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驗證一下鴻海本業子公司及業外子公司的實際獲利情況,這有助於我們未來在推算鴻海本業及業外會更快及更精準一些,就驗證佔比較大的本業子公司工業富聯,鴻驣精密,智富康,及業外重要關子公司夏普,鴻準及臻鼎,這些子公司大概就是能看出本業及業外的五成獲利左右,驗證六間就能知道一家幾百間子公司的鴻海獲利五成情況,這算是很值得的一項功課,來複習一些這幾天我們查到鴻海子公司獲利及營收狀況,鴻海本業及旗下子公司都開的差不多了,鴻海第三季營收18537億,工業富聯營收佔7663億,獲利288億,鴻驣精密佔375.8億,獲利21.7億,富智康佔735億,獲利1.71億,合計佔8763.8億,加上去年第三季亞太電信還在本業,今年第三季則已經賣給遠傳了,少虧12億等於是賺12億,目前已知的本業子公司比去年多賺了38億,鴻海去年第三季本業獲利461.5億,鴻海今年第三季光工業富聯,鴻驣精密,富智康三家的獲利就比去年多38億了,鴻海第三季營收18537億的營收已經有8763.8億的營收已經開出獲利,也就是311.41億,這311.41億已經是保底的獲利了,去年第三季鴻海開出工業富聯,鴻驣精密,富智康的營收是6368億,獲利273.36億,去年第三季本業營利461.5億,代表去年第三季剩下的營收9063.65億可以貢獻188.14億,營利率大概是2.07%,我們把這個營利率帶到今年第三季,也就是把鴻海第三季剩下的營收9773.2億用營利率2.07%帶進去,會得到202.3億,這樣鴻海第三季本業營利就會是513.7億。業外關聯企業及合資最重要的三間子公司也開出來了,夏普賺59億,臻鼎-KY賺33.53億,鴻準賺11.89億,很明顯就是比去年第三季表現的更好。
廣告區
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11月17日!鴻海第三季財報本業及業外驗證!
鴻海第三季財報出來了,我們來驗證一下工業富聯,富智康及鴻驣精密的獲利情況吧,會有一些新來看我文章及影片的人覺得我都在分析主力籌碼面,消息面還有一些自我心理面,覺得這個算是心靈雞湯文,其實你可以去看我之前的影片,也就是鴻海每一個月開營收及開財報的前後,我都會推測及驗證鴻海子公司的獲利情況,還會把這些子公司的營收及獲利都相加起來,當你常看我這樣去累加鴻海子公司的營收及獲利時,時間只要拉長,你也會知道鴻海的獲利都是從哪來的,會有一些半吊子說鴻海的財務很不透明,我就只能在他的頭上貼一個弱字,鴻海的財報明明就是公開透明,我從鴻海子公司開出來的財報就能推測出鴻海的獲利範圍了,自己對鴻海的組織架構不了解或是很懶惰,就把自己的無知說成鴻海財務不透明,這就是一般酸民及魯蛇會有的狀況,大家看我每一季能推測出鴻海獲利的範圍,我還是會每一季的去推測及驗證,目的也是很簡單,對中長線價值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基本面,產業面,昨天我去列出AI概念股的營收及獲利增加情況,這就是為了知道未來AI伺服器對鴻海及AI概念股的貢獻程度,也從AI概念股的營收及獲利知道目前AI伺服器的供給及需求是否緊張,昨天我們的結論是目前AI伺服器還是供不應求,AI概念股都還處在雞犬升天的情境,今天我們就針對鴻海子公司獲利做一個驗證,第三季我們從工業富聯財報得知第三季獲利應該是288億,去年第三季應該是274億,實際鴻海認列工業富聯的獲利是293.74億,比我們估的多了5億,多的這五億就是台幣及人民幣之間的差別,我是用比較保守的六十日線去估的