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11月19日!戴爾領先業界推出第一台GB200!

新聞說:輝達GB200出貨了,台鏈歡呼,不畏市場雜音,輝達地表最強AI晶片-GB200的NVL72機架開始出貨,戴爾執行長麥克戴爾18日宣布,DELL領先業界推出第一台採用Blackwell系列GB200 NVL72伺服器機架,並提供液冷散熱解決方案,出貨予雲端基建新創公司CoreWeave。法人指出,近期B系列出貨不順的雜音很多,散熱問題更甚囂塵上,但DELL鳴槍起跑,可望帶動供應鏈拉貨潮,包括組裝廠緯創及英業達、散熱廠台達電及奇鋐、機殼廠勤誠、滑軌廠川湖、連接器廠貿聯-KY及快接頭廠富世達等可望受惠。Michael Dell稍早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表示:「全球第一台採用輝達GB200 NVL72伺服器機架的超級電腦已經出貨。我們滿心期待將戴爾水冷式PowerEdge XE9712系統出貨給CoreWeave。AI火箭將大力推進。」總部位在美國紐澤西州的CoreWeave是雲端基建新創公司,專門為企業提供雲端運算平台來執行AI運算,大股東包括輝達、Coatue、Magnetar、Altimeter資本公司等。受惠AI需求激增,輝達加快產品推出速度,NVL72伺服器搭載72個Blackwell晶片,平均單價(ASP)約300萬美元,一台機架約新台幣9,700萬元。業者指出,過去CoreWeave在輝達H系列的L10、L11伺服器整機系統及整機櫃訂單有不小比重來自Supermicro和技嘉,此回,該公司宣布推出全球首個NVIDIA GB200 NV72的L11整機櫃式AI伺服器,則向戴爾下單採購。供應鏈業者認為,輝達作為CoreWeave的主要投資者之一,在其購置GB200系列產品的訂單配置中亦具有一定主導性。但不論CoreWeave此回及後續訂單轉單與否,對同時身為Supermicro(美超微)及戴爾之主要伺服器供應商的緯創來說,都仍扮演客戶的重要委外ODM廠。以戴爾今年的釋單比重來看,緯創仍穩占達3成以上比重,鴻海則約在25%到接近三成占比,至於英業達則多維穩在兩成到25%左右。目前輝達GB200 NVL72伺服器機架成顯學,NVL36則退出主流,而Dell PowerEdge XE9712透過 NVIDIA GB200 NVL72解決方案擴充了Dell AI工廠的目的。

A大回答:昨天外媒報導,輝達Blackwell伺服器機櫃出現過熱問題,輝達要求供應商變更設計,但客戶擔心安裝會趕不上新的資料中心運作時間,引發市場熱議,劉董在第三季法說會上都提到在AI伺服器領域,鴻海幾乎是唯一一個可以提供全供應鏈服務的廠商。GB200機櫃的液冷系統,涵蓋了CDU設備及UQD、Manifold和Cold plate等零組件。在10月初的鴻海科技日,我們除了展示完整的液冷機櫃,包含水對氣、以及水對水之外,也展示了因應不同流速的快接頭,也就是UQD。而這些UQD、Manifold還有Cold plate 等液冷關鍵零組件,都是運用我們長久累積下來,在精密加工的優異能力,才能做到以及確保零組件的良率與品質。更重要的是,我們在GB200的液冷系統上,有非常高的市佔率,這樣將會更有機會,把這些液冷的關鍵零組件,整合到客戶的產品中。我們已經送樣給客戶,目前已經陸續通過客戶的認證,這一部分不會有什麼問題。我們預期這些零組件在2025年將會有不錯的貢獻,劉董也才剛說完GB200已經送樣給客戶,也通過客戶認證了,結果一些空方因為自己賣了AI概念股,所以張嘴就敢說GB200機櫃過熱,我看熱的不是GB200的機櫃,而是他那小腦袋,股市本來就是謠言最多的地方,一些短線客,投機客,當沖客,主力或外資群,他們為了短線操作順利,就會用一些謠言去打擊公司,讓公司股價朝他們想要的方向前進,外資群及主力手上又有籌碼,他們在放這些垃圾新聞時,還能同時用籌碼去摜殺股價,不過摜殺鴻海股價最終能不能成功,那就是取決在鴻海中股東的素質,如果鴻海的股東是由無知的人組出來的,動不動聽到謠言就在那快逃,那確實外資群及主力一邊放利空,一邊拿股票摜殺能讓鴻海股價崩跌,不過要是鴻海中的股東素質很好,看到三大法人在那摜殺時不但不賣,還趁機會一直撿便宜,那最終三大法人手上沒股票,鴻海GB200又開始出貨,毛利率,營利率及獲利又持續增加,那最終三大法人就只能乖乖跪下來高價買回,三大法人想要賤賣手上的持股,這一點沒有人能阻擋得了他們,他們想賣多少是他們的自由,鴻海中的股東會不會自我心理面崩潰的人踩人,那就是三大法人偏空操作會不會成功的關鍵,我個人是覺得,鴻海中的股東也不是吃素的,大家都知道GB200要出貨了,明年鴻海營收及獲利會大幅的增加,三大法人在那玩這種把戲,單純就是讓人看笑話的。

