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

7月7日!鴻海旗下工業富聯開出亮眼財報!

今天外資群賣超台股57.88億,投信賣超台股23.78億,自營商買超台股22.24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台股59.42億,外資群期貨空單增加1577口,期貨留倉空單56788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1721口,今天台股成交2,605億,下跌118.78點,跌幅0.53%,收在22428.72點,電子下跌11.99點,跌幅0.95%,收在1248.28點,金融上漲20點,漲幅0.94%,收在2137.41點,今天是7月7日,進到7月9日的倒數計時兩天,外資群今天賣超57億,三大法人賣超59億,近六個交易日投信賣了190億,這是很少見的,因為投信背後就是ETF及高股息ETF,很多散戶買了ETF及高股息ETF就是無腦的持有,最近全球對等關稅倒數前幾天,買ETF及高股息ETF的投資者也在那跟著別人先跑一趟,不過台灣ETF及高股息ETF的規桃有幾兆元,近六個交易日賣出的190億元,這算是微不足道,代表台灣買ETF及高股息ETF的散戶還是都會買了傻傻的抱著,我認為散戶之所以喜歡買ETF,原因是他們不知道這些ETF持有哪一些股票,就算知道,因為持有30到50檔股票,散戶也比較不容易貪婪及恐懼,例如ETF或高股息ETF持有聯電,就算知道聯電接下來獲利會不好看,但投資人會認為持有聯電也才3到8%,覺得影響不大,這就會使得投資者買了ETF或高股息ETF後能一直抱住,其實ETF及高股息ETF確實是能克服散戶最大弱點之一的自我心理面不健全,不過散戶要付出的代價就是每年的管理費,加上一些ETF經理人會亂搞你的持股,例如買了10%中小型股的海悅,直接把股價從187元炒到256元,半年後止損賣出,從125元開始賣,賣到96元才賣光,最近兩個月外資群買了台股五千億,包括炒股及炒台幣的,所以大家才能看到全球對等關稅前股市這麼穩,今天早上雖然最低來到22294點,也就是最多下跌254點,不過收盤僅有下跌118點,今天台股的成交量也很小,僅有2605億,今天台股下跌跌破月線,也快要碰到年線就反彈,這也是我之前和大家說的,就算有什麼利空事件發生,很多散戶很有可能在下跌到半年線或年線就進去撿便宜了,畢竟最近一兩個月台股都是下跌後立刻就反彈,而且還會創新高,很多散戶看到指數下跌,就會覺得這是送錢給他們花,這也是外資群希望散戶這樣認為的,今天外資群期貨空單又多佈局了1577口,期貨空單的總數量來到56788口,這些就是炒匯的外資群買的期貨空單,這些炒匯的外資群就是匯進來大量的資金買台股,順便去買期貨空單避險,這些炒台幣的外資群,他們就是預期台幣會升值,我認為台幣已經升值了13%了,要是台灣被課了20%,這樣等於是被課徵了33%,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認為台幣應該就不會再升值了,市場的預期性心理就會變比較弱一點,會這樣的原因也很好懂,這一次台幣升值很明顯是央行故意放手的,就是要讓關稅比較好談一點,要是美國對台灣課徵20%,台幣升值13%,那當初川普說課徵32%,那我們偉大的政府乾脆就不要去談,直接就吃32%就好了,有什麼好把台積電送了,又去美國談了老半天,最終被課徵20%,再加上台幣升值13%,要是台灣被課徵20%,台幣又升到28元,這樣等於是被課徵37%了,在這麼高額的關稅下,你和我說台灣經濟能好,台幣要多強,那就是說給我笑的。

