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廣達如預期的落後補漲,不過近期很明顯投信在賣超廣達,大家看三大法人持有明細就會知道,廣達很多股票是被台灣的高股息ETF及ETF買上去的,當看到投信在賣廣達時,很有可能就是高股息ETF及ETF在調整廣達的持股,外資群持有廣達的比例26.6%,結果廣達開法說會時是用全英文解釋第二季,第三季公司財報及展望,相較別的公司就是對散戶不友善,廣達的籌碼有很大一部份是在董事長林百里手上,林百里直接持有廣達10.76%,透過千宇投資公司持有14.82%,光林百里一個人就持有廣達25%了,這時會有人說為什麼要透過投資公司持有廣達呢?一般會想要透過控股公司持有股票,很大的原因是為了避稅,對投資公司來說,每年的股息不一定要繳稅,如果你是直接持有公司,那每年領到的股息就會先繳二代健保及納入所得稅,這時會有人說那大戶不就都用投資公司就好了,其實投資公司也是有壞處的,例如林百里透過千宇投資公司持有廣達,這幾年廣達股價從60元漲到300元,只要林百里一賣廣達,中間的差價就是跑進投資公司的收入,這部份就是要繳稅,所以林百里只要缺錢,一定就是先賣手上直接的持股,因為這些部份賣出得到的差價是不用繳稅的,了不起就是付一點的交易稅及手續費,這有一點扯遠了,之所以高股息ETF喜歡持有廣達,原因是廣達會配出比較高比例的獲利,就會讓公司變高股息,但隨著廣達股價來到三百多元,今年前三季賺11.37元,了不起今年就是賺16元,配出七成獲利的話,股息會是11.2元,以股價300元來計算的話,股利率僅有3.73%,這些高股息ETF持有廣達已經不可能有什麼高股息了,廣達每年配出3.73%的股息給高股息ETF,大家覺得高股息ETF能配8到12%給投資者嗎?大家要記得一件事,明年廣達也是會出貨GB200機櫃型AI伺服器,這是吃資金怪獸,廣達明年敢不敢配出七成獲利,這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只要高股息ETF把手上的廣達賣出,大家就會看到廣達的股價下跌,很多散戶喜歡買廣達,我就問一句,你可能連廣達法說會都聽不懂,廣達是用全英文的法說會在報告財報及展望,對台灣本土的投資者還是相對不友善,鴻海就是用中文的方式報告每一季的財務報表,我個人覺得台積電外資群持有比例73.5%,台積電基本上就是外資的持股了,這種公司用英文法說會還有道理,外資群才持有廣達26.6%,我是不懂有啥好用英文法說會去討好外資的,有一些散戶在投資公司時,也許不會去聽法說會,不過我投資時是會每一季都聽鴻海的法說會,而且會聽幾十遍,這樣我才會知道鴻海的財務及展望,我相信很多人去聽廣達的法說會會相對的吃力,不過很多散戶在投資公司時是不會去聽法說會的。 最近大家應該有發覺緯創股價變強勢了,原因也很好懂,因為三大法人買了一大堆的緯創,從最早三大法人是先去炒廣達及緯創,把這兩檔當成AI概念股的指標,不過隨著AI伺服器的量愈來愈大,三大法人就開始把目標轉移到鴻海及廣達,把緯創放在冷凍庫好一陣子了,市場看到資金往鴻海中跑,自然就會賣掉緯創去買鴻海,這就會使得三大法人比較容易買到很多的緯創,最近三大法人賣了廣達及鴻海,資金進去炒緯創,不過我和大家說,緯創股本僅有三百多億,不可能去吃下廣達及鴻海裡面的資金,所以比較有可能的情況是市場把鴻海及緯創當成指標股,接著把廣達冷凍一陣子,如此一來,鴻海,廣達及緯創都有當過指標股,也都有被冷凍過,對三大法人來說,當他們在炒廣達及緯創時,鴻海中的散戶會受不了的跑進廣達及緯創,這樣三大法人就能把股票出給散戶,當散戶在廣達及緯創很有信心時,三大法人就去拉抬鴻海,這樣廣達及緯創的資金就會移到鴻海,接著就以鴻海及廣達當指標股,緯創中的散戶看到鴻海及廣達這麼強,緯創像屎一樣時,就會跑進廣達及鴻海,這時三大法人就能買到足夠多的緯創,但AI概念股需要兩個指標股,目前來看廣達會先被丟到旁邊去,把鴻海及緯創當指標股,大家看三大法人近八周在緯創的進出情況,外資群買超緯創36314張,買超10398張,