新聞說:高雄黃線Y15站聯開案,鴻海得標,將投資150億元開發,興建兩棟辦公、餐廳、商場、企業安家宅,並與捷運Y15站其中1個出入口共構、與高雄港旅運中心間立體連通系統,但這並不是科技業投入大型開發案首例,IC 設計大廠聯發科 2022 年取得高鐵新竹站專二區開發經營權,已在今年元月正式開工,預計於 2027 年落成。其中,辦公室將以鴻海科技集團打造「高雄亞灣鴻海旗艦總部」的科技產業領航地標,預計引入就業機會約3,000人,每年可創造約200億元產值經濟效益。高雄捷運局19日表示,高市府捷運工程局辦理「高雄市大眾捷運系統黃線Y15站土地開發案」,經過評選作業,確定由鴻海精密工業公司,獲選最優申請人,取得該案投資權。捷運局說,該案預估總投資金額150億元,開發量體規劃為地上兩棟分別為45、32層的辦公、餐廳、商場、企業安家宅,並與捷運Y15站其中1個出入口共構、與高雄港旅運中心間立體連通系統。該局表示,新建辦公室的空間,將成為鴻海科技集團「高雄亞灣鴻海旗艦總部」的科技產業領航地標,預計引入就業機會約3,000人,每年可創造約200億元產值經濟效益。捷運局說,Y15站開發用地面積3,433坪,位於苓雅區海邊路的特定經貿核心專用區(二)土地,建蔽率60%,容積率630%,鄰近高雄港旅運中心、高雄展覽館等國際旅運會展設施。開發後,高市府分回的樓地板將包含227席公共停車位及辦公空間等,除滿足民眾及辦公停車需求,並可提供更多辦公空間供企業總部進駐亞灣。高雄捷運局說,鴻海公司已在高雄布局電動車產業重要基地,將以此案為示範場域,從智慧交通出發結合電動巴士、車聯網及大數據分析應用,加上智慧港口與觀光等應用服務,導入軟體、電動車、電池與電芯等3產業領域,包含AI、AR、Web3.0、車聯網、雲端計算、電動車、數位健康等領域,提升高雄核心科技能力,建立亞灣2.0智慧城市產業生態系。捷運局說,該案是中央地方攜手合作亞灣2.0政策後,第一個順利完成的大型公有土地招商案件,評選結果確立國際指標企業進駐亞灣區,設立地標型的旗艦級總部,對於近年亞灣2.0政策執行也是立下高度政策意涵的里程碑,也對於捷運黃線聯開業務推動具有相當示範鼓舞效果。

A大回答:鴻海佈局的很多事業都是未來產業,就是需要有新的地區來發展,例如電動車、電池與電芯等3產業領域,包含AI、AR、Web3.0、車聯網、雲端計算、電動車、數位健康等,這一些東西可以在規劃新園區期就一併考慮進去,大家進到園區就能看到鴻海發展的這些新科技應用到生活中,不然光發展個電動車,你要一些舊大樓裝充電設備,這就需要一大堆住戶同意,不如就是發展新的地區,對高雄來說,鴻海蓋了園區可以幫高雄增加工作機會,增加高雄的發展,這對高雄來說也是好事一件,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想要賺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找一塊地,然後蓋一個園區,提供就業機會,接著開始招商讓一些商店進駐,然後引人流進來,當一個地區有人之後,該地區就會有商業活動,接著蓋住宅,只要該地區發展起來,那就能賺很多的錢,這種行為和炒房比較不同,一般的炒房就是把房價一直炒高,完全不會創造什麼價值,如果你在高雄蓋一個園區,接著提供就業機會,讓該地區熱鬧起來,這時你是創造了價值,能賺到錢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以正常來說,某一些縣市如果工作機會很多,某一些縣市沒工作機會,這兩個縣市的房價就會差很多,因為有工作機會的縣市就會有很多人進駐,當很多人進駐後,就會有房子的需求,這就是工需法則,讓台灣各縣市都均衡的發展,這樣有住讓房價更平均,白話文就是,你是高雄人,原本是要到台北或新竹找工作,如果你的公司在台北或新竹,那你就只能在那租屋或買房子,現在高雄增加了很多的工作機會,那高雄人就留在高雄,這樣新竹及台灣的房子需求就會變少,房價自然就不會維持在高檔,鴻海這種實業之所以受到國家的喜愛,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鴻海能提供很多就業機會,鴻海的工作機會分幾種,一種是比較沒有技術含量的代工及組裝,這種就業機會就是在中國,印度,越南之類的,這種工作薪資雖然不高,但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該國家能透過鴻海賺到全世界人的錢,鴻海在台灣提供的工作機會都是比較高端一些的,也就是薪資稍微高一點,比較有技術一點,例如一些AI軟體的開發,電動車,數位健康之類的,之前我常常聽到一些酸民在說鴻海工廠都在中國或印度,無法為台灣貢獻價值,聽了我就覺得好笑,大家還是得了解鴻海是在台灣繳稅的,鴻海如果把組裝的工廠放在台灣,我是不相信有誰願意去那上班,在中國,越南,印度等,因為他們的就業機會少,有工作他們就很滿足了,所以自然就是把代工及組裝放在中國,印度及越南,對那些國家來說,鴻海可以提供他們幾萬,十幾萬,幾十萬的職缺,大家要記得一件事,一間五萬人的園區,至少是能帶動五十萬個工作機會,會這樣的原因很好懂,鴻海提供五萬個工作機會,這五萬個人賺到錢,他們還是得生活,這五萬個人的食衣住行育樂,是能再帶動五十萬個工作機會,所以大家不要小看鴻海在中國,印度,越南造鎮提供工作機會的威力,上面說高雄園區可以提供三千個工作機會,其實把這三千個人的食衣住行育樂算進去,是能提供三萬個工作機會,高雄政府當然是很樂見鴻海蓋新園區。

