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匯損衝擊!台塑四寶第二季全部虧損,3寶由盈轉虧、台化每股虧損擴大至1.16元,不敵新台幣匯率強升,以及美國對等關稅衝擊,拖累台塑四寶第二季獲利全部虧損,其中3寶台塑、南亞、台塑化由皆盈轉虧,台化則是虧損擴大,從每股虧損0.08元,擴大至1.16元。台塑第二季本業虧損15億元,比上季虧損增加6億元,合併稅後虧損66億元,歸屬母公司每股稅後虧損1.04元。台塑表示,美國發起關稅戰,對各國課徵10%至50%對等關稅,影響石化產品需求,加上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且中國大陸持續擴建新產能,低價出口,產品利差縮小,造成第2季本業虧損。台塑化第二季合併稅後虧損75億2,905萬元,比上季稅後利益37億791萬元減少112億3,696萬元,由盈轉虧,其中歸屬母公司的稅後虧損75億450萬元,每股虧損0.79元。南亞方面,因台塑石化等轉投資收益較上季不利,且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急速、大幅升值,產生高額匯兌損失,導致第二季歸屬母公司稅後損益下滑至虧損41.2億元,每股虧損0.52元。台化第二季歸屬母公司稅後損失為68億2,161萬元,每股虧損1.16元,虧損較第一季擴大。台化指出,由於國際局勢充滿變數,石化塑膠產品行情寬幅震盪,供應寬鬆且台幣匯率大幅升值,客戶維持剛需採購,壓縮產品售價成本去化困難,致營業損失擴大。
頻道網友琦勝表示:台塑四寶的獲利衰退情況很可怕,難以想像,這曾是多少人的價值投資,真的很可怕,看到這個,我都會反覆思考,以後自己是否也會遇到這種狀況及該如何應對。
A大回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常和大家說價值投資十要素包括1.獲利穩定性,2.獲利有續航力, 3.連續且穩定的股息, 4.股價不能距離淨值太遠, 5.具競爭力,6.最好還要有未來的題材,7.大股本,8.高市值,9.公司提供透明的資訊,10.董事長有執行力及有誠信,我們每一個月及每一季會去看鴻海的營收及財報,也會按時的去看法說會及股東會,透過關心公司的基本面及產業面就能知道公司的獲利情況及經營情況,當公司競爭力有問題時,也就是營收及獲利衰退,那你就要開始注意不能再加碼及攤平了,甚至出現競爭力有問題的話,就要開始減碼,這時會有人說,那要如何判斷呢?以2020年第一季來說,鴻海獲利僅有0.15元,這時你就要判斷為什麼會獲利從一元多變0.15元,是因為公司面對很大的競爭壓力還是其他的因素,當你深入了解後,你會發覺這是因為COVID-19,所有的公司都面臨一樣的問題,這就不是鴻海的基本面,產業面及競爭力出現了問題,這時你當然可以向下攤平,加碼及緊抱,當下一季鴻海習慣了COVID-19,鴻海的獲利就又恢復了,這時會有人說,有的公司會忽然幾年賺錢,忽然幾年以賠錢,例如太陽能,記憶體及面板,這時要如何判斷呢?確實很難判斷公司虧損後是否能再爬起來,所以我和大家說我不喜歡買這類的景氣循環股,這類的公司股價容易暴漲暴跌,你要買在景氣最差時,賣在景氣最好時,這類的公司不適合押身家及開槓桿,因為你永遠都不知道台塑四寶現在單純是因為景氣循環到不好還是未來就都這樣了,有一些人不喜歡鴻海獲利很平穩,但我卻很喜歡鴻海這樣很平穩的獲利,因為鴻海獲利不會暴漲及暴跌,所以我就不用去煩惱鴻海是否是因為競爭力有問題或是大環境問題,像COVID-19事件,夏普打消重大資產減損等, 這類的問題一看就知道是非戰之罪。
之前很多投資人喜歡用立訊會打敗鴻海,要是立訊的營收從幾千億到一兆,接著兩兆,三兆,五兆,八兆這樣成長,那確實就是要擔心鴻海被立訊打敗,一開始立訊的營收成長確實很唬人,2016年營收137.6億人民幣,2017年營收228.3億,2018年營收358.5億,2019年營收625.2億,2020年營收925億,2021年營收1539億,按照這樣營收成長速度,確實再十年能威脅到鴻海,畢竟都是每年以50%的營收成長在增加,1539億人民幣大概就是七千億台幣了,2022年營收2140億,立訊的營收開始放緩了,不過年增39%也算是很厲害,2023年營收2319億,營收僅年增8.36%,當立訊營收來到2319億人民幣時,等於是1兆台幣了,開始和廣達,緯創營收差不多了,2024年營收2688億,營收年增15.9%,大家很明顯看到立訊營收來到1兆元以上時,年增的速度就開始變慢了,道理也很好懂,想要和鴻海正面對決,你就是要去搶鴻海的訂單,不要說的一付鴻海是豆腐做的或是吃素的,當立訊營收夠大時,就是要和鴻海對決,以結果論來說,事情沒有傻瓜想的這麼簡單,近幾年大家看到立訊的成長放緩,就沒有再說過立訊要打敗鴻海這種蠢話了,尤其鴻海找到了新的成長動能AI伺服器,目前大部份的訂單都來自於美系雲端大廠,川普是不可能讓中國的廠商去吃到美系雲端大廠AI伺服器的訂單的,所以大家會發覺鴻海營收在六兆時,結果今年營收成長的速度也是很驚人,上半年鴻海營收累計成長19.7%,完全是超過立訊的成長速度。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