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鴻海開出六月的營收,鴻海在開出營收時,會順便說明四大產品類別的月對月及年對年的表現情況,去年第二季鴻海消費智能營收6241億,四月及五月鴻海說消費智能年對年約略持平,六月鴻海說消費智能年對年顯著成長,這代表五月加六月鴻海的消費智能是比去年成長一些的,鴻海也有說第二季消費智能整體是約略持平,所以大概第二季消費智能就是6241億,去年第二季鴻海雲端網路4983億,鴻海四月,五月及六月時說雲端網路年對年強勁成長,所謂的強勁成長就是至少成長15%以上,4983億成長15%的話,營收會是5730億,這5730億僅是強勁成長的最低標,鴻海開出第二季營收為17973億,扣掉消費智能的6241億的話,這樣還有11732億,去年第二季電腦終端營收3301億,鴻海說整體電腦終端約略衰退,我們就當衰退5%,這樣電腦終端會有3136億,11732億扣掉3136億後,剩下8596億,去年元件及其他979億,鴻海說整體強勁成長,我們就當成長15%,這樣會有1150億,用8596億扣掉1150億後剩下7746億,這就是雲端網路的營收,今年鴻海第二季營收比去年多2468億,雲端網路產品類別較去年強勁成長,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年對年強勁成長,消費智能產品類別較去年約略持平,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年對年略為衰退,我們用月對月來算雲端網路的話,差不多應該是6600億到7000億左右,所以消費智能應該是比6241億高,不過第二季很明顯雲端網路的營收應該是超過了消費智能了,因為鴻海說的約略持平,了不起就5%,消費智能第二季營收6241億,成長個5%,了不起僅有6553億,剛剛雲端網路7746億分個三百億給消費智能,這樣也還有7446億,從這裡就能看出來AI伺服器的爆炸性成長,去年第一季雲端網路也才三千多億,今年第一季都已經有5652億,第二季計算下來會有6500億到7000億,甚至是更高,鴻海的雲端智能是智慧手機,這部份差不多飽和的,每一季的營收了不起就是年對年持平,電腦終端也是小幅成長或是持平,會成長的就只有雲端網路,元件及其他,其中元件及其他基數太小,每一季差不多僅有一千億,這類的產品強勁成長也才一百五十億左右,要是雲端網路強勁成長,六千多億成長個15%,這樣都快要成長一千億了,去年第二季雲端網路4983億,今年第二季會有6500億到7000億,這樣都成長1500億到2000億,AI伺服器對鴻海也才一年就已經營收翻倍了,接下來AI產業年複成長有四成左右,接下來大家會看到雲端網路的營收會愈來愈大,因為下半年是智慧手機的旺季,下一季就算雲端網路再成長,有可能是會輸給消費智能,鴻海消費智能第三季能到8317億,第四季能到1.07兆,按鴻海雲端網路這樣成長,第三季有可能是七到八千億,第四季有可能是八千到九千億。
昨天鴻海開出六月營收及第二季營收,都是比法說會預期的好一點點,不過對市場來說,目前關心的就兩件事,第一件就是7月9日的全球對等關稅,一些對美國有著比較高貿易逆差的國家,一定就會是美國主要打擊的對向,與美國貿易逆差前十名的國家如下,與中國逆差2,950億美元,墨西哥逆差1,718億美元,越南逆差1,235億美元,愛爾蘭逆差870億美元,德國逆差850億美元,台灣逆差739億美元,南韓逆差660億美元,日本逆差640億美元,加拿大逆差640億美元,印度逆差457億美元,越南前幾天已經被課徵20%了,越南和美國之間的貿易逆差是全球第三大,第一大的一定是中國,所以美國一直將中國往死裡打,第六大的是台灣,第十名是印度,這其實也很好理解,美國和中國進行關稅戰時,很多台商及外資企業把工廠及產能搬到墨西哥,越南,印度及台灣這四個國家,分別是第二名,第三名,第六名及第十名,美國光把中國的部份產能趕離開中國,就能讓墨西哥,越南,台灣及印度成為與美國貿易逆差前十名的國家,川普從4月2日宣布全球對等關稅,其中貿易逆差比較大的國家都被課徵比較高額的關稅,川