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完整名單揭曉!川普對22國發出關稅函稅率最重50%,美國總統川普於9日公布新一輪關稅通知,針對多個貿易夥伴列出即將實施的關稅稅率,作為施壓各國簽署新貿易協議的手段。不過,截至目前,台灣尚未出現在名單之中。這批通知函寄往菲律賓、斯里蘭卡、汶萊、阿爾及利亞、利比亞、伊拉克、摩爾多瓦和巴西,關稅稅率介於20%至50%,預定自8月1日起生效。如同本週一公布的第一波通知函,這些最新的關稅大致符合川普4月威脅的稅率,少數國家略有調降。截至目前,共有22國收到關稅通知,包括美國重要盟友日本與南韓,以及印尼、孟加拉與泰國等。以下為完整名單與稅率:斯里蘭卡:30%,利比亞:30%,伊拉克:30%,阿爾及利亞:30%,菲律賓:20%,汶萊:25%,摩爾多瓦:25%,緬甸:40%,寮國:40%,柬埔寨:36%,泰國:36%,孟加拉:35%,塞爾維亞:35%,印尼:32%,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30%,南非:30%,日本:25%,哈薩克:25%,馬來西亞:25%,南韓:25%,突尼西亞:25%,巴西:50%,川普本週稍早針對其他14國發布類似關稅信函,並威脅將對銅品項課徵50%關稅,對藥品與晶片也有可能加徵關稅。川普9日再度升高關稅施壓,向包括巴西在內的8個貿易夥伴發布新一輪關稅通知信。川普此輪最重手的對象為巴西,預告將對其商品課徵高達50%的關稅,理由是對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的審判是「國際恥辱」。波索納洛因涉入推翻2022年選舉結果的陰謀即將受審,川普則對此高度關切,甚至在致現任總統魯拉的信中表示,關稅「可根據美國與貴國的關係上調或下調」,暗示仍有協商空間。針對第二波關稅函,和4月公布的原始稅率相比,多數國家變化不大,惟菲律賓稅率略升、摩爾多瓦調降,而巴西則大幅上調。川普表示,這些關稅是根據「常識、貿易逆差、雙邊待遇與原始數據」所計算,而非單純以逆差為準,反映其政策方向已向更全面的政治與談判策略傾斜。外界關注的另一焦點在於,儘管川普強調8月1日為關稅生效日,但多位分析人士指出,期限延後與談判進度緩慢,可能使這些關稅措施延宕。前美國貿易談判代表、亞洲協會副會長WendyCutler指出:「川普政府同時與數十國協商已接近極限」,不排除談判時間進一步拉長。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曾建議延後原訂期限,以爭取更多協商空間。市場觀察家EdwardYardeni形容,投資人對川普本週的行動「如同觀看電視重播般淡定」,顯示資本市場對其談判策略已有一定程度適應。川普貿易顧問納瓦羅也表示,外界已明白「這些關稅都是談判過程的一部分」,仍有調整彈性。儘管歐盟與印度目前尚未收到正式通知,但川普已表示不排除在近日發信。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則強調將持續談判,但同時為最壞情況做準備。隨著8月1日時限逼近,川普政府的強硬貿易立場是否落實,仍有變數。分析認為,政治意圖與談判策略交錯下,後續發展仍需密切觀察。
A大回答:昨天川普說要公佈更多國家,然後也會得到更高的關稅率,結果今天台股依舊是上漲了166點,散戶覺得7月9日要有大場面,7月10日有更多國家會被公佈,覺得今天就會有大場面,最終台股還是上漲了166點,外資群今天還是用台積電向上拉抬了5元,也就是40點,之前我有說過,緯創及廣達先站上了半年線及年線,這些個股就會在上面小幅的修正及等待,鴻海因為股價還在半年線左右,所以也沒啥好修正的,接下來會有愈來愈多的公司開出第二季財報,今天有一家電子股開出第二季獲利,也就是大立光,2025 年大立光 第二季營收 116.73 億元,毛利率 53.63%,季減 1 個百分點,年增 5.14 個百分點,第二季稅後純益 10.32 億元,季減 83.98%,年減 77.05%,每股純益 7.73 元。