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7月12日!川普關稅最終是美國人會為其買單!

新聞說:川普政策大豐收,美國本會計年度關稅收入累計破千億美元,據美國財政部11日發布的報告,由於總統川普擴大實施關稅,美國6月關稅收入再度激增,累計關稅收入首度在單個會計年度,超過1000億美元,並讓6月意外出現270億美元的預算盈餘。川普把關稅收入視為可觀的收入來源,以及推動非貿易外交政策的利器,11日發布的預算結果,很可能將強化他自己的這項觀點。路透社報導,財政部的數據顯示,關稅正在開始成為聯邦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6月關稅收入創下新高紀錄,總額達到272億美元,為去年同期的四倍,扣除退稅後的淨額為266億美元。川普8日表示,在他8月1日對美國貿易夥伴開徵更高的「對等」關稅後,「大筆資金」將會開始流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社群平台X上表示,這項結果顯示美國正在收穫川普關稅政策帶來的成果。貝森特說:「在總統川普努力奪回我國的經濟主權時,今天發布的每月財政報告,顯示關稅收入創下新高,而且沒有通貨膨脹問題!」在2025會計年度的前九個月,關稅收入總額累計達到創紀錄的1133億美元,淨額為1080億美元,整體收入幾乎是前一年度同期的兩倍。美國政府的會計年度將於9月30日截止。

美國的關稅收入最終由誰承擔—製造商、進口商還是消費者—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答案取決於多種經濟因素,包括市場結構、價格彈性、供應鏈動態以及關稅的具體設計。以下是對這個問題的分析,涵蓋各方的可能影響,並基於經濟學原理和近期川普關稅政策的背景進行解答:

1. 關稅的直接支付者:進口商

誰直接支付關稅? 根據美國法律,進口關稅由進口商支付。當貨物進入美國時,進口商需要向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署(CBP)繳納關稅,這是法定的責任。

影響進口商的程度:進口商通常是美國的批發商、零售商或分銷商,他們需要承擔關稅的初始成本。這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利潤率,除非他們能將成本轉嫁給其他方。

2. 成本轉嫁的動態

關稅成本是否以及如何轉嫁取決於市場條件和價格彈性:

轉嫁給消費者:

如果進口商品的需求缺乏彈性(即消費者對價格變動不敏感,例如必需品),進口商可能會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表現為商品價格上漲。例如,美國零售價格可能因關稅而提高,消費者最終承擔部分或全部成本。

研究顯示,2018到2019年川普第一任期內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約有93%的成本最終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導致零售價格上漲,尤其是在電子產品、服裝和家電等領域。

轉嫁給製造商或出口商:

如果美國市場對外國製造商至關重要(例如,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占其總出口的比重較高),進口商可能會要求外國製造商降低價格以分擔關稅成本。這種情況在競爭激烈的行業(如消費品製造)中更常見,外國製造商可能為了保住市場份額而接受較低的利潤。

例如,部分中國出口商在2018-2019年關稅戰中降低了出口價格,以減輕美國進口商的關稅負擔。

供應鏈調整:

長期來看,製造商可能會將生產轉移到關稅較低的國家(例如越南、墨西哥),以規避高關稅。這可能降低進口商的成本,但不會直接影響消費者價格,而是改變全球供應鏈的結構。

例如,川普第二任期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25%關稅(後來無限期豁免),促使一些企業考慮調整供應鏈以減少對高關稅國家的依賴。

3. 實際案例與近期數據

2025年關稅收入激增:根據您提到的財政部報告,2025財年前九個月關稅收入達到1133億美元,淨額1080億美元,幾乎是前一年的兩倍。這反映了川普對等關稅政策(例如對18個經濟體徵收50%關稅、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基準關稅)的影響。

對消費者的影響:高關稅可能推高進口商品價格,尤其是鋼鐵(50%關稅)、汽車(25%關稅)和銅(50%關稅)等品類,這些商品的價格上漲可能直接影響消費者。

對製造商的壓力:外國製造商(例如中國企業)面臨高達145%的關稅,可能被迫降低價格或退出美國市場,這對依賴美國市場的出口商構成壓力。

進口商的挑戰:美國進口商需要應對更高的進口成本,特別是在關稅從2025年1月至4月從2.5%飆升至平均27%的背景下。部分進口商可能通過談判壓低供應商價格或尋找替代來源來緩解壓力,但這需要時間和成本。

4. 誰最終承擔關稅成本?

短期內:進口商承擔初始成本,但通常會將部分或全部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特別是在需求缺乏彈性的情況下。消費者可能會面臨更高的價格,尤其是進口消費品(如電子產品、服裝)。

長期內:成本分擔取決於市場調整:

如果外國製造商降低價格,則他們承擔部分成本。

如果進口商找到替代供應來源(例如轉向低關稅國家),則對消費者的影響可能減輕。

如果關稅導致供應鏈重組,製造商可能通過搬遷工廠或改變生產方式來規避關稅,但這可能導致全球貿易格局的長期變化。

經濟學視角:關稅的負擔通常由進口國(美國)的消費者與進口商以及出口國的製造商共同分擔,具體比例取決於雙方的市場力量和價格彈性。一般來說,美國作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進口商和消費者承擔較大比例的關稅成本。

5. 川普政策的背景與影響

川普的關稅策略:川普將關稅視為經濟和外交工具,旨在保護美國製造業、減少貿易逆差並增加聯邦收入。2025年6月關稅收入達到272億美元,顯示關稅確實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

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正面:關稅收入增加(如2025年預計達3000億美元),為聯邦政府提供了資金,可能用於減稅或基礎設施建設。

負面:高關稅可能推高物價,增加通脹壓力(儘管財政部長貝森特聲稱目前無通脹問題)。此外,關稅可能導致貿易夥伴報復,影響美國出口商。

對全球的影響:如中國對美國125%的報復性關稅,顯示關稅戰可能引發全球貿易緊張,影響供應鏈穩定性。

6. 結論

關稅成本分擔:進口商最初支付關稅,但成本通常會部分或全部轉嫁給消費者,導致價格上漲。外國製造商也可能因市場壓力而承擔部分成本,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

具體影響:

消費者:最有可能承擔大部分關稅成本,因為進口商品價格上漲直接影響零售價格。

進口商:面臨初始成本壓力,可能通過談判或供應鏈調整來緩解。

製造商:外國製造商可能被迫降低價格或退出市場,尤其是對高關稅(如145%對中國)的應對。

長期趨勢:關稅可能推動供應鏈重組,企業可能轉向低關稅國家或增加國內生產,但這需要時間和投資。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