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廣達8日公布6月合併營收1,898.68億元,月增18.5%、年增70.6%,改寫歷史次高紀錄,合併前五個月營收9,897.94億元,年增達74%,續繳亮麗表現。據悉,廣達旗下AI伺服器動能在這兩年來持續升溫,並且在全球AI資料中心商機持續增強之下,走勢也持續強勁。展望未來,團隊看好今年伺服器業績將強勁年增雙位數百分比,也強調其成長力道將超越其他產品線,喊話「AI伺服器」的占比,將再度擴大、預計將超過5成,並在下半年再迎來爆發期。據悉,廣達近年受到晶片大廠輝達掀起的「AI巨浪」大力助攻,也激勵整體營運表現持續成長、並繳出亮麗表現,根據廣達日前公布的2025年首季季報,目前旗下AI營收的占比,已突破六成大關,而隨著未來持續擴大發展之下,則有望繼續挑戰七成水準,而營收表現相比去年同期年增近九成,也帶動股價持續升溫,短短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讓股價自谷底回彈,從4月9日的低點174元一路狂漲,也帶動整體買氣持續增溫。廣達近年走勢不斷攀上新高,而公司自從1988年成立以來,走過37個年頭,回顧過往,廣達能成功搭上這波AI巨浪絕非偶然,其實經營團隊早在2000年就已提前開始朝雲端伺服器領域投入發展,截至2006年,隨著GOOGLE雲端服務興起,團隊也一路見證了雲端運算時代的展開,時序來到近兩年來,團隊也透過旗下雲達(QCT)來加大力道布局市場,最終也成功入手輝達的AI伺服器大單。如今,廣達團隊除了獲得來自輝達供應鏈的高訂單動能外,也緊握雲端業者自研ASIC伺服器大單,預計下半年在多款AI伺服器的出貨逐步加速之下,整體表現將再提升。團隊旗下新架構的AI伺服器已於今年第1季下旬開始出貨,整體動能也優於去年第4季,顯示客戶需求持續強勁,持續擴大AI基礎建設投資。而廣達目前除了已掌握三大廠Google、微軟及亞馬遜AWS三大CSP廠AI伺服器訂單,就連輝達最新發布的新一代晶片GB300,而廣達也成功入列合作名單,帶動整體走勢保持強勁。
新聞說:代工大廠緯創旗下伺服器子公司緯穎8日公布6月單月合併營收達858.08億元、月增20.6%、年增179%,維持成長態勢,合併前六個月營收3,913.99億元、年增166.1%,受惠主客戶需求強勁,成績亮眼、表現達市場水準之上。針對單月表現再繳亮麗表現,緯穎透露,主要是受惠主客戶需求強勁所致,展望未來,團隊目前每個月可以出貨1萬台伺服器機櫃,隨著產能、訂單持續成長,公司也看好整個「資料中心市場」長期需求成長趨勢,並將持續投資深化AI、運算與散熱等相關技術與產品開發。據悉,緯穎作為緯創集團旗下專注於伺服器製造的重要子公司,目前旗下最主要的營收來源,全都來自伺服器製造所得,在市場上也號稱「最純的AI大廠」。而董事長洪麗寗日前也透露,自己發現最近很多人都在講水冷,也有許多大廠推出有關的產品,而她也強調「人人都需要散熱」,而她預測散熱的市場商機,在2028年之前每年散熱能力成長2倍,而2028年後將加速成長為每年大漲3倍。洪麗寗分享,未來整個散熱的市場將持續擴大,而目前市場上,甚至已有人預測未來的散熱技術,將會被整合進晶片設計當中,這是過去沒辦法想像的事情。洪麗寗表示,在台灣,生命產業與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備受關注,特別是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台灣在半導體領域的成就令人矚目,目前占據全球先進製程的66%,IC製造產值達768億美元。洪麗寗坦言,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體系成熟,吸引了許多大型科技公司,如AWS和Intel等,設立研發或製造中心。而隨著AI的蓬勃發展,市場也出現了許多新興參與者。這些新進者不僅包括大型雲端服務商,也有各種技術公司和地方政府支持的AI創企。他們在AI領域中的投入,促使了計算能力和電力需求的激增,進一步推動了散熱技術的發展,包括水冷和其他新型散熱技術。
新聞說:代工大廠緯創8日公布,6月營收達2,091.82億元、月增0.4%、年增135.6%,市場客戶的強勁需求,挹注集團整體營運表現持續攀升,單月營收也再度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合併前六個月營收達8,977.77億元、年增87.4%。隨著AI熱潮持續延燒,緯創也持續加速成長,旗下竹北最新打造的全球營運總部也已正式啟用,這也標誌著公司在AI伺服器與智慧製造領域的關鍵布局已順利完成,隨著近年業績表現持續攀升,內部也持續看好成長主力「AI伺服器」有機會三位數成長。AI狂潮席捲全台,也帶動台股科技族群全面飆漲,其中電子五哥的表現相當精彩。代工大廠緯創近年也不斷將自身獲利比重,朝更高毛利產品的方向進行調整,團隊在林憲銘的帶領下,持續獲得龐大的訂單,搖身一變成為市場中表現最亮眼的當紅炸子雞,大獲投信買盤青睞,推升其股價向上展開攻勢,連創波段新高,也顯示出AI供應鏈,仍為台股盤面上最火熱的題材。事實上,緯創不僅是輝達(NVIDIA)在AI伺服器方面的主要協力廠,也收穫來自超微(AMD)、英特爾的訂單,因此也讓營運表現不斷攀升。