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kosrot說:兩個月過去了,鴻海從查稅新聞的起跌點103.5元,終於又爬回103.5元了,正當長榮因為紅海危機,股價一路直奔填息,即將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之際,鴻海看似各種危機解除(大股東退選、查稅重罰兩萬人民幣),在風平浪靜的台股一路大漲的這兩個月結果也只能勉勉強強回到103.5,別說填息連淨值的車尾燈都看不到,是股本太大外資要壓低進貨嗎?可是外資持股看起來還是一路破底,美林手上好像有四次元口袋一樣可以一值拿貨出來倒,是地緣政治風險太高嗎?可是鴻海在世界各地的佈局也有足夠抵抗風險的能力,鴻海在查稅風波下只被重罰兩萬,不也代表公司夠實力,甚至制度良好不容易被抓到把柄,是電動車進展太慢嗎?可是鴻海在AI伺服器的獲利能力甚至可以在今年因為夏普賠了1.46塊之後,還能在今年一整年保有挑戰一個股本的能力,還是因為某個男人聚眾質押企圖鎖碼,天天嗆外資下跪回補,嚇到外資吃手手,趕緊離開是非之地,可是外資出貨出了三年,鴻海跌了三年,狼來了喊了三年究還是會來吧????難道真的要等到邪教解散才會願意回來嗎??究竟一間第三季EPS可以賺贏別間代工股、PC股累積三季的公司,到底還有什麼理由在代工股平均本益比都有20以上的今天不上漲。
網友CCH2022回答:除非在追高時只買一兩張然後就不動,也不會再買就幻想漲到天價給你賣,那一張兩張對你財富只是漣漪而已。厲害的人會想辦法增加張數,持續降低成本,而不是在那邊妖魔化質借房貸。外資不買那是它的事,鴻海每年繼續賺錢一半股利一半投資,時間就是對投資人有利,這不管是鴻海還是其他股票,是一開始就要有的底氣。而不是買進就寄望外資主力一定要順你心意拉抬。投資鴻海不用去挑投機股跟人對戰,短線投機要不斷制定策略,對方不會乖乖站在那讓你提款,他也是瞄準你的口袋,管你是兔子還是松鼠,最終你還是給券商政府打工。很多人對鴻海很嚴格只是因為股價不漲,如果它今天一樣賺10多元,股價炒到300元,你看媒體散戶會吹捧出什麼宇宙海王、全能海神之類的錦上添花。現在會嫌鴻海貴的人去買緯創廣達英業達那個價格,變相等於是買鴻海300元以上一樣,這就是散戶沒有基準點的致命傷。
網友kosrot說:先不要急著自己對號入座啊,也不要隨便貼人標籤說是在妖魔化理財工具,或是講什麼別人一進場就沒有底氣的巴望著外資主力拉抬之類的妄想,真正沒有底氣的應該是那些天天罵外資不識貨的人,這些人的潛台詞不就是巴望著外資趕快回頭買嗎?本文想要討論的是為什麼同樣是代工族群,別人有的利多鴻海都有而且競爭力更強,去年每季營收開出來也都確確實實看到AI伺服器對獲利的貢獻,要說別間公司股本較小、毛利較高所以本益比可以拉比較高,那在其他代工廠最高都可以漲到27到28的本益比時最低也都還有20時,為什麼資金市場給鴻海的股價連13到14的本益比都到不了??