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鴻海擴大年度第三方稽核,全球九個園區整體合規率近九成,全球最大科技製造與服務商鴻海為落實 ESG 合法合規,2024 年擴大第三方稽核覆蓋範圍,採用 RBA VAP標準展開重點廠區稽核,包含中國大陸、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墨西哥等地總共 9 個園區。調查結果,整體查核合規率達到 89%,其中越南光州廠區首次稽核即取得 RBA VAP 稽核銀級證書肯定,稽核分數高於當地業界平均。
以上的因素會影響投資機構投資鴻海的意願嗎?
研究顯示,這些因素可能會正面影響投資機構對鴻海的投資意願,特別是其擴大第三方稽核和近九成的合規率。
鴻海的永續努力獲得評級機構認可,如被列入S&P全球永續年鑑2025,顯示其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方面的進步。
雖然過去有勞權爭議,但2024年的稽核顯示無重大隱藏風險,且正在解決已識別的問題,這可能減輕投資者的擔憂。
一個意想不到的細節是,儘管鴻海承諾2040年達到100%可再生能源,綠色和平組織認為目標過於遙遠,可能對某些注重氣候行動的投資者構成挑戰。
背景與分析
鴻海作為全球最大的科技製造與服務商,近年來積極推動ESG合法合規,2024年擴大第三方稽核覆蓋範圍,採用RBA VAP標準,對中國大陸、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墨西哥等9個園區進行稽核,整體合規率達89%。這顯示鴻海在勞權(包括強迫勞動)、職業安全衛生、環境、道德和供應鏈管理等方面表現良好,無重大優先級缺失,且環境、道德面向合規率高達97%以上。
投資意願的影響
投資機構越來越重視ESG因素,鴻海的透明度和持續改善努力可能吸引注重永續投資的機構。特別是其獲得的RBA VAP白銀級和金級證書(截至2024年底,58個據點完成稽核,累計8個白銀級、17個金級、20個銀級),以及被S&P全球永續年鑑2025評為「產業領先者」,都可能增強投資者信心。然而,勞權和供應鏈管理仍有改善空間,如派遣工比例、加班時數和社會保險計算基準,可能讓部分投資者保持觀望。
調查報告:鴻海第三方稽核與投資意願影響的詳細分析
鴻海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服務提供商,近年來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方面的努力受到廣泛關注。2024年,鴻海擴大年度第三方稽核範圍,採用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RBA)Validated Assessment Program(VAP)標準,對全球9個園區進行重點稽核,涵蓋中國大陸、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墨西哥等地。調查結果顯示,整體合規率達到89%,其中越南光州廠區首次稽核即取得RBA VAP銀級證書,成績優於當地業界平均水平。以下是詳細分析,探討這些因素如何影響投資機構的投資意願。
第三方稽核的背景與執行
鴻海於2023年首次在集團層面展開第三方稽核,針對中國大陸和印度廠區執行,2024年進一步擴大範圍,耗時半年籌畫與執行,覆蓋21萬名員工,訪談1,067名員工。稽核內容包括勞權(含強迫勞動)、職業安全衛生、環境、道德和供應鏈管理等面向,旨在確保全球廠區的ESG風險管理。根據鴻海第三方稽核新聞稿,2024年的稽核結果顯示,無重大優先級缺失,環境和道德面向合規率達97%以上,勞權、職業安全衛生和供應鏈管理面向合規率均超過80%。
具體來說:
勞權面向:調查發現需加強管理派遣工比例、加班時數、社會保險計算基準及於法定期限內給付離職薪資。
職業安全衛生面向:印度工作環境需進一步關注,按規範落實執行。
供應鏈管理面向:因當地外包廠商工作超時,列出1個優先級缺失,已優化改善完成。
截至2024年底,鴻海全球58個據點完成RBA VAP稽核,累計獲得8個白銀級證書、17個金級證書和20個銀級證書,展現其在永續經營上的努力。
投資機構的ESG考量
投資機構在決策時越來越重視ESG因素,特別是勞權、環境影響和企業治理的表現。鴻海的第三方稽核結果顯示其在透明度和合規性上的進步,可能降低投資風險,吸引注重永續投資的機構。例如,S&P全球永續年鑑2025將鴻海評為「產業領先者」,顯示其ESG表現較同行有顯著提升,這可能增強投資者信心。
