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我們看到鴻海營收5514億後,我們就做出以下的估算,累計前兩個月營收來到10900億,這樣三月只要有4304億就能年增15%,去年三月鴻海營收4475億,去年三月只有少量的H系列AI伺服器,以劉董說今年消費智能和雲端網路營收要一樣,每一個月雲端網路至少是會增加916億,所以三月最少也會有5391億,這樣第一季鴻海營收就有16291億,第一季營收年增23.22%,實際上鴻海3月營收來到5521億,原因是電腦終端產品類,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年對年強勁成長,鴻海二月營收消費智能比較好的原因是二月時蘋果有下列的消息,Apple於台灣時間 2 月 20 日凌晨正式發表 iPhone 16e,這一個月電腦終端產品比較好的原因是蘋果的新M3晶片 iPad Air拉貨造成的,三月鴻海的雲端網路營收月對月強勁成長,一月雲端網路約2200億,二月約2000億,三月強勁成長就是要15%以上,也就是至少要2300億以上,這很符合鴻海雲端網路要一季比一季好的說法,之所以三月雲端網路要創新高,原因也很好懂,因為去年3月鴻海營收就是雙位數成長的,所有的成長就是來自於雲端網路,所以去年3月的雲端網路基期比較高,至少就是1400億左右,比起一月及二月的1000到1100億高,所以3月鴻海的雲端網路要來到2300億以上也是很正常的,去年第二季鴻海雲端網路營收來到4983億,平均一個月有1661億,這比3月的基期就更高,所以第二季鴻海的雲端網路會持續的季增及年增,第一季鴻海的雲端網路大概是6500億左右,一月2200億,二月2000億,三月2300億,去年第一季鴻海消費智能營收6365億,今年第一季鴻海說消費智能約略持平,所以差不多就是6365億,所以第一季鴻海的雲端網路已經是超過消費智能了,鴻海目前估第二季還是季增及年增。
新聞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ron Acemoglu受訪時指出,美國關稅政策若持續實施一段時間,企業將別無選擇、只能將部分供應鏈遷回美國,但他們將透過人工智慧(AI)、機器人來實現此一目標。Acemoglu同時表示,能夠適應複雜環境的機器人預估最快在10年後才會問世。牛津大學經濟學家Carl Benedikt Frey表示,沒有任何理由相信美國政府實施的關稅政策將帶來大量就業機會,因為美國的成本更高、意味著尋求更多任務自動化方法的經濟動機更強烈。Frey指出,自上一輪關稅實施以來,AI的技術能力呈現顯著進步。MarketWatch報導,Wedbush證券分析師Dan Ives週二發表報告指出,美國政府嚴重低估了亞洲供應鏈的複雜性,美國勞動力和成本結構違背了現代供應鏈概念。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2月在個人部落格撰文指出,許多產品的價格最終將大幅下跌,10年後地球上的每個人或許都能比目前最有影響力的人取得更多成就。彭博社1月報導,阿特曼受訪時表示,通用人工智慧(AGI)可能會在川普(Donald Trump)總統任期內被開發出來。ABB機器人與離散自動化業務領域總裁Sami Atiya去年3月表示,機器人和AI是企業解決嚴重勞動力短缺、供應鏈在地化和更為永續營運需求的重要工具,AI驅動的軟硬體推進讓ABB機器人更容易被更為廣泛的企業所使用。
新聞說:台積電今漲停收863元,3月營收月增一成、首季營收季減3.4%符合財測,台積電今日公布3月合併營收2859.57億元,月增10%%、年增46.5%%;累計第1季合併營收達8392.54億元,去增達41.6%,季減3.4%,符合財測預期。台積電今日股價受到美國川普政府決議暫緩對75個國家延後90天課徵對等關稅,台積電美國ADR(美國存託憑證)飆漲12.29%激勵,開盤立刻鎖住漲停價863元直到收盤,大漲78元,市值回升至22.38兆元。台積電稍早法說會釋出今年第1季展望,預估首季美元營收250~258億美元,平均值估將季減5.5%,符合市場預估平均值;若以新台幣32.8元兌1美元匯率假設,毛利率預估為57到59%、營益率46.5到48.5%,毛利率高標持平、營益率略微下滑。實際營運結果符合財測區間,台積電訂下周四舉行法說會,預料將針對這次美國關稅戰引起全球經濟劇烈波動,提出最新看法。台積電去年第3季每股現金股利4.5元今日發放,合計1166.97億元現金將匯到股東戶頭,股利較第2季的4元高出0.5元.3月18日已秒填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