,也就是1元人民幣能換4.51元台幣,鴻海用的人民幣匯率看起來是比六十日線更好的,鴻驣精密我們估第三季是21.7億,去年第三季是16.9億,實際上開出來的是21.79億,我是用1美元換32元台幣,一樣是用六十日線,這部份看起來就是很正常,富智康我們估第三季是1.71億,去年賠6.48億,實際上開出來是1.69億,工業富聯第三季賺293億,富智康賺1.69億,鴻驣精密賺21.79億,合計賺316.48億,鴻海第三季本業營利547.7億,這三家子公司佔鴻海獲利57.78%,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去追蹤這三家鴻海子公司獲利的原因,知道這三家公司的獲利,等於就是知道鴻海六成左右的獲利了,當初我們把這三家以外的營收9773億用營利率2.07%帶入,這樣會得到202.3億,事實上鴻海剩下的9773億能得到231.22億,營利率是2.36%,所以AI伺服器有讓鴻海的營收營利率更高一點,有一個最重要的事,那就是本來市場認為鴻海AI伺服器的營收都在工業富聯,所以他們就直接去買工業富聯就好了,因為工業富聯股本小,法人會覺得工業富聯在AI伺服器純度比較高,但經過了第二季及第三季後,我們應該是能確定鴻海並沒有把所有AI伺服器的獲利都放在工業富聯上,現在三大法人想要吃到鴻海AI伺服器的商機,那就只能來買鴻海母公司,而不能再去買工業富聯了,工業富聯的股價淨值比一直比鴻海高出很多,都來到股價淨值比四倍,鴻海的股價淨值比才1.79倍,現在確定AI伺服器的獲利是在鴻海母公司中,那三大法人之後就只能乖乖的來買鴻海,而不能投機取巧的買工業富聯了。
業外關聯企業及合資最重要的三間子公司也開出來了,夏普賺59億,臻鼎-KY賺33.53億,鴻準賺11.89億,鴻海財報上夏普是賺47.32億,鴻準是賺9.43億,臻鼎賺45.71億,很明顯鴻海是用鴻準的稅後獲利9.44億,臻鼎也是用合併稅後獲利的47.51億,鴻海持有夏普佔34%,持有鴻準佔29%,持有臻鼎佔32%,這些子公司的獲利不是全部屬於鴻海的,這也是為什麼鴻海業外關聯企業第三季獲利僅有41.71億,不然光夏普,鴻準及臻鼎三家獲利就100億了,還有一業佔比較小的業外子公司,以比例來說,夏普貢獻16億,臻鼎貢獻15.2億,鴻準貢獻2.73億,這三家貢獻就佔了33.93億,等於是鴻海第三季業外關聯合資子公司獲利41.71億的81.35%,這三家重大關聯子公司就佔了鴻海業外關聯子公司的八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每一次都只看這三間,因為看這三家就能知道業外關聯企業八成的獲利,比看本業工業富聯,鴻驣精密,富智康六成還要高,大家應該知道鴻海沒有百分之一百持有工業富聯,僅持有84%,工業富聯賺293億中,有46.88億是不屬於鴻海的,所以鴻海會在非控制權益扣除,第三季非控制權益合計扣除了60.2億,光工業富聯一家就佔了非控制權益的78.77%,所以工業富聯獲利出來後,大家非控制權益會扣掉多少,我們也都會知道,大家看光研究六家公司的財報就能知道鴻海本業六成獲利,還有業外關聯八成獲利,還能知道八成的非控制權益,這也是為什麼我常常會去關注這六家公司的財報,剩下的業外關聯就僅是錦上添花。