要說地緣政治的利空,在中國政府祭出重罰兩萬習近平跑去美國和談之後,這個利空的影響應該就算是結束了,但鴻海的周線月線到現在都還是跌深反彈過不了壓力的空方勢頭,那最後就只能去思考籌碼面的問題了,要說以鴻海這麼大的股本,會因為有一些人開群組聚資而被打壓股價聽起來是蠻不切實際的,直到看到推文有人說某些群組已經聚資了幾十萬張,不太清楚這個資訊的真實性或是有可能被誇大,打個折算十幾萬張好了,鴻海目前被外資借券鎖碼的數量是20幾萬張,這些群組的規模不會小於任何一支外資主力耶,那這些人可能都是鴻海在120以上高點的時候,就被忽悠進來槓桿再槓桿的打身家,然後股價在100到110整理的時候又一群韭菜被忽悠進來壓身家,難怪種韭菜的農夫可以這麼有底氣的嗆聲要外資主力要跪著買回,一直標榜鴻海要長期價值投資卻又天天檢討外資短線籌碼這樣立場很衝突啊,感覺上標榜鴻海的投資價值只是個表面說詞,維持足夠的流量讓老的韭菜死掉後很快又可以有新的韭菜補進來才是重點,高裝檢的目的是在數籌碼,讓韭菜們知道自己不孤單,農夫就不孤單,養大韭菜園幫自己鎖碼不要讓主力殺到我的質押成本價,韭菜園農夫的田園生活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快樂!!!連帶訓練鴻海其他小股東看到股價漲個兩塊三塊就能得到體感漲停的快樂,請大家不要再酸農夫了有這種影響力的人能不成功嗎!!!我外資主力看到這種情況,先在期貨跟其他股票賺個缽滿盆滿,然後花些金錢跟時間成本去瓦解韭菜園的威脅,要說持股40%是我外資主力的底我可以續賣到38%,要說38%是我的底一樣可以往下殺到33%,只有你猜不到的底沒有我賣不出的價格,就看什麼時候可以化解韭菜園的威脅,鴻海是間值得長期投資的公司,時間會站在鴻海這邊,也會站在QE前就進場的韭菜園農夫這邊,但不一定會站在這幾年押身家開槓桿押家身進來的韭菜這邊,說到這邊真的要推一下南茂哥,雖然南茂哥的進場點不好,但是發文都會強調閒錢投資,逢低補碼,並且在產業有變化的時候出來追蹤分析有沒有偏離自己的判斷,這才是真正長期價值投資者會做的事,長期投資還是要分批進場,謹慎使用理財工具啊。
鴻海這幾年來只有除息前一個月才會開始有漲勢,每年填息都填得很辛苦,好不容易填息完後就開始一路跌一路跌每天都有甜甜價可撿,今年甚至看不到填息的希望說鴻海要長期投資,可是長期投資效益還是輸大盤輸ETF輸同類代工股,每年的股利扣掉通膨跟貼息損失就已經是負成長了,更別說如果有人壓信貸房貸質借的話還要多付利息錢,外資持股從接近50%賣破鋼底40%,本來科技日前兩週好像有要開始回補的感覺,結果兩天的時間就跌掉兩週的漲幅,今天投信也跟著一起大拍賣,究竟鴻海到底怎麼了三大法人一直賣一直賣?1.是因為鴻海的電動車接單量跟AI代工股的營收一樣,都是詢問度很高但是營收獲利永遠都是下一季年底明年才會反應嗎?2.還是因為最大股東帶來的政治風險太高,就像巴菲特賣掉台積電的理由一樣?3.或是鴻海有淨值魔咒只要高於淨值就是溢價了 不能再高?