普的目的就是為了和這些國家談判,目的就是要避免中國洗產地,順便也去壓榨一下這些貿易逆差很大的國家,大家看墨西哥是與美國逆差第二名的國家,符合美墨加協議的零關稅,不符合的25%關稅,因為墨西哥是AI伺服器的組裝重地,只要符合美墨加協議就能零關稅,越南和美國貿易逆差第三名,和美國達成20%的關稅,市場會認為台灣與美國貿易逆差僅第六名,所以不可能高於20%,重點是台灣又讓台積電去美國投資,加上台幣已經升值了13%,現在談到20%的話,等於就是被課徵33%,一些比較悲觀的覺得應該是15到20%,一些比較樂觀的覺得應該是10到15%,他們的論點就是因為美國與越南的貿易逆差是第三名,結果才被課徵20%,美國與台灣的貿易逆差也才排第六名,沒有理由高於20%,結果是怎樣下星期就會知道,股市最怕的就是不確定因素,就是讓關稅塵埃落定後,接著再去觀察一到兩季對公司獲利的影響,我這樣說好了,如果全球的關稅都決定了,印度20%,越南20%,台灣20%,墨西哥符合美加墨的0%,不符合的25%,在這樣的情況下,鴻海的獲利依舊持續成長,這時你會很在乎川普對這些國家課徵了20%關稅嗎?當然就不會了,現在投資人就是在那幻想關稅課徵下去後,鴻海的營收及獲利會被大幅度的影響,就像最近台幣從33.2元升值到28.9元一樣,確實五月及六月鴻海開出營收是有小幅度的影響,大概就是影響了5%左右,也就是原本該5672億的營收,結果就變成了5402億,投資人現在會擔心鴻海營收變少,獲利是否也會變少,要是第二季開出財報時,發覺鴻海獲利依舊成長,那台幣升值對鴻海來說影響就不大,現在就是等川普關稅確定,當關稅確定後,台幣的升值應該就是會接近尾聲,一些人會在關稅確定後就進場投資,有一些會等到台幣升值完,關稅確定,然後等一季看公司獲利是否有被影響,要是要這麼確定的話,那就是要等到11月14日了,也就是第三季財報,畢竟台幣升值及川普最終的關稅影響時間點是第三季整季,看到第三季財報後,就能知道川普定出的關稅及台幣升值對公司是否有影響。
不過大家不要幻想等到11月中大部份事情都確定後還會有甜美價,不會有這種事的,大部份的人都會提前押寶,試想,如果你是外資群,法人或自認為高手的投資人,要是等到11月14日大部份企業都開出財報後,所有的人都知道關稅及台幣對企業的影響,那時你想要買貴或買便宜也不容易,因為所有的因素都明朗了,一些外資群及法人絕不可能等到那時候的,他們會透過川普接下來幾天定出來的關稅就先去押寶,例如台灣20%,越南20%,韓國也20%,印度也20%,這時市場會想,這些國家都20%了,中國目前是30%,其實和中國也沒有相差多少,大家覺得美國敢對中國課徵30%以上的對等關稅嗎?如果美國敢再往上加關稅,那中國就會加倍奉還,目前中國握有美國很需要的稀土,所以美國理論上不敢對中國課徵太高的關稅,要是台灣20%,越南20%,韓國也20%,印度20%,這樣台商及外資企業有可能會考慮就在中國生產,其實也才差了10%,中國的基礎建設比較完備,人才比較齊全,何必再去台灣,印度,越南等國家,這樣美國和中國打的關稅戰就徹底的失敗了,因為台商及外資企業根本不會想要撤離開中國,所以我覺得美國不敢對中國課徵太高的關稅,如果美國不敢對中國課太高,這時又對台灣課徵20%,越南課徵20%,印度課徵20%,那我也是不懂美國哪有打擊到中國,大家不要忘了,美元對人民幣是沒有變化太大,大家看台幣升值了13%了,人民幣根本就沒有升多少,台灣如果20%加上台幣升13%,這樣是被課徵33%,中國也才被課徵30%,我也是不懂在台灣生產有啥屁優勢,越南盾對美元是貶值了2%,台幣是升值了13%,越南被課徵20%,這樣等於才被課徵18%,我個人是推測中國握有美國需要的稀土,所以美國不敢對中國課徵太高額的關稅,要是美國不敢對中國課徵很高額的關稅,結果對越南,台灣,印度課徵很高額的關稅,那台商及外資企業考量一下成本後,根本就不會搬離開中國,所以川普不太敢對越南,台灣及印度課徵太高額的關稅,也許在談判過程中會唬你一下,但最終要是對台灣,越南,印度課徵很高額的關稅,那等於是讓中國再一次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