然而,過去鴻海曾面臨勞權爭議,如2018年和2019年的中國工廠派遣工超標和加班問題(參見紐約時報報導),以及2024年雷uters調查顯示印度廠區歧視已婚女性招聘(參見新印度快報報導)。這些歷史問題可能讓部分投資者保持審慎態度,特別是注重社會責任的基金。
環境承諾的爭議
鴻海於2024年承諾2040年達到100%可再生能源,但綠色和平東亞(綠色和平評論)認為該目標過於遙遠,不足以應對氣候危機,與客戶如蘋果(Apple)和谷歌(Google)已實現100%可再生能源形成對比。這可能對注重氣候行動的投資者構成挑戰,但鴻海的SBTi淨零目標驗證和2022年承諾2025年減排21%、2035年減排63%(參見日經亞洲報導)顯示其長期環境承諾。
合規率與投資吸引力
根據Sustainalytics的ESG風險評級,鴻海的ESG表現被認為風險較低,這可能吸引風險敏感的投資者。特別是其高合規率(89%)和持續改善的承諾,可能降低監管和聲譽風險。然而,勞權和供應鏈管理的改善空間(如派遣工管理和加班問題)可能讓部分投資者要求更多透明度和進展報告。
以下是關鍵數據的總結表:
面向 合規率 主要問題 改善進展
環境 97%以上 無重大問題 已達標,持續優化
道德 97%以上 無重大問題 已達標,持續優化
勞權(含強迫勞動) 80%以上 派遣工比例、加班時數、社會保險計算基準 部分改善,持續跟進
職業安全衛生 80%以上 印度工作環境需關注 部分改善,持續跟進
供應鏈管理 80%以上 外包廠商工作超時 已優化完成,持續強化
結論與展望
研究顯示,鴻海的第三方稽核和高合規率可能正面影響投資機構的投資意願,特別是其透明度和持續改善的承諾。被S&P全球永續年鑑2025評為「產業領先者」和RBA VAP證書的累積,顯示其ESG表現進步。然而,勞權歷史爭議和環境目標的爭議可能讓部分投資者保持觀望。總體而言,這些因素似乎更可能吸引注重永續投資的機構,特別是那些重視長期穩定性和風險管理的基金。鴻海未來將持續進行年度第三方稽核,提升ESG管理的透明度和確信度,以達成永續經營目標,這可能進一步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川普去年11月就選上總統了,三大法人從去年十一月就開始賣台股,賣了兩個多月合計賣超兩千億,最近一個多月全力摜殺賣了近六仟億,去年十一月散戶對川普當選打關稅戰是不以為然,外資群一開始賣兩個月股價其實也沒什麼下跌,最近一個多月外資群及內資發狠起來賣,讓指數開始暴跌,現在散戶開始相信川普打關稅戰會有很大的影響,但這就是三大法人要讓散戶這樣認為,未來散戶就會有一個心態,會在川普課了關稅後就一直認為大盤及全球股市會下跌,就一直不敢買,或者是看到反彈就開始不爽的作空,這樣的情況就是三大法人想要看到的,他們就是要讓散戶在川普開始課關稅時強力看空,這樣三大法人才能回補手上的持股及教訓散戶,這就和之前COVID-19剛發生時一樣,一開始散戶一定是不太信的,但股市只要暴跌一陣子後,大部份的散戶就對股市會下跌深信不疑,尤其是一些止損出去的,他們會覺得,哼,股市中就是要有好的紀律,好險我有止損出場,後面看到股市持續的反彈,就會覺得市場在騙他進去,反彈走勢就是會漲一漲下跌,當反彈後出現小幅度的下跌,散戶就會覺得哼,你看吧,果然就是騙人的,覺得股市就是要跌到死,之後股市就會一直反彈,當反彈超過一半或三分之二時,散戶不但不會買,反而還會開始放空,覺得自己也要進來當一下空軍,結果一買一賣成交易,反彈時散戶都不敢買及放空,那作多的就是三大法人,所以股市就是一直漲,當股市反彈後,三大法人還會故意在高檔整理幾個月,讓放空及不信邪的散戶絕望,後面再一個突破創高,散戶就又衝進來買了,外資群及主力又準備作空了,大部份的散戶就是在這種多空循環中把錢輸給外資群及主力,他們覺得自己是最聰明的,覺得價值投資者怎麼這麼笨,一直放著不動,覺得自己先出去再低接,不然就是先放空賺一筆再低接,這樣就能賺大錢,結果時間只要一拉長,完全放著不動的價值投資者不會因為上漲及下跌賠任何一毛的交易稅及手續費,也不會賠任何一毛的差價給外資群及主力,反倒是一些自以為聰明的散戶,就在三大法人的多空雙巴,還有政府及券商穩贏的交易稅及手續費攻擊賠光了錢,這就是我長期觀察到輸家散戶的行為模式,真的就是千篇一律,你好心的提醒散戶不要買賣,好好的當價值投資者,他們還會笑你傻,時間幾年過去後,那些買進賣出的小菜蛾就會在一買及一賣的過程中賠光了錢,而且心態也會被外資群及主力搞到崩潰,大家可以試著去玩短線試試,你就知道三大法人有很多花樣可以讓你的心態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