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白宮祭出關稅豁免,蘋果、輝達等科技巨頭暫獲喘息,川普決定救科技股了?美國川普政府宣布,將智慧型手機、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排除在其所謂的「對等關稅」之外,這項舉措為包括蘋果和輝達在內的全球科技製造商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喘息機會。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於11日晚間發布的排除清單縮小了關稅的適用範圍,將這些產品從川普對中國徵收的125%關稅,以及對幾乎所有其他國家徵收的10%全球基本關稅中排除。此次關稅豁免涵蓋了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硬碟、電腦處理器和記憶體晶片以及平面顯示器。這些廣受歡迎的消費電子產品通常不在美國生產。這項暫緩措施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一些人此前因擔心關稅會導致價格飆升,而瘋搶新款iPhone和其他設備。對於此前承諾巨額資金在美投資的主要科技公司來說,這也是一次重大勝利。川普的關稅擾亂了全球市場,引發了股市拋售,並迅速升級了與中國的貿易戰。這項舉措是川普與中國衝突以來首次出現的重大緩和跡象,豁免追溯至 4 月 5 日。根據蘭德公司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Gerard DiPippo 彙編的美國官方 2024 年貿易統計數據,這些豁免涵蓋了近 3900 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超過 1010 億美元。其中,與中國相關的最大類別是智慧型手機。2024 年,美國從中國進口了價值超過 410 億美元的智慧型手機,約占美國從中國進口總額的 9%。此外,電腦和類似設備也在此次豁免範圍內,美國在 2024 年進口了超過 360 億美元的這類產品。DiPippo 表示,總體而言,這些豁免涵蓋了消費電子產品和半導體,約占 2024 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總額的 22%。他指出:「這是美國關稅壁壘上的一個大漏洞,將使蘋果等主要公司以及筆記型電腦和手機的消費者免受價格震盪的影響。但許多其他來自中國的消費品、中間產品和資本貨物仍然面臨高得令人望而卻步的美國關稅。這次豁免僅涵蓋了美國經濟的一個領域。」白宮還發表了一份相應的備忘錄,表明豁免也擴及到小包裹貨件關稅的變更。川普此前已採取行動終止所謂的「微量豁免」,首先從中國開始,這項豁免通常意味著價值 800 美元或以下的包裹無需繳納關稅。白宮發言人 Karoline Leavitt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川普總統已明確表示,美國不能依賴中國製造半導體、晶片、智慧型手機和筆記型電腦等關鍵技術。這就是為什麼總統已確保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在美國進行數兆美元的投資。」她表示,這些公司正「加緊將其製造業務遷回美國本土」。此次川普新關稅豁免的產品還包括用於製造半導體的機器。這對在美國宣布重大新投資的台積電以及其他晶片製造商來說至關重要。通知指出:「所有在這些列出的條款中正確分類的產品都將被排除在對等關稅之外。」這項舉措似乎也將這些產品排除在對其他國家 (包括三星電子總部所在地南韓) 徵收的 10% 全球基本關稅之外。
美國科技股市值前二十大公司的最新毛利率資料。以下為整理結果蘋果市值約3.6兆美元,毛利率46.2%,輝達市值約3.4兆美元,毛利率75.1%,微軟市值約3.3兆美元,毛利率69.8%,博通市值約1.1兆美元,毛利率64.5%,亞馬遜市值約2.0兆美元,毛利率47.6%,臉書市值約1.3兆美元,毛利率81.3%,谷歌市值約2.1兆美元,毛利率57.8%,特斯拉市值約1.0兆美元,毛利率17.9%,甲骨文市值約5000億美元,毛利率71.4%,Adobe市值約1900億美元,毛利率88.2%,Salesforce市值約3200億美元,毛利率75.5%,超微半導體市值約2000億美元,毛利率50.2%,高通市值約1900億美元,毛利率55.6%,CSCO市值約2500億美元,毛利率64.7%,德州儀器市值約1800億美元,毛利率58.4%,INTU市值約1700億美元,毛利率81.9%,ServiceNow市值約2300億美元,毛利率78.9%,Applied Materials,市值約1500億美元,毛利率47.2%,IBM市值約2100億美元,毛利率54.9%,Arista Networks市值約1600億美元,毛利率63.8%。
鴻海集團和美國哪一些科技巨頭有合作?
