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12月19日!鴻海是半導體供應鏈最完整的公司沒有之一!



新聞說:今年對於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來說,是相當挑戰的一年,不僅電動車業務仍未起飛,就連每年最重要的iPhone銷售也不如預期。不過,劉揚偉依舊被美國電視新聞網(CNN)選為全球年度人物,CNN在報導中指出,劉揚偉以年輕時贏得麻將的方式,嘗試讓鴻海切入電動車,儘管鴻海手中的資金充裕,但他所面臨的挑戰不僅是金錢上的豪賭,更是他個人與鴻海的聲譽之戰。現代汽車就是裝上輪子的iPhone。上面裝配著許多電腦晶片、複雜的感測器、觸控螢幕以及數據連結。2023年底,鴻海集團董事長接受美國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再度提出他對電動車改變全球汽車生態圈的看法。每年CNN都會選出全球年度人物,今年入選了11人,除了劉揚偉之外,還包括了蘋果執行長Tim Cook、UBS執行長Sergio Ermotti、Open AI創辦人Sam Altman、美國聯邦委員會主席Lina Khan等人,向全世界介紹他們的任務以及挑戰。在CNN的報導中,劉揚偉坦言,個人電腦與手機市場已經相當成熟,必須考慮哪些產業將推動鴻海的成長。雖然身為蘋果最大的代工廠,但劉揚偉很清楚必須要嘗試新東西,包括設計與製造電動車。如果要讓此一計畫發揮作用,鴻海必須在2025年搶下全球電動車約5%的市占率。雖然汽車的零件是手機的20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但汽車產業的監管嚴格,以及各個市場規則不同都成為鴻海挑戰。CNN報導以賭博來形容劉揚偉與鴻海集團在電動車的投入是一場有計畫的賭博。劉揚偉透露,自己曾告訴同事,為賺外快,曾打了涉及策略與運氣的麻將,他可以贏得一場場的比賽。儘管鴻海的資金充足,仍必須面臨金錢、個人和公司聲譽的挑戰。經過4年多的努力,劉揚偉也直言,電動車並非一個容易進入的行業。但他認為汽車業非常需要鴻海提供的服務,尤其是特斯拉。當我們研究電動車市場時,我們發現它的垂直整合程度不夠,與我們在科技業30到40年的經驗中學到的知識相比,這種商業模式並不是最佳的。我們認為電動車的商業模式應該重新改造。報導中,也敘述了鴻海在電動車的投資進程,包括推出多款電動車型,並與裕隆合資鴻華先進,首輛掛著納智捷品牌的電動車n7將以低於百萬台幣的價格在亞洲銷售。我放棄了賓士,現在開的是n7。此外,鴻海也聘請日產前首席營運長關潤來協助制定電動車策略。「關潤的人脈廣泛而深厚,因為他,我們已經聘請了採購和產品專家,正在招聘更多專家。不過,CNN也點出鴻海的電動車並非進展順利,像是去年與新創車商Lordstown motor的訴訟,鴻海則解釋,一直努力與對方進行建設性的談判,希望達到解決財務困難的方法。
A大回答:鴻海從今年電動車相關的新聞比較少在關心,有一些人會覺得是不是鴻海發展電動車不如預期或是有什麼瓶頸,以我個人觀察到的的原因單純是市場都在關心AI伺服器,尤其在年初時工業富聯,廣達,緯創,英業達,光寶科股價在狂飆,然後輝達董事長到處趴趴走,和AI伺服器相關的股票就飆的像鬼一樣,當初市場一直在說鴻海不是AI概念股,說AI伺服器佔鴻海的營收太小了,比不上廣達,光寶科,緯創,英業達,甚至後面寧願相信仁寶及和碩在做AI伺服器,也不相信鴻海是AI伺服器的龍頭,結果時間一年過去了,三大法人炒完AI概念股了,也出完貨了,開始和市場說實話了,其實也不用三大法人說實話,AI概念股第二季及第三季財報都出來了,第二季財報出來時說第三季爆發,第三季出來後,發覺鴻海賺的錢沒有比廣達,英業達,緯創,光寶科少,結果鴻海的股價完全沒有上漲,第三季財報開出來後,就在說第四季會爆發,當10月及11月營收出來時,廣達,緯創,光寶科,英業達的營收也是笑死人的爛,被看衰到底的鴻海10月及11月營收出乎意料的亮眼,但為什麼市場沒有要炒鴻海股價呢?原因就是三大法人賣了一大堆,他們知道AI概念股都是吹牛的,現在廣達,緯創,英業達,光寶科的股價都還在瘋狂價,就套了一大堆散戶在裡面,以上就是比較少聽到鴻海電動車的原因,那時大家都在關注AI伺服器,而且比較短時間能看到獲利,所以就比較少人會去注意到鴻海電動車發展的情況,一般的新聞就是這樣,如果沒有人要看的新聞,自然就會比較少發,再加上10月傳出中國查富士康子公司的稅,那時市場一大堆謠言,說鴻海完了,要被罰1800億人民幣,不然就是郭董要選總統什麼的,大部份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這些事情上了,所以對鴻海電動車發展就比較沒有人在關心,其實鴻海的電動巴士在全台灣持續的出貨,全台灣公車比較多的地方,鴻海的電動巴士都有在出貨,明年第一季電動乘用車也要出貨了,現在鴻海就是持續的佈局中,因為全球禁售電動車是2025年開始,所以還有一段時間,我個人覺得也不需要太急。