大家應該有發覺到鴻海上一季的淨值110.12元,這一季賺了3.55元,結果淨值跳升到115.16元,之前我們在追蹤鴻海主力籌碼時,我們有注意到鴻海的股票多出28127張,這就是幾年前鴻海發行可轉換公司債,買可轉換債的投資人看到鴻海股價漲上來到170到200元,他們就選擇把可轉換債換成股票,幾年前鴻海淨值100元,可轉換債的價格163元,投資人把可轉換債做了一個轉換,鴻海等於就是印28127張的股票出來,然後就不用去還當初的可轉換債了,這時就會出現溢價,這些溢價就會進到鴻海的資本公積發行溢價這項,上一季這一項是896億,這一季跳升到933億,等於就是多賺了37億的淨值,這些直接就是轉換成鴻海的淨值,等於就是每一股多賺了0.266元,就是淨值多了0.266元,所以大家不要以為可轉換債是什麼壞事,鴻海前一陣子發行可轉換債價格300元,如果五年後鴻海股價到350元,持有可轉換債的人又進行轉換,大家就會發覺鴻海的淨值賺到更多,很多散戶其實是不懂配股票及不配股票的不同,在2017年之前,鴻海是會配股票,所以會讓股本愈來愈大,每年一張配個100股,120股,150股或200股,當鴻海配股票配的愈多,那股本就會愈來愈大,當股本愈大,獲利也要愈多才能維持一定的每股獲利,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舉個例,股本100億,每年能賺100億,一股發行是十元,這樣等於是每股獲利10元,當公司配股票,我用極端一點的例子,也就是一張配一張,股本變大成200億,一年一樣是賺100億,這樣每年的每股獲利就從賺10元變賺5元,對股東來說,你原本一張股票變兩張,一股本來賺10元,現在變賺5元,這樣等於是一樣,之前鴻海就是因為會配股票,股本一直變大,所以股價才會一直在70到90元,獲利也才會一直在8元左右,因為鴻海配股票太多年了,很多投資人都習慣鴻海會配股票,也習慣了股價在70元到90元之間整理,當初我看到鴻海不再配股票,我就和大家說鴻海之後的淨值會愈來愈高,獲利也會愈來愈高,股價自然也會愈來愈高,很多人當初是聽不懂的,他們眼中就僅有股價會在70元到90元之間整理,他們不知道鴻海之前因為會配股票,所以淨值才不會變大,獲利也不會變大,後面不再配股票時,淨值會變大,獲利自然也會變大,我和大家說,當初郭董說鴻海股價200元,其實本來很容易就能達成,之所以一直沒有達成的原因是之前會一直配股票,大家想一件很簡單的事,鴻海股本如果因為配股票從一張變兩張,那股價在90元等於就是變180元了,後面鴻海不再配股票時,我就和大家說鴻海獲利愈來愈高,股價愈來愈高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幾年後也許還是有一些人聽不懂,不過沒關係,鴻海的股價及淨值會教懂你的,鴻海的淨值從2017年的62元變到現在的115元,等於也是一間鴻海變兩間鴻海,如果這六年鴻海還是一樣一直配股票,那鴻海的獲利不可能會從8元變十幾元,淨值也不會從62元變115元,鴻海單純就是換了一個方法,也就是不配股票,讓淨值及股價顯現出來,鴻海如果持續不配股票,再六年後,鴻海的淨值就會變到180元,等於是一間鴻海變三間,獲利也會從8元變20元,大家看到鴻海300元,400元,500元,我是不懂這有啥好奇怪的,一家能一直賺資產10%的公司,股價愈來愈高,獲利愈來愈多,這到底有什麼好不相信的,六年前我就和大家說你買了股票抱著,六年後贏的我們一人一半,賠的算我的,我那時都知道鴻海六年賺六十元很正常,有三十元會配給你當股息,有三十元會流到淨值,當淨值從83元變115元,你和我說鴻海股價還會在70元到90元,你是在說給鬼聽嗎?這種感覺就是你定存有200萬元,我用100萬向你買,你要不要賣,這種情況下你會認為我是瘋子,但在股票市場時,你就會覺得淨值120元,股價該在100元,聽了我就覺得好笑,到底是有多傻多天真。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