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鴻海集團助攻河南儲能專案,打破大型應用紀錄,鴻海近年持續聚焦永續發展,鎖定綠能、儲能領域加大投資力道,協助開發中國家相對落後的區域完善基礎建設,攜手策略合作夥伴共圖商機,旗下工業富聯助攻的中國河南工商業儲能專案宣布成功併網,正式投入運轉,打破當地10MWh以上大型應用的創新紀錄。在政策驅動與產業變革雙重壓力下,能源系統的數位化與儲能能力,已成為工業升級與區域發展的新引擎。工業富聯攜手中國采日能源在河南濟源、蘭考分別打造的5.9MW/11.9MWh、7.8MW/15.63MWh儲能案場皆已成功併網,成為當地首批落地的工商業儲能系統。公開資料顯示,工業富聯助攻的兩座儲能案場,分別歷經5日、11日併網,目標皆在於滿足高耗能產業的電力需求,具備削峰填谷、備援供電與降低碳排等多重效益。有利於客戶更靈活地調配用電時段,精準控制能源成本。業界人士指出,在當地政府雙碳政策推動之下,未來包括電子製造、資料中心、重工業等領域,對於工商儲能的需求可望加速擴張。鴻海逐年強化綠能規模,鴻海指出,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及能源可持續性的迫切挑戰,集團深刻認識到在全球科技產業鏈中,為實現淨零目標所應承擔的責任。透過加強自建太陽能、擴大綠電採購、大力投資再生能源領域,公司將致力於實現永續能源目標,推動生產和運營過程的低碳化,為實現淨零目標提供明確的路徑方向。鴻海去年首季與旭智資本簽署協議,運用旭智資本在全球能源開發領域多年的投資及運營經驗,合資設立資本總額人民幣20億元(約新台幣81.73億元)的綠能資產投資公司,瞄準綠色發電項目,最終目標每年取得20億kWh綠電權益,並規劃發起設立目標規模人民幣70億元的綠能開發基金,布局太陽能、風能及配套儲能等綠電產業,預估可取得60億kWh綠電權益。此外,鴻海今年第2季進一步透過子公司CyberNet出資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5.8億元)取得「China Renewable Power Infrastructure LPF」私募基金3.08%持股;轉投資事業臻鼎-KY子公司鵬鼎國際則計畫投資不超過3000萬美元(約新台幣8.7億元),最多持有4.62%股份。China Renewable Power Infrastructure LPF基金為中國新設私募投資平台,投資主軸聚焦於再生能源與相關基礎設施,外界觀察範圍涵蓋風力發電、太陽能場域、儲能系統或電網建設等綠色能源資產。對照鴻海集團近年積極發展低碳供應鏈與新能源轉型策略,此案被市場視為該集團對於外部綠色資產的延伸投資。這對鴻海未來營收及獲利有什麼影響?
鴻海集團近年積極布局綠能與儲能領域,特別是透過旗下工業富聯在中國河南的工商業儲能專案,成功打破當地10MWh以上大型應用的紀錄,顯示其在新能源轉型與低碳供應鏈上的策略進展。以下從營收與獲利的角度,分析此布局對鴻海的潛在影響:
1. 營收增長潛力
新業務領域開拓:河南儲能專案(濟源5.9MW/11.9MWh、蘭考7.8MW/15.63MWh)為鴻海在工商業儲能市場的標誌性突破。此類專案不僅為高耗能產業提供削峰填谷、備援供電等功能,還能降低客戶能源成本,符合中國雙碳政策(碳達峰、碳中和)推動下對儲能系統的強勁需求。隨著電子製造、資料中心及重工業對儲能需求的快速擴張,鴻海可望透過提供儲能解決方案,開拓新收入來源。
綠能投資規模擴大:鴻海與旭智資本合作設立人民幣20億元綠能資產投資公司,並規劃人民幣70億元綠能開發基金,目標每年取得20億至60億kWh綠電權益。這些投資不僅鞏固鴻海在綠電市場的地位,還可能透過綠電交易、儲能系統銷售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帶來長期穩定的營收貢獻。
全球市場擴展:鴻海透過子公司CyberNet及臻鼎-KY投資「China Renewable Power Infrastructure LPF」私募基金,聚焦再生能源與儲能基礎設施,顯示其積極布局全球綠能市場。此舉有助於鴻海在國際市場中搶占新能源商機,進一步多元化收入來源。
2. 獲利影響
初期投資成本高:綠能與儲能專案前期需要大量資本投入,包括設備研發、基礎設施建設及併網工程等。河南儲能案場的快速併網(5日與11日)顯示鴻海在技術與執行效率上的優勢,但初期高額投資可能短期內壓縮獲利表現。
長期獲利潛力:儲能系統的應用能為客戶降低能源成本並提升效率,隨著市場需求成長,鴻海可透過規模經濟降低單位成本,提升利潤率。此外,綠能基金的投資預期帶來穩定的綠電權益收益,長期看有助於獲利穩定性。
政策與市場紅利:中國雙碳政策及全球淨零趨勢為儲能與綠能產業提供了政策支持與市場機遇。鴻海的低碳供應鏈策略不僅滿足客戶對永續發展的要求,還可能獲得政府補貼或稅務優惠,間接提升獲利能力。
3. 風險與挑戰
市場競爭加劇:儲能市場雖具潛力,但競爭激烈,台廠如盛齊綠能及其他國際業者也在積極布局。鴻海需憑藉技術優勢與製造能力維持競爭力。
政策不確定性:中國及全球綠能政策的變化可能影響投資回報率,需密切關注政策動向。
匯率與地緣風險:鴻海在中國的投資可能受到人民幣匯率波動或地緣政治影響,需謹慎管理相關風險。
4. 總體影響
鴻海在河南儲能專案及綠能投資的布局,短期內可能因高額資本支出而對獲利造成壓力,但長期來看,這些舉措將顯著提升其在綠能與儲能市場的競爭力,開拓新的營收來源並強化低碳供應鏈布局。根據鴻海2024年合併營收新台幣6.86兆元的規模,綠能業務目前占比可能有限,但隨著全球新能源市場預計在2030年前帶來近5兆元商機(經濟日報,2023),鴻海有望憑藉其製造優勢與投資策略,逐步將綠能業務轉化為營收與獲利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