之前我說過,劉董之所以要發展F3.0(轉型升級),包括未來產業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核心技術半導體,5G及AI,道理也很好懂,大家可以看一下鴻海淨值提升的情況,一開始劉董可以透過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把鴻海新增加的淨值得到相對應的獲利,但鴻海的淨值從62元一路的提升到107.16元,已經快要一個鴻海變兩個鴻海了,不論再怎麼優化及數位化,一定是會有極限,現在的ICT產業也已經飽和了,每年可以讓鴻海淨值100元賺到10元沒問題,每年了不起衰退個3到5%,但十到二十年後,鴻海的淨值變150元,變200元,如果沒有足夠大的新事業,那很難讓鴻海的淨值賺到相對應的獲利,以鴻海一年淨值提升5%來說,到了2030年,大概鴻海的淨值會變到150元,就是原本一家鴻海變三家,要有10%股東權益報酬的話,就是一年要賺15元,光靠原本的ICT產業一定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找到未來的趨勢,也就是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再把核心技術的半導體做大,近一年AI伺服器也開花結果了,這是最快能貢獻鴻海獲利的項目,還有5G最近獲利貢獻度也不錯,所以電動車只要是未來趨勢,營收或者獲利只要能讓鴻海新增的淨值得到相對應的報酬,這樣鴻海都算是升級成功,很多人每天在那幻想要多大的爆發,其實光一步一腳印,到了2030年時,鴻海一年賺15元,配出8元,那我2019年買的部位股利率一年就是10%,資產一年增20%,這就是複利的威力,你該在乎的是鴻海是不是能一步一腳印的讓新多出來的淨值得到獲利,現在看AI伺服器就能為明年的淨值提供相對應的獲利了,市場就是這樣,你知道趨勢,但什麼時候忽然需求會爆炸性成長,那也只有天知道,我相信一年以前,也沒有人會知道AI伺服器會這麼火爆,誰知道會不會忽然在2025年電動車就忽然爆炸性成長了,你現在是看不出來的,但鴻海就是持續的佈局,大家就耐心的等待就行了。

新聞說:鴻海集團半導體策略長蔣尚義18日表示,自己有一個夢想,就是系統代工的這個模式,到鴻海來就只有一個原因,把系統代工這個模式從半導體開始做起,而鴻海也是最適合可以推動的。蔣尚義表示,去年鴻海科技日以來賓的身分坐在台下觀眾席,當時印象深刻,一個月後就決定加入鴻海;而他在鴻海科技日講的系統代工模式,心中想的這個模式是就從半導體開始做起,而鴻海是最適合可以推動的公司,這是他加入鴻海的原因。蔣尚義認為,鴻海以前雖然不是半導體公司,對半導體的牽涉也是相對很少,但鴻海恐怕會是整個半導體供應鏈最完整的公司,在全世界想不出第二個公司有這麼完整的產業鏈。如果從這個優勢來看,鴻海切入點大概是分幾個方面,蔣尚義指出,第一是時機很好,半導體的摩爾定律已經快到底了,所以是很好的切入時間;第二是鴻海從比較成熟的特殊製程切入,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與設備都不是那麼高,而且利潤也還不錯;第三就是鴻海既有的優勢,整個產業鏈的通暢,透過這個優勢切入,就是他大致想在鴻海拓展半導體可能的走向。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