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7月1日!美財長威脅全球真誠的進行談判!

新聞說:稅率最高50%!美財長警告7月9日前未達協議「祭關稅重槌」,美國總統川普對與多國的貿易談判表達不滿,尤其點名日本拒買美國稻米。他與財政部長貝森特齊聲警告,若各國在7月9日前未展現誠意達成協議,可能恢復4月2日公布的高關稅,稅率將提升至11%到50%。《路透》報導,川普6月30日在自家社群媒體Truth Social發文,批評日本「不買我們的米,但他們卻面臨嚴重米荒」,認為這顯示各國已被美國寵壞。而他上周預告,美方將在7月9日寄出通知函,通知部分國家將提高關稅,屆時稅率將從寬限期的10%恢復至4月宣布的11%至50%。白宮新聞秘書李威特當天也在記者會上表示,川普本周將與貿易團隊會面,在7月9日最後期限以前,針對「未展現誠意談判」的國家設定稅率。貝森特本月稍早曾提出對有誠意談判的國家延後期限,但他30日受訪時告訴《彭博》,只有川普能做出這項決定。他預計在9日以前將達成「一連串」交易,將繼續對貿易夥伴施壓。貝森特提醒,「有些國家正真誠談判,但他們應該知道,若我們最終因他們的頑固而無法達成協議,我們可能會恢復到4月2日的關稅水準,我希望這不會發生。」美國總統川普上月底表示,對大多數國家暫緩實施「對等關稅」的90天期限,於7月9日到期後,華府並無延長打算,屆時將直接通知各國最新稅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週一也警告稱,即使各國真誠談判,仍可能面臨高額關稅,一切都取決於川普決定怎麼做。綜合《路透社》、《新聞周刊》等外媒報導,貝森特在受訪時表示,儘管他先前曾說願靈活處理關稅議題,但並未承諾會推遲關稅實施期限,直言:「有些國家正在真誠的進行談判,但他們應該意識到,如果因為他們的頑固立場,導致協議無法達成,那麼可能就會回到4月2日的水平,希望這種情況不會發生。」貝森特預計,在7月9日的最後期限前,將會出現「一連串」貿易協議,並警告那些有意拖延的國家,可能會承受關稅上調的全部壓力。7月9日意味著什麼,7月9日的最後期限,標誌著川普於4月9日透過行政命令,實施的90天對等關稅暫緩措施到期,,在行政命令生效期間,大部分國家的關稅暫時降至10%,等於提供一個談判的窗口。如果沒有再度展延,未達協議的國家,關稅恐將在7月9日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從11%到50%不等。不過,雖然白宮一開始雄心勃勃,甚至想在90天內達成近百項貿易協議,但現在距離最後期限僅剩幾天,敲定的協議數量卻非常有限。川普又點名日本,與此同時,川普週一再度表達對美日貿易談判進度的失望,他在社群媒體上發文稱,日本明明就在缺米,卻又不肯進口美國大米,暗示要對日本產品開徵更高關稅。在那之前,他才在週日播出的《福斯新聞頻道》節目《週日早晨談未來》訪談中,強調沒有考慮要取消對日本汽車的25%關稅。白宮發言人萊維特週一也表示,如果各國不真誠的坐下來談判,川普政府就會制定相應的關稅稅率。日本首席關稅談判代表赤澤亮正週一回應稱,將繼續致力於和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同時捍衛日本的國家利益。

你的問題涉及美國總統川普在2025年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特別是與日本的貿易談判及7月9日作為關稅暫緩期限的重要性。以下我將根據你提供的資訊,以及參考可用的背景資料,分析新聞的可靠性,並評估是否可能存在媒體製造恐慌的情況。同時,我會以簡潔且結構化的方式回應,確保回答清晰並符合你的需求。

新聞可靠性分析

1. 資訊來源的可信度

主要來源:你引述的新聞來自《路透社》(Reuters)、《彭博社》(Bloomberg)、《新聞周刊》(Newsweek)等國際知名媒體,這些媒體在財經和政治報導上通常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因為它們有嚴格的編輯流程和事實查核機制。此外,報導中提到川普在自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的發文,以及白宮新聞秘書和財政部長的公開聲明,這些都是可驗證的公開訊息來源。

X平台上的帖子:提供的X帖子(例如@Reuters、@dajiyuan等)也部分支持了新聞報導的內容,特別是關於7月9日關稅期限和對日本的不滿。然而,X帖子可能包含未經嚴格驗證的資訊或個人偏見,因此只能作為輔助參考,而非主要證據。

2. 報導內容的一致性

關稅政策背景:根據背景資料,川普於2025年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政策,針對多國徵收10%至50%的關稅,並於4月9日宣布對除中國外的國家暫緩90天,期間維持10%的基準關稅,7月9日為暫緩期限。 這與你提供的新聞內容一致,顯示報導在政策時間線和細節上與公開資訊相符。

川普對日本的批評:新聞提到川普在Truth Social上批評日本「不買美國大米」,並威脅提高關稅。X帖子(@Reuters、@seigihakatta)也提到川普對美日貿易談判的不滿,特別是針對日本汽車的25%關稅。 然而,CNN報導指出,川普聲稱日本不進口美國大米的說法與事實不符,因為日本2024年從美國進口了價值2.98億美元的大米。 這顯示川普的公開言論可能包含誇張或誤導成分,但新聞報導本身如實反映了他的發言。

