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川普12日晚間在空軍一號上被記者問及,讓部分半導體商品入列豁免關稅清單的理由以及針對半導體關稅的計畫,他回應:「我周一給你們答案,我們會非常具體」。豁免清單公布後,《金融時報》形容這是「川普對華關稅軟化的首個跡象」。川普今天發文維持強硬基調,指沒有任何國家能逃脫不公平貿易逆差和非貨幣關稅壁壘的責任——尤其是中國大陸,「他們對我們的待遇是最惡劣的,遠超其他國家」!川普也對關稅有新的說法。他指出,上週五沒有宣佈任何關稅豁免,相關產品仍舊適用現有的20%芬太尼關稅,只是歸類方式有所變更。他指責媒體報導不實,批評「假新聞」刻意誤導公眾。川普還說,目前正在針對半導體還有整個電子供應鏈進行國安關稅調查。他強調,美國本土製造產品,絕不能再被其他國家,尤其是像中國大陸這種敵意明顯的貿易國家綁架和控制。
新聞說:川普週一也表示,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對進口藥品加徵關稅。另外還提到,對中國課徵125%關稅的消費性電子產品部分項目可望獲得豁免,以及全球性10%的基礎關稅政策,將有利於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並強調AI晶片龍頭Nvidia在美投資的成果。「你看,我是個非常有彈性的人,我不是改變立場,只是有彈性」,川普對記者這麼說,並提及,「我我跟蘋果執行長庫克聊過,最近幫了Tim Cook和他們的事業一把」,接著補上一句,「我不想傷害任何人,但最終我們會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偉大」。即使如此,《彭博》仍質疑,川普在上週卻暗示,對科技產品的豁免可能只是短暫措施,未來仍將針對這些進口產品徵收不同、針對性更強的產業關稅。顯然對於川普關稅政策的擺盪及不確定性,打上極大的問號。

A大回答:星期一開盤之前,川普在社群上說星期五沒有公佈任何的關稅豁免,說對中國還是有相關20%芬太尼關稅,就會有人覺得以下星期五的資訊是假的,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在2025年4月11日發布公告,確認對包括智慧手機、電腦、晶片等電子產品豁免「對等關稅」,包括對中國的 125% 關稅與對其他國家的 10% 基準關稅。 這項豁免適用於蘋果的關鍵產品(如 iPhone、iPad、Mac、Apple Watch),以及其他科技公司的產品(如輝達的 GPU、台積電的晶片),但大家可以看一下川普說的對中國還是課20%這句話,本來對中國是要課按IEEPA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20%,對等關稅125%,合計是要課145%,結果川普說仍有20%的關稅,說星期五沒有公佈任何關稅豁免,這兩句話根本就是自相矛盾,以結果論來說,確實美國目前對中國還是有課徵IEEPA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20%,然後把對等關稅125%先豁免掉,很多散戶如果讀解能力不好,就會以為星期五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公告的都是假消息,有一些人看懂了川普確實有對蘋果相關產品豁免,但川普又說這只是暫時的,會再公佈對智慧手機及半導體的新關稅,其實川普最終一定是會課徵半導體及一些手機,電腦,筆電,平板之類的關稅,原因就是為了讓台積電,蘋果,輝達,惠普,戴爾,谷歌,亞馬遜等企業投資美國,要是川普真的豁免蘋果相關產品,然後不去對半導體,手機,電腦,筆電課新關稅,那鬼要去美國設廠,所以接下來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美國科技業答應投資美國,然後在那邊建工廠,川普就會豁免關稅,如果沒有投資及蓋廠的企業就會被川普課關稅,這是最有可能的情況,最終川普的目的就是讓一些製造業回去美國,大家應該知道美國製造成本比較高,工人比較難搞,所以也不可能所有的製造都回到美國,這些美國科技業應該就是要把比較高價值的帶回美國,川普也知道建一個完整供應鏈至少要兩到三年的時間,如果川普在很短的時間去硬課重稅,最終倒楣的一定就是美國人及他自己,一些散戶還在那等川普公佈新的半導體及智慧手機關稅,其實根本不用等,最終一定就是答應投資美國的及有去蓋廠豁免,我這樣說好了,台積電的亞利桑那州廠今年可以生廠了,接下來還會再蓋五座廠,最快也要到2028年第二座廠才會好,2032年第三座廠才會好,川普如果現在就不分青紅皂白的課重稅,那台積電獲利就會衰退,就會減少資本支出,就更不可能在美國蓋廠了,不論是台積電的工廠或鴻海的組裝廠,至少都是要兩到三年以上才有可能量產的,還有一大堆零組件廠也要一起到美國才有可能形成完整的供應鏈,一切都是需要時間,川普能做的就是用關稅逼這些企業投資美國,重點是也要給這些企業時間去蓋廠及準備。
新聞說:川普說道:「我是一個很有彈性的人,我不會改變主張,但我很靈活。」他並強調,這些政策的最終目標是「讓美國邁向更偉大的位置」。 他也再次提及日前暫時排除智慧手機、電腦與晶片等科技產品的125%中國關稅,稱此舉對蘋果與輝達等美國科技公司有益。
對AI工具提問:目前美國海關是不是真的有豁免蘋果相關產品?我認為美國在上面說的這些產品是對中國課20%,對越南,印度,台灣課零,這個想法是否正確?