大立光在第二季包括匯兌損失在內的業外損失達 30.85 億元。匯兌損失42.2億元,很多散戶就是覺得第二季電子股會出現這樣很大的匯損,不過有一些公司就是會去做匯率避險,有一些公司就是很佛系,這時會有人問為什麼有一些公司不做匯率避險呢?其實一來要看財務長的程度,二來要成本,大家看壽險業常常在台幣升值或貶值都會有匯損,其實原因就是壽險業資產很大,在做避險時本來就有相當的難度,加上避險也是需要成本的,有一些公司為了節省成本,讓獲利最大化,就把匯率交給了央行去處理,以前央行確實是會把匯率控制的很好,但這一次有一些人想要炒匯,就一直讓市場認為美國要台幣升值,還有說要升到13.3元,這就造成市場預期台幣會升值,最近兩天川普公佈了新的關稅政策,從川普課徵這麼高額的關稅來說,亞洲貨幣根本就是自己在那貶身體健康的,這幾天我就和大家說過了,只要川普公佈愈多關稅稅率和當初一樣的國家,那亞洲貨幣就會開始走貶,這是不是很好理解呢?當初大家是覺得美國要透過讓亞洲貨幣升值,這樣就減少亞洲各國的關稅,結果最近恐嚇亞洲國家都是和一開始差不多的關稅,那我就一句話,亞洲貨幣是在升什麼意思的,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兩天台幣開始走貶的原因,要是川普公佈台灣是課徵32%,那台幣就是直接貶回33.2元,原理很簡單,台幣之所以會升,那是預期台灣經濟會很好,台灣被美國課徵32%的話,你覺得台灣經濟會好啊,真的是愛說笑,而且川普如果對台灣課徵32%,那當初傳的謠言就不攻自破了,也就是美國要求台幣升值,不然就要課32%,要是美國就是課徵32%,那美國威脅台幣要升值就是一個屁了,這時持有美元的企業就會惜售,一些在等美元及美債低點的人就會衝進去買,這就會加速台幣貶值,要是台灣被課徵20%,那台幣升到29.2元我覺得就差不多了,因為20%加12%,這樣也等於32%,我們的政府就是去談了個寂莫,川普拿了一碗屎給全世界的人吃,台灣在還沒有談判前就自己先吃了一碗,也就是送台積電,還有說要採購天然氣及出資天然氣管線,會有人在那說預估15到20%就是這樣的原因,要是課徵20%關稅的話,加上台幣升的,那根本就不用談,台積電也不用過去了,天然氣,飛機,管線也都不用買了,什麼都不用開放了,要是台幣升12%,川普對台灣課徵20%,這樣加起來就是32%,結果台灣還讓車子零關稅,讓農產品進口,這樣政府就該去撞牆死一死了,就完全不要談,給川普課徵32%,台積電說要去美國投資,投審會就不同意,就給美國課徵32%,這樣還比較值得。鴻海旗下鴻海研究院10日宣布,人工智慧研究所與香港城市大學合作提出多模態軌跡預測模型ModeSeq模型,應用AI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更準確、多樣化的交通參與者行為預測,獲CVPR workshop自動駕駛競賽冠軍。
1. 對電動車發展的影響
技術優勢與市場競爭力:
ModeSeq的核心價值:ModeSeq利用順序模式建模、Early-Match-Take-All(EMTA)損失函數和因式分解變換器,實現更精準、多樣化的交通參與者行為預測。這對於Level 3及以上自動駕駛系統至關重要,能提升車輛在複雜交通環境中的安全性和決策效率。
應用於電動車:鴻海的MIH電動車開放平台(如Model C、Model E、Model V)可整合ModeSeq技術,增強車輛的智慧化功能,例如更精準的行人與車輛軌跡預測。這有助於鴻海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中與特斯拉、比亞迪、小米等競爭對手抗衡,提升產品吸引力。
生態系拓展:ModeSeq的國際認可(連續兩年獲獎,2024年第二、2025年冠軍)增強鴻海在MIH聯盟中的領導地位,可能吸引更多車廠、供應商與科技公司合作,加速其電動車生態系的全球化布局。
加速產品開發:
ModeSeq的模態外推能力可根據場景動態調整預測模式,降低計算成本。這對電動車的嵌入式系統設計至關重要,能縮短開發週期並降低硬體需求,符合鴻海「高性價比」電動車的策略。