新聞說:鴻海運用輝達超級電腦Taipei-1強化AI智慧醫療,鴻海今天下午宣布,入選「領航企業研發深耕計畫」(大A+計畫),輝達(NVIDIA)人工智慧AI超級電腦Taipei-1第二批通過名單,未來將使用Taipei-1,強化智慧醫療AI技術。鴻海透過新聞稿指出,與台中榮民總醫院、耕莘醫院攜手,運用輝達Taipei-1人工智慧超級電腦,開發護理協作機器人數位孿生技術應用,以及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CoDoctor AI及預測模型等。鴻海說明,輝達Taipei-1超級電腦搭載64台DGXH100系統,透過Quantum-2 InfiniBand網路架構串連,Taipei-1超級電腦搭載256個輝達L40繪圖處理器(GPU),可應用在數位孿生、工業元宇宙及大型數據分析,支援鴻海進行巨量數據處理,運用在智慧醫院內的護理協作機器人場域模擬、及數位孿生醫療輔助診斷分析的深度學習訓練等應用。展望未來,鴻海表示,將持續聚焦在CoDoctor AI生態系與護理協作機器人的設計開發,並致力多模態數據研究與模型開發的設計應用,推動精準健康與預防醫學及護理協作領域的進展。

A大回答:劉董當初提出的F3.0(轉型升級),包括未來產業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核心技術半導體,5G及AI,在五年後鴻海電動車已經都準備好了,就等百年傳統車廠接受新的商業模式,AI產業最近也爆發,帶動了伺服器,手機,電腦,筆電,平板等,劉董當初提的還有機器人,數位健康,前一陣子輝達也喊出AI機器人,所以未來三到五年間,很有可能大家就看到鴻海的AI機器人開花結果,因為有AI產業的爆炸性成長,鴻海提出的數位健康也開始有不錯的進展,AI可以運用在很多的地方,用在數位健康也是一個很有商機的地方,鴻海集團的獲利是加法,是由不同的子公司及產業組合出來的,從一個又一個成功的產業組合出來鴻海的獲利,有些酸民常常說鴻海愛蹭題材,兩三年前AI剛出來時,一些無知的酸民說鴻海是蹭題材,現在大家再看一下,鴻海已經是AI伺服器的王者了,目標市佔的四成,現在在AI初步的階段,鴻海已經有達成這個目標,隨著AI每年高度的年複成長,鴻海AI的市佔一樣是能維持住,這部份的商機鴻海就算是吃到了,之前我也和大家說過,鴻海接了很多AI伺服器的訂單,自己一定也會導入AI的,例如AI智慧工廠,提供AI的算力等,AI可以為企業帶來更有效率的工廠,鴻海想要保持產業的龍頭,一定就是要導入最具競爭力的科技,之前劉董剛接任鴻海時,提出了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目的就是讓鴻海集團更有效率,現在再把AI技術導入,鴻海集團就會變的更有效率,鴻海在不同的事業持續開花結果,等於就是一間鴻海變兩間鴻海,六年後等於是變三間鴻海,大家要記得一件事,很久之前鴻海會配股票,當你持有一張股票配成兩張,這時等於就是一間鴻海變兩間鴻海了,不過後面很多散戶不懂這道理,後面鴻海乾脆就不配股票,每年賺差不多的錢,成長的幅度也差不多,因為不會配股票,所以股本不會變大,六年後鴻海淨值就增加一倍,獲利也增加很多,這兩項只要增加,鴻海的股價自然就會增加,按照鴻海這樣獲利的幅度前進,六年後鴻海股價來到300元,400元,我是不懂有什麼好奇怪的,這種感覺就像是,你剛出社會時口袋0元,工作20年後口袋有1000萬元,這有很令人驚訝嗎?只要你能一直工作賺錢及存錢,你口袋中的錢會變的愈來愈多,這不是很正常的,套在鴻海上,鴻海每年會賺錢,淨值也會變的愈來愈高,接著又能賺更多的錢,最終淨值來到200元,股價來到300元,400元,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