你的問題涉及美國當前對蘋果高階手機等科技產品的關稅豁免現況,以及對不同國家(中國、越南、印度、台灣)的關稅稅率是否如你所述(中國 20%,越南、印度、台灣 0%)。以下根據最新資訊(包括你提供的背景與公開資料)進行詳細分析,並釐清美國海關的豁免政策與稅率現況。
1. 美國海關是否真的豁免蘋果相關產品?
是的,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CBP)已於2025年4月11日發布公告,確認對包括智慧手機、電腦、晶片等電子產品豁免「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包括對中國的 125% 關稅與對其他國家的 10% 基準關稅。 這項豁免適用於蘋果的關鍵產品(如 iPhone、iPad、Mac、Apple Watch),以及其他科技公司的產品(如輝達的 GPU、台積電的晶片)。具體細節如下:
豁免範圍:
涵蓋 20 項商品編碼,包括:
智慧手機(8517 類,通訊設備)。
電腦與筆電(8471 類,自動數據處理設備)。
半導體與晶片(8541、8542 類,如 CPU、記憶體)。
平面顯示器、儲存設備(如硬碟、快閃記憶體)、半導體製造設備等。
這些產品免除 125% 的中國關稅與 10% 的全球關稅,追溯至2025年4月5日凌晨12:01生效。
對蘋果的影響:
蘋果約 90% 的 iPhone 在中國組裝,原本面臨 125% 關稅威脅(可能推高 iPhone 16 Pro Max 價格至 2000-2300 美元)。
豁免確保 iPhone、Mac 等產品短期內免受高關稅影響,維持價格穩定。蘋果近期從印度空運 600 噸 iPhone(約 150 萬支)至美國,顯示其積極應對關稅風險,但豁免降低此壓力。
臨時性質:
白宮與川普表示,這些豁免是「短期措施」,旨在給予企業(如蘋果、台積電、輝達)時間將製造轉回美國。
川普於4月12日提到,未來可能對科技產品實施「更有針對性的關稅」,具體細節將於週一(4月14日)進一步說明,但目前無新關稅取代豁免。
結論:美國海關確實豁免了蘋果相關產品(智慧手機、電腦、晶片等)的 125% 中國關稅與 10% 全球關稅,適用於所有進口來源(包括中國、印度、越南、台灣)。這對蘋果是重大利好,但豁免可能是暫時的,需關注後續政策變化。
2. 你對關稅稅率的看法是否正確?(中國 20%,越南、印度、台灣 0%)
你的想法——「美國對中國的蘋果產品課 20% 關稅,對越南、印度、台灣課 0%」——並不完全正確。以下逐一分析當前稅率,並對比你的假設:
對中國的關稅:
你的假設:中國製造的蘋果產品(如 iPhone)被課 20% 關稅。
實際情況:
根據 CBP 4月11日公告,智慧手機、電腦、晶片等電子產品目前免除 125% 的對等關稅與 10% 的全球基準關稅。
然而,這些產品仍受先前針對中國的 20% 關稅 影響,此關稅與中國在芬太尼貿易中的角色有關,於2025年初實施,且未被豁免。
因此,對於中國製造的 iPhone(約占蘋果 90% 產能),當前有效關稅確實為 20%,與你的假設一致,但這是芬太尼相關關稅,而非對等關稅。
成本影響:
以 iPhone 16 Pro Max(BOM 485 美元)為例,20% 關稅增加約 97 美元成本,占零售價(1199 美元)約 8.1%。蘋果可能部分吸收此成本,價格漲幅預計低於 5%。
對越南、印度、台灣的關稅:
你的假設:越南、印度、台灣製造的蘋果產品關稅為 0%。
實際情況:
越南:蘋果在越南生產部分 AirPods 與少量 iPhone 組裝(占比 <5%)。CBP 公告確認電子產品免除 10% 全球基準關稅,越南產品無其他特定關稅,因此當前關稅確為 0%。
印度:蘋果在印度組裝約 10-15% 的 iPhone(主要為 iPhone 14,15及16 系列)。CBP 豁免適用於印度進口的電子產品,且無額外針對印度的關稅(原計劃的 26% 關稅已因 90 天暫緩取消),因此關稅為 0%。
台灣:台灣主要供應晶片(台積電的 A18 Pro)與部分組件(如鴻海的機殼)。電子產品免除 10% 全球關稅,且無針對台灣的特定關稅,因此關稅為 0%。
確認:你的假設對越南、印度、台灣的 0% 關稅是正確的,這得益於 CBP 的豁免與暫緩政策。
總結稅率:
中國:20%(芬太尼相關關稅,電子產品免 125% 對等關稅)。
越南、印度、台灣:0%(免 10% 全球關稅,無其他特定關稅)。
你的想法基本正確,但需澄清中國的 20% 關稅來源(非對等關稅,而是芬太尼相關),且豁免適用所有來源,而非僅限越南、印度、台灣。
3. 對蘋果高階手機價格的影響
當前影響:
中國製造的 iPhone 受 20% 關稅影響,增加約 97 美元成本(以 BOM 485 美元計)。蘋果可能吸收部分成本,或將價格上調 3-5%(約 36-60 美元,零售價升至 1235-1259 美元)。
印度、越南、台灣的 iPhone 無關稅成本,價格穩定,具競爭優勢(如印度出口 iPhone 比中國便宜 20%)。
未來風險:
川普強調豁免為「短期」,可能推出針對科技業的特定關稅(如半導體專項關稅,計畫進行 Section 232 國安調查)。
若中國 125% 關稅恢復,iPhone 價格可能飆升 50-80%(至 2000 美元以上),但目前因豁免無此風險。
4. 為何有豁免?背景與川普策略
政策背景:
川普的關稅旨在推動美國製造(如汽車、晶片),但科技業高度依賴亞洲供應鏈(中國 90% iPhone 組裝,台灣 98% 晶片)。
高關稅恐推高 iPhone 價格(分析師估 2300 美元),引發通脹與消費者反彈,損及川普「降低物價」承諾。
蘋果、輝達等科技巨頭積極遊說(蘋果 CEO 庫克捐 100 萬美元給川普就職基金),促使白宮妥協。
川普靈活性:
川普強調「彈性」,豁免反映其平衡貿易保護與經濟穩定的考量。
白宮發言人 Karoline Leavitt 表示,豁免給予企業時間「在美國建廠」,如台積電亞利桑那廠(投資 1650 億美元)、蘋果承諾未來 4 年投資 5000 億美元。
5. 總結與回答
海關豁免:是的,美國海關已豁免蘋果相關產品(智慧手機、電腦、晶片)的 125% 中國關稅與 10% 全球關稅,追溯至4月5日生效,涵蓋 iPhone、Mac 等核心產品。此豁免為臨時措施,未來可能調整。
稅率確認:
中國:20%(芬太尼相關關稅),你的假設正確。
越南、印度、台灣:0%(免 10% 全球關稅),你的假設正確。
澄清:豁免適用所有進口來源,中國的 20% 為既有政策,非對等關稅。
價格展望:中國 iPhone 成本增約 8%,價格可能漲 3-5%;印度、越南、台灣產品無影響。長期需警惕豁免取消或新關稅(如半導體專項)。
6. 注意事項
政策不確定性:川普的「靈活」策略可能隨談判或政治壓力改變,需關注4月14日後續聲明(他承諾提供細節)。
數據依據:BOM(485 美元)與關稅基於拆解報告與 CBP 公告,實際稅基可能略高(500-550 美元),但結論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