買超49842張,買超11308張,買超55595張,買超3664張,賣超14231張,買超24352張,合計買超177242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248324張,三大法人買了一大堆緯創後,自然就是會讓緯創股價變的比較強勢,如果鴻海及廣達股價也很強勢,那怎麼會有人去買三大法人手上的緯創,所以前一陣子就去打壓及摜殺鴻海及廣達,外資群及主力一邊賣時也能觀察鴻海及廣達哪一檔散戶比較有信心,目前看起來是鴻海裡面的股東比較有信心,而且鴻海12月份就要出貨GB200了,明年GB200就要大量出貨,當三大法人確定後,之後就會選擇鴻海或廣達其中一檔出來當指標股,目前看很有可能就是緯創及鴻海會成為接下來的AI概念股指標股,緯創能當指標股是因為三大法人買了一大堆,鴻海則是GB200第一個出貨,鴻海中的股東也相對有信心,重點是廣達已經當了很久的指標股,總是要換人當一下,不然廣達中的股東一直自信心爆棚,這樣也拐不到緯創中,大家如果覺得不可能,那我就問大家一句,如果你是買了24.83萬張的外資群,你希望別人買你手上的緯創,那你會怎麼做,大家記得一件事,會去買台積電,台達電,聯發科的人,他們是看不起AI概念股這些低毛利率的,所以對三大法人來說,會買AI概念股的人就是那些人,也就是會去買鴻海,廣達,緯創,英業達的這些人,如果三大法人買了一大堆緯創,賣了很多廣達及鴻海,然後還讓鴻海,廣達,英業達也很強,那鬼要去買他們手上的緯創,但三大法人也不能僅讓緯創一檔強,畢竟一個族群只有一檔上漲,這是很危險的事,還是得要有雙指標,之前三大法人就是拿緯創及廣達當指標股,後面變鴻海及廣達當指標股,現在拿鴻海加緯創,這也是很合情合理的,畢竟鴻海是第一家出貨GB200的公司,而且在GB200擁有比較多高毛利率的關鍵零組件生意,廣達也強太久了,把廣達中的散戶趕到緯創中,這還是有機會的,外資群及主力前一陣子是有把鴻海及廣達中的散戶都趕到緯創中,不過到後面一定會選兩檔出來當指標股,現在三大法人買了緯創這麼多,所以短時間緯創一定是指標股的其中一檔。
以今年三大法人買超AI概念股的情況來說,外資群賣超廣達兩千張,投信買超3.37萬張,自營商買超7170張,三大法人買超3.88萬張,外資群賣超緯創2.8萬張,投信買超4萬張,自營商買超2.38萬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3.59萬張,外資群買超鴻海8.22萬張,投信買超9.47萬張,自營商買超3.43萬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21.1萬張,雖然今年以來三大法人買超緯創及廣達的張數差不多,不過以近八周來看,三大法人是買超緯創24.83萬張,所以接下來會偏多操作緯創的機率比較大,今年以來廣達上漲33.18%,緯創上漲26.27%,鴻海上漲101.44%,今年鴻海上漲的比較多,不過緯創及廣達去年分別上漲了235%及210%,鴻海去年才上漲了4.6%,鴻海最早股價是贏緯創及廣達的,後面被緯創及廣達超車,今年鴻海先對緯創超車,接下來就是要去超車廣達,大家要記得一件事,市場一開始先去炒緯創及廣達,這是因為這兩間公司的營收規模比較小,去年AI伺服器僅佔鴻海二十分之一,所以市場覺得這對鴻海來說微不足道,今年鴻海AI伺服器是營收的十分之一了,所以先去超車緯創,明年鴻海的AI伺服器有可能來到五分之一,大家看廣達目前的伺服器是佔總營收五成,AI伺服器又佔伺服器的五成,所以AI伺服器目前佔廣達的總營收是兩成五,也就是四分之一,緯創今年如果扣除緯穎後,AI伺服器大概就是佔總營收的一成,和鴻海是差不多,所以明年鴻海AI伺服器的營收佔比和廣達差不多時,鴻海股價再去超車回來也是合情合理的,這就僅是時間差而以,原本緯創及廣達是以營收小佔優勢,不過AI年複成長率這麼大,大家應該是能接受產業要龍頭才具競爭力,後面AI年複成長率很高,AI伺服器佔鴻海的營收比例愈大,這時緯創及廣達就準備閃旁邊去了