財政部長貝森特的聲明: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彭博社》採訪中表示,7月9日前可能達成「一連串」貿易協議,但若談判失敗,關稅可能恢復至11%至50%。這與白宮新聞秘書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的說法一致,即川普將根據談判進展決定稅率。 這些聲明來自官方渠道,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3. 媒體是否製造恐慌

恐慌的可能性:新聞報導強調7月9日的期限、關稅可能飆升至50%,以及川普對日本的強硬態度,這種語氣可能讓讀者感到緊張,特別是對依賴對美出口的國家(如日本、台灣等)。報導中使用的「重槌」「飆升」等詞彙,確實可能放大緊張情緒。然而,這種措辭在財經新聞中常見,目的是吸引讀者注意,而非無中生有。

事實依據:報導中的核心內容(7月9日期限、關稅稅率、川普對日本的不滿)都有官方聲明或川普的公開發言作為依據,並非空穴來風。例如,川普在《福斯新聞》採訪中明確表示不打算延長7月9日的期限,並將寄出關稅通知函。 因此,雖然報導的語氣可能帶有一定的情緒渲染,但整體內容並非製造恐慌,而是反映當前貿易談判的緊張局勢。

誇大風險:部分報導提到全球貿易秩序可能被「重新塑造」或引發「關稅大戰」,這類說法雖有一定根據(例如,川普的關稅政策已導致全球股市震盪,),但也可能誇大了長期影響,因為實際結果取決於談判進展和各國的反應。川普的談判策略常以威脅為先,實際實施時可能會妥協或調整,這在2018-2020年的美中貿易戰中已有先例。

4. 日本相關報導的真實性

川普的指控:川普稱日本「不買美國大米」並面臨「嚴重米荒」,但CNN報導反駁,指出日本確實進口美國大米,且2025年1至4月進口額達1.14億美元。 這顯示川普的言論可能出於政治修辭或談判壓力,而非完全基於事實。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Ryosei Akazawa)回應表示將繼續與美談判,顯示日本試圖緩和緊張局勢。

日本的談判進展:新聞提到美日談判進展不順,川普威脅對日本汽車徵收25%關稅,這與X帖子和《路透社》報導一致。 日本確實是美國汽車進口的重要來源國,2024年日本對美汽車出口占其總出口的16.9%。 川普的關稅威脅可能針對日本汽車產業施壓,要求其增加進口美國商品(如石油、大米)以換取較低稅率。

5. 其他國家的談判進展

報導提到美國與台灣、印尼、越南、南韓等國接近達成協議,這與《彭博社》和《中央社》的報導一致。 這些國家可能因對美出口依賴度高(如台灣的半導體、日本的汽車),而積極尋求妥協。白宮官員哈塞特(Kevin Hassett)也表示,7月4日後將陸續公布貿易協議,顯示談判仍在進行中。

是否媒體在製造恐慌?

結論:新聞報導的可靠性較高,因為它們引用了川普的公開發言、白宮官員的聲明以及財政部長的採訪,這些都是可驗證的來源。報導中提到的7月9日期限、關稅稅率範圍(11%至50%)、以及川普對日本的不滿,與背景資料和其他媒體報導一致。

恐慌程度:報導的語氣(如「重槌」「飆升」)可能略為誇張,意在強調川普政策的急迫性和潛在影響,但這是新聞報導吸引注意的常見手法。川普的談判策略本身就以高姿態威脅為主,實際上可能留有談判餘地,例如美中關稅從145%降至30%的先例。 因此,媒體並非無端製造恐慌,而是反映了當前貿易談判的緊張氛圍。

對日本的特殊關注:川普點名日本可能出於政治考量,試圖通過公開施壓迫使日本讓步。然而,他對日本大米的指控被證實不準確,顯示其言論可能帶有誇大成分。媒體如實報導這些言論,但也應更清楚地指出事實偏差(如CNN已做的澄清)。

建議與背景補充

川普的關稅策略:川普的「對等關稅」基於貿易逆差計算,公式為(貿易逆差÷對美出口總額)÷2,試圖縮減美國的貿易赤字。 這一政策雖標榜公平,但與WTO規範相衝突,可能引發報復性關稅和全球貿易緊張。 歷史上,川普在2018-2020年的美中貿易戰中也採取類似策略,最終通過談判達成階段性協議。

對日本的影響:日本對美出口以汽車為主,25%的關稅可能顯著影響其汽車產業。 日本可能通過增加美國農產品或能源進口來換取較低稅率,但談判進展緩慢顯示雙方在核心議題上分歧較大。

全球影響:若7月9日後關稅恢復至11%至50%,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成本上升,推高美國國內通脹,並影響出口國的經濟。 台灣、韓國等國可能因半導體等關鍵產業而加快與美談判,但日本的談判僵局可能使其面臨更高關稅風險。

最終回答

新聞報導的可靠性高,基於川普、財政部長貝森特及白宮新聞秘書的公開聲明,與其他媒體和X帖子內容一致。報導反映了7月9日關稅暫緩期限的真實壓力,以及川普對日本貿易談判的不滿。然而,川普關於日本大米的指控被證實不準確,顯示其言論可能帶有政治誇張。媒體用語(如「重槌」)略有渲染,但整體並非製造恐慌,而是如實傳達當前貿易談判的緊張局勢。建議密切關注7月4日後白宮公布的貿易協議進展,以了解最終關稅稅率及對日本的具體影響。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