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工業富聯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預計營業收入爲人民幣1590億元到1610億元,同比增長34.0%到35.6%;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爲人民幣52億元到53億元,同比增長24.4%到26.8%。雲計算業務板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過50%,AI服務器、通用服務器營業收入同比皆超過50%。通訊及移動網絡設備業務穩健出貨,有效實現對客戶的交付。
A大回答:今天鴻海旗下最賺錢的金雞母開出第一季獲利,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爲人民幣52億元到53億元,人民幣對台幣1比4.5元的話,第一季工業富聯賺238.5億元,比去年一季獲利172.2億增加了66.3億,獲利年增38.48%,如果直接用人民幣來比的話,年增24.4到26.8%,這種獲利表現就是營收有出來,獲利也有出來,不然前幾季工業富聯營收出來,獲利都沒有跟著出來,以2024年第四季為例,營收1727億,歸屬獲利80.76億,比2023年第四季營收1475億,歸屬獲利75.55億好5.21億,獲利年增6.89%,營收從1475億增加到1727億,營收年增17%,獲利才年增6.89%,感覺就是營收上去了,獲利沒有出來,2024年第三季營收1703億,獲利64.02億,2023年第三季營收1220億,獲利63.24億,營收年增39.59%,獲利才年增1.23%,2024年第二季營收1474億,獲利45.54億,2023年第二季營收1009億,獲利40.33億,營收年增46%,獲利年增12.91%,很明顯營收出來獲利沒有出來,但2025年第一季營收出來,獲利也跟著出來了,營收增加34到35.6%,獲利增加24.4%到26.8%,因為第一季人民幣又貶值,如果人民幣對台幣是1比4.5元的話,獲利年增會來到38.48%,第一季工業富聯的營收及獲利有受惠GB200而提升,工業富聯營收1610億人民幣的話,等於就是7245億台幣,鴻海第一季營收16422億,工業富聯營收大概佔了鴻海第一季營收的44.11%,去年第一季工業富聯營收1187億人民幣,等於5234億,鴻海營收13240億,工業富聯第一季營收佔了鴻海營收的39.53%,工業富聯獲利172億,鴻海本業營利367.5億,獲利佔了46.8%,今年第一季工業富聯的獲利算是很不錯的,但是現在市場所有的注意都被轉移到了川普關稅戰,川普二月初及三月初都有對中國加10%及20%的關稅,第一季工業富聯的獲利是沒有被關稅影響的,這也是之前我說的鴻海獲利第二隻腳,也就是AI伺服器。
新聞說:在今年3月底於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China 2025中,鴻海科技集團環保長洪榮聰於「綠色廠務國際創新論壇」中擔任開幕致詞嘉賓,並以「ESG浪潮下的半導體綠色生產變革」為題,分享半導體產業綠色轉型的契機。他指出,全球對環境永續的要求日益嚴格,半導體企業更應積極投入綠色創新,共同打造生態與產業兼容並蓄的新局面。洪榮聰引用Exyte公司數據指出,到2030年,全球6吋以上晶圓廠預計將超過900座,年碳排量高達1.7億噸,年用電量達1880萬億度,耗水則達10億立方米。為了因應這樣龐大的環境衝擊,他強調唯有落實碳中和目標,透過技術創新與分門別類的減排策略,才能在享受半導體科技帶來的便利生活同時,也守護地球生態。年參展的綠色廠務相關企業超過百家,包括多家全球五百強企業也受邀參與論壇,分享在減排、能源效率、水資源循環及AI應用等領域的最新解決方案。洪榮聰特別指出,這些成果有助於將「環保愛地球的最後一哩路」延伸至全球每一家半導體製造商,推動全產業鏈的綠色升級。針對難以避免的碳排放問題,洪榮聰透露,鴻海已正式跨足碳捕捉技術領域,致力應對全球每年80億噸二氧化碳的捕捉需求。隨著全球朝2050年淨零排目標邁進,預估碳捕捉技術將帶動15兆美元的投資規模。他表示,半導體產業在耐腐蝕材料、特殊氣體反應、真空與高壓容器等方面的深厚技術,正是碳捕捉發展的關鍵,鴻海也已開始與英國CCS設計領導企業Pace合作,聯手開發全球首創的化學注入單元,用以去除二氧化碳流中的腐蝕性雜質,克服CCS普及應用的最大障礙,提升整體效能與安全性。洪榮聰最後呼籲,半導體協會綠色生產委員會與產業各界,應以ESG與創新技術為核心,展開跨領域合作,共同構築全球永續發展的綠色製造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