,這就和之前ICT產業一樣,之前鴻海的股價之所以能贏緯創及廣達,那就是鴻海在ICT產業佔絕對的優勢,也就是規模夠大,後面AI伺服器起來,一開始自然就是營收小的會佔優勢,因為吃一點就能得到不少的營收及獲利,不過隨著時間一年又一年的過去,最終一樣是具經濟規模的會勝出,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之後鴻海的股價會再去超車廣達的原因,去年我就說鴻海的股價該比緯創及廣達高,會有一些散戶看著鴻海股價100元,緯創股價150元,廣達股價250元覺得不可能,現在有人會懷疑鴻海股價比緯創高嗎?應該不會懷疑了,現在大部份的人不相信鴻海股價會比廣達高,那是因為目前鴻海股價210.5元,廣達股價299元,明年你看到鴻海股價350元,廣達股價280元,然後維持個半年,你就不會再懷疑鴻海股價該比廣達高了。
新聞說:泰國PTT傳考慮中斷興建和鴻海合資的電動車工廠,泰國國家石油集團(PTT)和台灣鴻海(2317)正在泰國興建一座電動車(EV)組裝工廠,原先計畫以中國車廠為主要客戶,不過傳出因中國車廠擴大自家生產,因此PTT考慮中斷該座電動車工廠的興建計畫。日經新聞23日引述泰國多家媒體的報導指出,關於PTT攜手鴻海在泰國興建中的電動車組裝工廠、PTT正考慮中斷興建計畫。該座工廠原先規劃在2024年完工,不過因電動車需求放緩、加上中國車廠擴大自家生產,因此被迫修正興建計畫。該座工廠位於泰國東部春武里府(Chonburi),由PTT集團旗下EV公司Arun Plus和鴻海合資設立的Horizon Plus在2022年動工興建。報導指出,該座電動車工廠總投資額為370億泰銖(約1,670億日圓),規劃的初期年產能為5萬台,主要將以中國企業為中心、幫沒有在泰國設有生產據點的車廠代工生產電動車。不過因泰國電動車銷售放緩、加上越來越多中國車廠自行在泰國進行生產,無法確保客戶預估是中斷興建的原因。相關細節會在12月中旬前決定。據報導,PTT正展開交涉、希望鴻海能主導電動車組裝事業,而目前PTT對Horizon Plus的出資比重為60%、之後可能會演變成解除資本合作關係。據熟知PTT電動車事業的日系企業幹部指出,「今後可能不是組裝,而是會專注於電池、充電設備事業」。
A大回答:一些外資群及主力都喜歡用傳,昨天台積電也有傳出蘋果A20晶片「分手台積電」換找Intel代工,今天則是傳考慮,這個就更搞笑了,加了兩個不確定的字眼,傳就算了,還考慮,這種感覺就像是,傳我考慮要去買帝寶,傳都已經夠瞎了,還要加考慮,大家記得一件事,鴻海已經找到未來的成長動能了,也就是AI伺服器,所以在電動車的壓力就變的相對的小,我這樣說好了,鴻海每年會賺資產的10%,配出5%,另外5%流到淨值比持續的賺錢,如果鴻海沒有新的成長動能,那鴻海的淨值愈來愈大,獲利不會增加,那股東權益率會變差,現在AI產業年複成長率這麼大,鴻海每年淨值增個5到6%,AI產業每年能成長四成,近七個月來說,AI能像給鴻海營收兩到三成的成長,鴻海每年的營收只要能增加5到10%,獲利增加5%,這樣就能為新增淨值找到獲利,AI產業到2031年都能為鴻海提供成長動能,現在傳統車廠還在那撐,這對鴻海來說壓力就沒有這麼大,鴻海可以每年一直賺進AI產業的錢,一邊等著傳統車廠認輸,傳統車廠每撐一年,就會燒掉不少的錢,對鴻海來說,每一年還是能因為AI伺服器強勁的成長,所以新聞及媒體用電動車去打擊鴻海,這效果就變的不大,今年市場用蘋果手機去打擊鴻海,這還是有一點效果的,畢竟鴻海的消費智能佔到50%,不過到了明年,雲端網路及消費智能就會差不多,這時再用蘋果手機去打擊鴻海就會變的沒什麼用,因為蘋果手機賣不好的話,了不起就是差個5%左右,蘋果手機還是會有基本的用戶,當雲端網路營收變大後,鴻海就有新的成長動能,就不會因為蘋果手機而被打擊,不然常常就來一個屎上最弱分析師在那說蘋果銷售衰退12%,結果蘋果營收開出來還成長,真的就是來搞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