鴻海集團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製造商,與多家美國科技巨頭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係,主要集中在電子產品的設計、組裝與製造。以下是鴻海與美國主要科技巨頭的合作概況,根據公開資訊與近期趨勢整理:
蘋果(Apple)
合作內容:鴻海是蘋果最主要的代工夥伴,負責iPhone、iPad、MacBook、Apple Watch等產品的組裝與部分零組件供應。鴻海在iPhone Pro系列與MacBook高端產品中佔據約60%到70%的代工份額。
重要性:蘋果約貢獻鴻海40%到45%的營收,是其最大客戶。近年鴻海也參與蘋果AI相關產品(如Apple Intelligence設備)的供應鏈。動態:2024年,鴻海在印度擴大iPhone 16 Pro系列生產,與蘋果深化全球布局合作。
微軟(Microsoft)
合作內容:鴻海為微軟代工Surface系列產品(筆電與平板)、Xbox遊戲機,以及部分雲端伺服器硬體。
重要性:微軟的雲端與AI伺服器需求成長,帶動鴻海伺服器業務,特別是Azure相關硬體,2025年預估佔鴻海伺服器營收約15%到20%。動態:鴻海在美國與墨西哥的AI伺服器工廠為微軟提供在地化生產支持。
谷歌(Google)
合作內容:鴻海代工Pixel系列手機、Nest智慧家居設備,以及Google Cloud的伺服器硬體。
重要性:谷歌的AI與雲端業務快速擴張,鴻海在AI伺服器領域的合作份額逐漸提升,2025年預估佔比約10%到15%。動態:鴻海與谷歌在智慧城市與AI應用(如Pixel手機的Tensor晶片組裝)上有進一步整合。
亞馬遜(Amazon)
合作內容:鴻海為亞馬遜代工Kindle電子書閱讀器、Echo智慧音箱,以及AWS雲端伺服器硬體。重要性:AWS是全球雲端市場龍頭,鴻海的伺服器業務受惠於亞馬遜的資料中心擴建,2025年AWS相關訂單預估佔鴻海伺服器營收約20%。動態:鴻海在墨西哥的伺服器工廠為亞馬遜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戴爾(Dell)
合作內容:鴻海代工戴爾的筆電、桌上型電腦、伺服器與工作站產品,特別是Inspiron與XPS系列的部分型號。重要性:戴爾的企業級伺服器與個人電腦訂單穩定,約佔鴻海電腦與筆電營收的5%到10%。動態:鴻海與戴爾合作拓展AI伺服器市場,針對企業客戶提供客製化解決方案。
惠普(HP)
合作內容:鴻海為惠普代工部分筆電(如Pavilion系列)、桌上型電腦與印表機。重要性:惠普的訂單以中低階產品為主,佔鴻海營收約5%,但穩定性高。動態:鴻海與惠普在北美市場合作,應對潛在關稅風險,部分生產線轉移至墨西哥與越南。
英偉達(NVIDIA)
合作內容:鴻海為英偉達代工AI伺服器,特別是基於Blackwell架構的GB200超級晶片與相關硬體。重要性:英偉達是AI晶片龍頭,鴻海的AI伺服器業務快速成長,2024年第四季伺服器營收年增78%,2025年預估佔總伺服器營收50%以上。
動態:鴻海在墨西哥瓜達拉哈拉興建全球最大GB200超級晶片工廠,深化與英偉達的合作,預計2025年開始量產。
思科(Cisco)
合作內容:鴻海為思科代工網路設備(如路由器、交換器)與部分企業級伺服器。重要性:思科的訂單穩定,約佔鴻海雲端與網路產品營收的5%到8%。動態:鴻海協助思科優化供應鏈,應對中美貿易緊張局勢。
IBM
合作內容:鴻海為IBM代工部分Power系列伺服器與儲存設備。重要性:IBM的訂單以高階企業市場為主,佔比約3%到5%,利潤率較高。動態:鴻海與IBM在AI與雲端運算領域的合作逐漸加深。
Meta(Facebook)
合作內容:鴻海為Meta代工部分VR/AR設備(如Quest系列)與資料中心伺服器。重要性:Meta的元宇宙與AI業務成長,鴻海在智慧眼鏡與伺服器領域的合作潛力上升,預估佔比約3%到5%。動態:鴻海參與Meta的AI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支援大型語言模型的伺服器。
補充說明:合作模式:鴻海不僅提供組裝服務,還參與產品設計(ODM)、供應鏈管理與零組件供應,與美國科技巨頭形成深度整合的合作關係。營收貢獻:根據2024年財報與2025年趨勢,蘋果、英偉達、微軟、谷歌與亞馬遜是鴻海營收成長的主要驅動力,特別是AI伺服器與雲端業務,預計2025年佔總營收約30%到35%。地緣政治影響:因應美國對中國與墨西哥的關稅政策(如2025年川普政府潛在的25%關稅),鴻海正加速在美國(如德州、威斯康辛)、越南與印度擴建工廠,以支持這些科技巨頭的在地化需求。記憶參考:根據你過去詢問鴻海代工品牌(2025年3月4日與3月5日對話),我確認了上述品牌的合作關係,並更新了最新動態與比例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