較多,技術當然會比較好,所以鴻海之前在代工蘋果手機時,往往高階的蘋果手機都是鴻海代工,比較中低階的就給立訊,緯創及和碩,這一次GB200也是一樣的道理,鴻海規模這麼大,一些一流的雲端大廠在下五千台,一萬台,兩萬台GB200的訂單時,一台要一億元,一萬台就要一兆,你覺得雲端大廠敢下一萬台給資產僅有3184億的英業達,5540億的緯創或是8698億的廣達嗎?如果這一萬台是分成四季,廣達稍微舉個債,調整一下應收及應付款,還有都選擇consign交易模式,這確實有可能吃的下,但一些客戶就是想要有效利用資金,不用要押太多錢在GB200上,想要選擇buy and sell交易模式,這時廣達可能就吃不下去了,這時當然就只能來找資產有4.27兆的鴻海,目前鴻海的資產負債比還是代工廠中最低的,就僅有57%,廣達的資產負債比都來到76%了,廣達想要開更大槓桿也很困難,反觀鴻海,只要把槓桿開到和廣達一樣,立刻又會多個一兩兆資金出來,這就是為什麼鴻海會是伺服器的龍頭,當初一些在炒廣達,緯創,英業達,光寶科,緯穎,仁寶及和碩的人,他們單純就是一張嘴在那吹牛,根本沒有去想過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是否能接下這麼大的生意,後面市場漸漸的看到鴻海在AI伺服器的營收,最終才相信鴻海是伺服器的龍頭,接下來幾年GB系列的機櫃型AI伺服器會大幅度的成長,鴻海這 種規模的公司就是能吃下這麼大的生意規模,一些規模小的公司,想要追上鴻海,那還很有得拼。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