針對集團去年財務報告的亮麗表現,董事長林憲銘表示,團隊在這一年以來,成功維持了財務比例的安全性,若以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計算,目前的現金殖利率大約落在3.3左右;而從整體產業的角度來看,目前為止緯創的財報在整個產業中,也已算是發展較穩健的公司了。林憲銘重申,緯創團隊在這20多年來,持續朝著「對的」成長不斷方向,攜手市場持續邁進,自己也會持續挺身而出、帶領大家邁向更高的水平。面對大家的支持,林憲銘透露,自己認為,將整個公司經營好、為所有股東創造出更大的利益,這將是緯創最核心的責任。面對股價的波動,他重申,股價一定是會有他的定律,只能把基本面先做好,並把能做的都做好,不過自己也相信「應該有的,後面也都會來!」今年配股率已達到6成以上,與去年設定的目標一致,放在業界中來講,也是在平均值以上,整體表現與去年差不多,維持以前的水平,雖然去年盈餘6.1元僅達有史以來的第二高,不過今年配的3.8元是最高的成果,往後會朝比較高的方向去配發。
新聞說:鴻海第二季營收受惠拉貨動能,表現為歷年同期新高,看好第3季ICT營收表現,鴻海第二季營收出爐,由於各項產品提前拉貨影響,第2季營收季增9.45%,年增15.82%,為歷年同期新高,結果符合先前鴻海預期。鴻海看好第3季營運升溫,鴻海2025第二季營收表現出爐,第二季營收為1兆7,973億,季增9.45%,年增15.82%(美元計價季增約14.1%,年增約18.6%),為歷年同期新高,季增表現與公司預期大致相當,年增表現則優於公司預期。(歷年次高為2024年第二季營收1兆5,518億),2025年上半年(累計至6月)營收為3兆4,395億,年增19.68%(美元計價年增約18.4%),為歷年同期最高。(歷年次高為2022年累計前6月營收2兆9,186億)。至於第2季各項產品營收表現,鴻海指出,「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如AI伺服器等,受拉貨動能影響,表現相較去年為強勁成長;「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同樣受惠於拉貨動能較去年同期強勁成長;而在「消費智能產品類別」,雖然受惠於娛樂設備的新品上市,但因為匯率的影響,年對年表現上約略持平;「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則因提前拉貨影響,和去年同期相比呈現略為衰退。至於2025上半年各產品類別表現,受惠於拉貨動能強勁,年對年皆有成長。看好第3季ICT表現,預估季年雙成長,鴻海指出,第3季雲端網路產品將持續保持強勁成長的趨勢,且ICT產品在下半年進入旺季,營運可望逐漸升溫,展望第3季,整體營運將會有季增和年增的表現,但也需要持續關注全球政經局勢和匯率變化的影響,並預計在8月14日舉辦第2季法說會,釋出更多產品出貨進度和營收概況。
A大回答:AI概念股六月營收都開出來了,廣達,緯創及緯穎的年增率看起來都很唬人,廣達年增70.6%,緯創年增135.6%,緯穎年增179%,鴻海就僅有年增10.09%,正常廣達及緯創三月,六月及九月的營收會比較好一點,因為是季底,廣達六月營收1,898億,緯創六月營收2,091億,緯穎六月營收858億,鴻海六月營收則是5402億,廣達的AI伺服器及伺服器應該是能佔營收的五成左右,所以大概會有1000億,緯創的營收很大部份都是緯穎來的,重點是緯創僅持有緯穎42%,所以緯創伺服器及AI伺服器的營收也不到1000億,鴻海說今年伺服器及AI伺服器的營收各有1兆元,等於2025年AI伺服器及伺服器會有兩兆元,平均下來一個月會有1666億,鴻海的年增率之所以不高,原因就是在智慧型手機,電腦,筆電,平板及之前的伺服器徹底的打敗了緯創及廣達,大家應該知道廣達沒有智慧型手機,鴻海六兆的營收中,至少有一半是智慧型手機,也就是3兆元左右,平均一個月營收會有2500億,電腦終端一年也會有1.2兆,平均一個月1000億,鴻海在智慧型手機及電腦相關的基數太大,所以伺服器及AI伺服器的成長看起來好像比較少,試想一件簡單的事,鴻海能在智慧型手機打敗所有的對手,也能在電腦終端打敗所有的對手,那伺服器及AI伺服器取得第一也僅是時間問題,一開始緯創,廣達及緯穎確實成長比較快,原因是他們在智慧型手機,電腦,筆電及平板已經落敗,如果你想要價值投資,你當然要找一個最有競爭力的,如果你投資緯創,廣達及緯穎,一來未來的獲利早被別人先拿走了,幾年後你還要擔心這些公司被鴻海徹底打敗,要是幾年後這些公司被鴻海打敗時你沒及時賣出,那很有可能就會被套在裡面,試想,別人現在已經先把緯創,緯穎及廣達未來獲利先拿走了,你現在進去看到緯創,緯穎及廣達營收年增率很高,但這都是沒啥用的,獲利別人都早拿走了,你剩下的就僅剩風險,以鴻海目前的股價來說,獲利也才被拿走兩年,股價淨值比才1.3倍不到,之所以說1.3倍不到,原因是第二季過完了,鴻海第二季是能賺三元以上的,有人會覺得川普關稅及台幣升值會讓鴻海獲利很難看,但昨天鴻海旗下最賺錢的金雞母工業富聯已經開出第二季獲利了,獲利年增五成,比去年第三季獲利都還要好,工業富聯佔鴻海獲利約五成左右,只要工業富聯獲利很好,鴻海第二季獲利很難出現不好的,光工業富聯都已經貢獻鴻海第二季本業獲利三百億了,去年第二季鴻海本業獲利也才446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