與Elektrobit等公司的合作(如打造智慧電動車平台)顯示鴻海正積極整合AI技術於車用電子系統,ModeSeq的突破可進一步強化其技術整合能力。
2. 對營收的影響
短期影響(1-2年):
技術授權與合作:ModeSeq的國際認可可能帶來技術授權或合作機會。例如,鴻海可將ModeSeq技術應用於與日產或其他車廠的合作項目(如傳聞中的追濱廠合作生產電動車),創造技術服務收入。
MIH平台推廣:ModeSeq的成功可提升MIH平台的市場吸引力,吸引更多車廠採用鴻海的電動車解決方案,增加代工製造或軟硬體整合的營收。
鴻海科技日效應:2024年10月8日到9日的鴻海科技日展示ModeSeq技術,預計吸引產學研合作夥伴,可能促成新訂單或投資。
中期影響(3-5年):
電動車市場擴張:鴻海預計2025年起逐步量產MIH平台電動車(如Model C於2023年已開始量產),ModeSeq技術的整合可提升車款競爭力,增加銷售量。根據市場分析,全球電動車市場預計2025-2030年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約20%,鴻海若能搶占市場份額,營收成長可期。
車用電子市場:ModeSeq可應用於車載AI系統(如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這是車用電子市場的關鍵領域。根據行業報告,車用電子市場預計2025年達3000億美元,鴻海可透過供應AI模組或解決方案增加營收。
3. 對獲利的影響
正面影響:
成本優勢:ModeSeq降低計算成本的特性可減少自動駕駛系統的硬體需求,進而降低鴻海電動車的生產成本,提高毛利率。
高附加價值:ModeSeq技術可作為鴻海電動車的差異化賣點,吸引高端市場或企業客戶(如物流車隊),提升產品定價能力與獲利空間。
技術轉讓利潤:若ModeSeq技術授權給其他車廠或科技公司,可帶來高毛利的技術轉讓收入,類似輝達(NVIDIA)的AI晶片模式。
挑戰與成本:
研發投入:開發ModeSeq等尖端AI技術需要持續高額研發費用,鴻海2024年研發支出約為新台幣1200億元,短期可能壓縮獲利。
市場競爭:自動駕駛領域競爭激烈,Waymo、特斯拉、百度等公司均有強大技術,鴻海需持續優化ModeSeq以保持領先,否則可能影響獲利。
4. 總體評估
電動車發展:ModeSeq的突破強化鴻海在自動駕駛技術的領導地位,特別是在軌跡預測領域,有助於提升MIH平台車款的競爭力,並加速與國際車廠的合作(如日產、Elektrobit)。這對鴻海2025-2030年的電動車戰略布局有正面影響。
營收:短期內,ModeSeq可能透過技術授權、合作項目或MIH平台推廣帶來增量營收;中期看,隨著電動車量產擴大,營收貢獻將更顯著,特別是在車用電子與ADAS市場。
獲利:ModeSeq的低計算成本與高精度特性有助於提升產品毛利率,但高研發費用與市場競爭可能限制短期獲利成長。長期來看,若技術成功商業化並應用於量產車款,獲利潛力可觀。
5. 建議與展望
加速技術商業化:鴻海應積極將ModeSeq整合至MIH平台車款,並與合作車廠(如日產)測試應用,縮短技術到市場的時間。
擴大合作網絡:利用CVPR的國際曝光,與更多車廠、科技公司(如輝達、Waymo)或新創企業合作,擴大技術應用場景。
投資者溝通:鴻海可透過財報或科技日活動,明確說明ModeSeq對電動車業務的潛在財務貢獻,提升投資者信心。
持續研發:面對特斯拉、Waymo等競爭對手的技術迭代,鴻海需持續優化ModeSeq(如Parallel ModeSeq的平行預測能力),確保技術領先。
結論:ModeSeq模型的成功為鴻海在自動駕駛與電動車領域奠定技術基礎,對其2025-2030年的電動車發展具有正面影響,特別是提升MIH平台的競爭力與市場吸引力。營收方面,短期內可能來自技術授權與合作,中期則有望透過電動車銷售與車用電子成長;獲利方面,技術的低成本特性有助於提高毛利率,但需克服高研發成本與市場競爭挑戰。若鴻海能加速技術商業化並擴大合作,ModeSeq將成為其電動車業務的重要成長動能。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