大家要記得一件事,不論是股市,房市,債市或匯市,這都是由很多投資人參與的,所以行為都會差不多,之所以房市和股市好像有一點點不同,原因就是股市會即時報價及在很短的時間就成交,房市少了即時報價,就不會有一大堆人失心瘋,而且賣房子通常快則幾個月,慢則半年,一年,很多買賣房子的人,他們上網看樂居網,會發覺大部份的房價都沒有降價,只有少數的降價3到5%,所以那些姿態比較高的屋主就會掛著慢慢賣,如果你要用這種態度買賣鴻海,其實也是可以的,你就每天掛300元賣鴻海,你掛歸掛,會不會成交就是另一件事了,所以很明顯房市反應的速度會比股市慢很多,像股市在4月7日到4月9日可以連續三天跌停,很多投資客,投機客,自我心理面不健全或資金有弱點的人,他們在那三天就會被弄到出局,一些識貨的就大舉的買進,所以在股市中你可以很快就成交,股價也反應的很快,經過三個月的時間後,股市其實又漲到差不多的位置,大家要記的一件事,股市和房市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股市背後的公司是企業,這些企業每年是能賺5到10%的獲利,配出4到5%的股息,股市長期上漲是合理的,房市長期上漲是因為通貨膨脹,大家應該會發覺股市上漲的幅度會比企業每年賺的還要多,其實股市也是要加上通貨膨脹,也就是企業每年會賺到錢,加上錢會逐年的變小,所以股市長期上漲的會比企業真正賺的還要多,一些房蟲把房市當成了股市,以為房子就是要大漲特漲,我只能說,房市隨著通貨膨脹上漲是合理的,但你想要漲贏股市,那就是痴人說夢話,回到匯市及債市,現在台幣之所以很強,那是因為市場預期性心理,大家都認為政府被美國逼的升值,大家可能看這幾天的結果,要是台灣被課徵32%,那代表台幣升值就是市場自己預期心理的,當台灣被課徵32%後,台幣很快就會再貶回去33.2元了,不論是股市,匯市,房市,債市,很重要的一點是市場相信什麼,要是市場都相信台幣會升到28元,甚至27元,26元,那台幣就是會一直升,而且會加上一些助漲助跌的因素,去年及前年很多投資者覺得債券是送分題,所以就一直買進債券ETF,而且還股票質借,房屋貸款,個人信貸,重點是債券被銀行及券商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金融商品,所以願意借七成資金給投資者,以鴻海來說,你去股票質借的話,了不起就是借到六成,股票質借開到最大的話,大概就是2.5倍,債券開到最大的話,有可能開到3倍,當一大堆人買債券ETF時,流程就是投資人把台幣給券商或投信,接著投信把台幣換成美元,然後去買美債,大家看出來了嗎?你買美債ETF等於就是一直換美元,近一兩年美債被台灣人買了幾兆元,當然台幣會貶到很誇張,最近FED遲遲不降息,美債ETF又一直下跌,所以很多散戶都出現被斷頭或止損了。
以國泰20年美債來說,之前有分析師在33元叫進,現在都剩26元不到了,這樣都下跌21%了,如果你使用融資的話,大概是下跌28%就會被催繳,債券如果開到最大,也就是開了3倍槓桿,差不多跌到21%就會出現維持率不足了,這也是所謂的債券多殺多,債券市場如果多殺多的話,等於就是投資人把美債ETF賣了,接著投信就要把美元換成台幣還給投資人,台幣的需求就變的更強,這時就會讓台幣一直升值,一些持有美元的散戶或企業,看到台幣一直升,天天升,升不停,他們也是害怕自己的獲利都被匯損吃掉,就出現恐慌性的賣美元,這就更加速台幣的升值,這一部份就是助跌的部份,要是台灣被課徵32%的關稅,那代表台幣對美元根本沒有被美國要求,美方如果敢要求你升值,他就不敢對台灣課徵32%,只要美國敢對台灣課徵32%,那就根本沒有要求台幣升值,那時台幣就會開始狂貶,之前觀望要買美元的,買美債的,或是一些手上有美元的企業及散戶,他們就會開始買進及惜售,之後台幣就會再貶回33元,要是台灣被課徵32%,結果台幣升到28元,這樣等於是被課徵50%,大家覺得這樣台灣經濟會好嗎?台幣之所以很強,那是預期台灣經濟會很好,當台灣被課徵50%,台灣的經濟還能好就有鬼了,所以只要台灣被課徵32%,那台幣就會開始貶,不過現在還是屬於川普嘴砲在嚇唬全世界的階段,昨天我有說過,台灣和美國有順差,而且是第六名,美國只會給一些沒有順差的國家10%的關稅,針對與美國有貿易逆差的國家,一定就是要課徵比較高額的關稅,現在川普還是用唬的方式希望有多一點國家跪下來,跪的國家愈多,美國愈有底氣,要是跪的國家愈少,那美國就能去吃屎了,我說過,美國可以欺負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但只要美國對全球發動高額對等關稅,那死的就是美國了,大家就準備看中國再一次偉大了。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美林,買了2685張,第二名的是台灣摩根,買了1191張,第三名的是元大,買了559張,第四名的是康和延平,買了553張,第五名是中國信託,買了410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元富,賣了2093張,第二名的是花旗環球,賣了697張,第三名的是大和國泰,賣了600張,第四名是美商高盛,賣了381張,第五名的是港商野村,賣了324張,今天賣第一名的還是元富,這家券商已經賣了四個交易日了,分別賣超5077張,5163張,2792張及今天賣超的2093張,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美林,買超了2685張,其實美林會買超也不意外,從4月17日到昨天,美林合計買超了61741張鴻海,是近兩個月買超鴻海第一名的外資,之前我就說過,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是散戶買的,當外資群買了後,他們會拉抬及護盤,外資群賣了後會壓制及摜殺,美林從4月17日以來買了六萬多張,美林自然就是希望鴻海股價上漲,所以會進來買超或是護盤鴻海就是很正常的,最近連續四個交易日賣超鴻海的元富,這個券商就是進來玩鴻海除息前一波行情的,這就是短線的世界,之前我有和大家說過,短線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之前美林是被鬼打到的空方,大摩,小摩,港麥格里是多方,空方還包括瑞銀及高盛,但是這陣子一直在賣鴻海的是大摩,一直在買股票的是美林,大家看完後,就能體會為什麼我會勸散戶不要借股票出去給外資群或主力放空,如果你不出借的話,那就不會有空方及外資群借股票出來賣,這樣他們自然不會是空方,也不會壓制及摜殺,當你買了一堆股票後,確實你是多方,你的股票是外資群及空方賣給你的,這些外資群及空方賣了股票後,他們是希望股價下跌,所以才會去向買到股票的散戶借股票來賣,當外資群及空方借的愈多,他們就會愈偏空,這是不是很好理解呢?當你作多後,你當然是會盡全力讓股價上漲,當你放空後,你也會盡全力希望股價下跌,有可能還會去網路上造遙及放虛假消息。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