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2年4月18日 星期一

4月18日!網友一直等股市崩盤最終的結果!

網友說:買了股票才開始研究公司,以前鴻海被稱為老人定存股,並沒有在我的投資組合裡,雖然不太懂基本面但是感覺,鴻海是賺錢的呀,為什麼比起台積電、聯發科,鴻海的股價這麼委屈,原來是當時鴻海被四大外資修理了。在PTT搜尋文章發現只要主題是鴻海就有酸民開始酸,剛好有酸民在酸A大時,有人解釋A大對鴻海基本面的分析媲美投顧公司報告,這讓我開始對A大產生好奇,接著在網路搜尋到Mobile01那棟a大從宏碁到鴻海的投資討論串,我花了三天連假看完整個討論串,接著再把這個頻道所有影片看完後決定全力投資鴻海。十年前我參考網路上各種投資達人的選股方法組出一份自己的投資組合,個股和股價有興農13元、櫻花15元、新巨23元、大統益50元、寶雅55元、正新65元、台積電88元、中華電90元,當初準備用來投資的錢在美元保單,因為一直在等進場,結果複利滾十幾年至今扣掉本金和匯損連一台休旅車都買不起。如果我是進場存股,至今雖然不是財富自由,至少工作可以自由選擇。現在每當我自己對重壓鴻海的決定開始動搖,除了打開A大的頻道看影片,也會看看這張十年前的投資組合健全我的心理面。

A大回答:股市就是經濟,一般來說經濟是會隨著時間而成長的,政府目標是經濟成長加通貨膨脹並行,簡單點就是,通貨膨脹就是把錢變小,如果一些人不讓錢流通,那就處罰那些一直把錢捏在手上的人,讓他們手上的錢購買力愈來愈少,經濟成長就是為了讓人與人交易更熱絡,去抵消通貨膨脹,這樣才會有源源不絕的人彼此付出勞動力,公司手上的資產會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推移而累積愈來愈多,公司的價值當然就愈高,當然前提是公司要能永續經營,一般人喜歡挑一些成長股,所謂的成長股大部份都是小型股,就是因為公司規模小才容易成長,以鴻海這樣一年營收做到六兆的公司,已經是大型股,穩健股了,這種公司已經具備經濟規模,想要大幅的成長困難度就很大,以鴻海一年賺10%配出5%,另外5%會滾進資產中,公司至少一年營收、獲利要成長5%才能維持R.O.E的增加,白話文就是當初淨值80元,一年賺8元,R.O.E就是10%,當淨值來到100元,賺10元,那R.O.E一樣是10%,當公司的規模愈大時,如果目標產品已經飽和,很難做到R.O.E繼續增加,以鴻海來說,NB、PC、伺服器,手機已經飽和,隨著鴻海資產愈來愈大,營收、獲利也要愈來愈大,這是有難度的,所以才會引出F3.0(轉型升級),去瞄準未來產業的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這些是未來的趨勢,而且複合成長率夠大,營收也夠大,足以應付鴻海2025年後,淨值來到120元,一年賺12元的規模,如果這些未來產業起來,R.O.E就會變高,只要R.O.E來到15,淨值120元,一年就能賺18元,很多人一直不能理解鴻海賺10元配5元的用意,一直覺得廣達,仁寶,緯創,中華電信這樣賺多少配多少比較厲害,時間只要一拉長,就會知道差別在哪,鴻海三年前淨值83元,一年賺8.3元,三年後淨值100元,一年賺10元,其實就是透過累積的淨值賺來的,目前的F3.0(轉型升級)還沒有開始,所以僅能透過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讓鴻海淨值增加的同時,保持相同的R.O.E。NB、PC、伺服器,手機已經飽和,鴻海如果單純靠這些產業賺錢,那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賺10元,配10元,反正NB、PC、伺服器,手機飽和,衰退的幅度也不大,每年賺8元還是可以的,但因為想要賺的更多,所以配出一半出來,另外一半拿來繼續賺,這兩年鴻海淨值增加了17元,獲利增加了1.7元,明明NB、PC、伺服器,手機已經飽和了,為什麼獲利能隨著資產增加而增加呢?那就是劉董提出的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有了成效,只是大部份的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件事,若是靠原來的事業群,未來想要資產愈來愈大,還能保持一樣的獲利,那挑戰就會愈來愈大,所以才會去找複合成長性很高的電動車、數位醫療及機器人,在佈局這些未來產業時,核心技術的半導體,5G、AI也要佈局,這些東西毛利率比較高,而且在未來產業會用到,所以鴻海的獲利愈來愈高是正常的,淨值愈來愈高也是正常的。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