網友CCH2022回答:也許你有點期待以下的回文。或許你等到破100再發文酸爽度會比較高。抱不住股票就不要牽拖公司,怪A大、怪外資主力,怪股市名嘴分析師還是某PTT帳號之類的。要檢討的是自己的心理面,資金面有沒有經過時間檢驗和控管過。外資怎麼不能罵不能酸不能唸呢?政治人物都能天天被檢討了,外資在鴻海打壓本來就是事實,有什麼好隱瞞的,它要打壓三年也沒影響鴻海這三年持續賺錢不是嗎?外資主力要拉抬它有買的AI伺服器還是AI電腦還有什麼碗糕也很合理呀,自己買的股票拉上來倒給散戶不好嗎?所以到底是誰割韭菜這麼明顯的事情不就是外資主力嗎,這些外資動作都在A大過去的統計與籌碼有解釋,不要單純認為他只是推崇鴻海價值投資,更多的是避開股市錯誤與正確認知,所謂的割是要鴻海漲到兩倍再叫人買好嗎,現在這種價格是要割誰呀拜託。再來你說買鴻海叫做被忽悠,那就更可笑了。請問有哪一個外資主力、分析師連續五年都在以價值投資角度分析一檔股票,從營收、財報、法說會、營運動態、集團子公司、籌碼面、匯率、時事、全球趨勢。這些資料是人家主動去收集判斷成資訊然後免費給你看的耶,他已經是靠股市操作的長期贏家,也沒收費也沒出書,光靠鴻海股利就財富自由了。這樣也可以嫌,反問自己做得到你所謂的"表面說詞"的長時間追蹤嗎?會買鴻海的就是會一直買,不會管現在是110、105、100還是95,他的文章觀念都講得很清楚,要壓身家本來就是因人而異,你說的這幾年押身家開槓桿站不住,其實你也只是說說臆測,鴻海2022年跟其他權值股對比有跌到嗎?沒淨值嗎?沒配息嗎?集團沒持續發展嗎?股東用質借房貸規劃好就是降低成本,增加張數罷了。而不是斷章取義說別人在吸收韭菜是因為不要殺到成本價,講出來真的笑死,當初90幾80買的時候跌倒70以下也是一堆人叫他停損,幾年過去了,那些酸的人消失了,現在又一批看熱鬧的人酸。散戶可以不要買鴻海,反正也抱不住不如賣掉鴻海,浪費時間成本嘛,趕快去買很會漲的股票,看那隻有出量上漲趨勢就換過去,這才有效率又有感。要買鴻海等淨值比三倍以上再來買才是有感啦。
A大回答:如果這類的酸民在網路上是佔大多數,那網路上大概會分享理財知識給你的人,就僅剩下詐騙集團,酸民總覺得別人都是欠他似的,覺得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近幾年有人會發覺我和一些小資族愈來愈沒有共情效應,一來是我的資產隨著時間推移愈來愈大,二來是很多小資族就是這類忘恩負義的人,而且他們也無法去實踐價值投資,記得一件事,中實戶,大戶,超級大戶也是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小資族需要成功的年數長,一般小資族因為社會歷練少,也比較容易態度差,我常常看到一些網路上的酸民,就是手上幾張,十幾張,幾十張那種水準,他覺得自己是最聰明的,別人手上有幾百萬,幾千萬,幾億的資產,那些人都是傻乎乎的會被騙,記得一件事,一個人會有錢,代表他一定有過人之處,也許是本業厲害,也許是投資厲害,也許是有看懂一個人是否有厲害的能力,當你的資產不夠大時,你不需要去未比你有錢的人擔心,你覺得別人沒賺到錢,也許他每年光股息就是你薪資的幾倍了,隨便領一年的股息,可能都是你投機十幾年得到的獲利,即然有人覺得看我影片的人可能被割韭菜,我就讓你的話說給他們聽,我從投資鴻海到今天,所有賺到的錢都是鴻海真金白銀賺給我的,所謂的割韭菜是要一買一賣才能成交易,這幾年鴻海發出的股息還有上漲的股價,這都是鴻海真金白銀賺來的,只要你投資鴻海,八十幾萬個股東人人都有獎,鴻海一年賺一千多億,我賺到的錢都是從這兒來的,大部份看我影片投資鴻海的人,他們的獲利也是來自這,所以想要指責別人割別人韭菜時,你還是得搞懂投資及投機的差別,不然別人一聽就知道你的程度很差,一個程度很差的人,說的再多,其實也沒什麼說服力,有空多擔心一下自己,我是財富自由了才能有閒暇時間分享投資策略,如果你還沒有財富自由,你把時間花在擔心自己的身上,這還比較實際些,鴻海五年前淨值83元,股價70到90元,現在鴻海淨值107元,加上2023年第四季獲利的三元多,隱含淨值有110元,結果有人覺得買到100到110元叫被割韭菜,我五年前買的和現在買的,唯一的差別就是持有的時間長度不同,之所以覺得我五年前買到的部位成本低,單純就是鴻海近五年獲利加配息賺了很多,才能讓淨值83元的鴻海五年後提升到110元,現在110元買到鴻海的人,和我五年前80元買到其實是一模一樣的,但些酸民程度差,把公司當數字,攤開長期技術線型就覺得過去70到90元,現在也要70到90元,這樣的程度還是多花點時間自我修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