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面對美中貿易緊張升溫與美國關稅政策朝令夕改的風險,蘋果供應鏈提前啟動備貨潮。摩根士丹利(大摩)最新發布的大中華科技硬體報告指出,為因應政策不確定性,蘋果已將第二季生產計畫上調,其中iPhone產量由原本預估的4,100萬支調升至4,500萬支,即便仍為淡季,出貨規模卻較原先預期更加樂觀。摩根士丹利指出,這次產能提升並非源於市場需求爆發,而是為了穩定庫存、因應可能突襲的關稅壓力。iPhone年增幅估達15%,而iPad也從1,150萬台上修至1,300萬台,年增24%,反映出整體供應鏈的策略性備貨動作。台灣在這波供應鏈調整中依舊扮演關鍵角色。大摩評估指出,台積電、鴻海與大立光在這波備貨潮中將持續受惠,三家公司皆被評為「優於大盤」等級。其中,台積電雖受全球關稅政策影響,目標價略降至1,288元,但因持續承諾投資美國晶圓廠,有望爭取關稅豁免;鴻海則因全球布局完善,在產能調整上具有高度彈性,維持232元目標價;大立光則因混合鏡頭升級趨勢加持,目標價穩在3,200元。在產地布局方面,大摩指出,儘管蘋果正努力擴展印度等地生產比例,目前當地iPhone產量仍不足全球15%,成長空間尚大。相較之下,iPad組裝已在中國(70%)與越南(30%)間有較明確分散,但短期內iPhone在全球實現生產多元化的急迫性仍未如外界所預期般強烈。整體而言,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正在迫使全球電子供應鏈進入「防禦型調整期」,而策略性提前備貨將成為接下來幾季觀察的核心動能。摩根士丹利亦提醒,越南與美國間的關稅談判進展,將對蘋果乃至整體亞太科技製造鏈未來布局產生深遠影響。
A大回答:自從川普上任以來,台股及鴻海股價已經下跌了一大段,以目前關稅的情況來說,對鴻海影響不大,會有人覺得之後也許會有新的關稅不確定因素,但是就以目前塵埃落定的關稅政策來說,對鴻海整體的營運影響就不大,如果關稅最終就是這樣持續下去,那鴻海股價就都是白跌的,會有人說美國之後會對全球課比較重的關稅,目前川普是對墨西哥及加拿大課徵25%關稅,但也不是全面性的,就是一些美國需要保護的產業才會課到25%,川普應該也是知道製造業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回到美國,如果川普對全球硬課很重的關稅,時間只要兩個月過去後,川普就會嚐到苦果,我就一句話,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美國僅佔全球24到26%的市場,所有的企業如果應付不過來,那就是調漲美國地區的價格,反正全球還有七成多的市場,但美國就不同了,因為對全球都課關稅,不論從哪個國家進口,美國都會面臨高額的關稅,一些愚蠢的美國川普支持者,還以為關稅會是製造商出,到底是有多傻多天真,落後國家都只賺一些微不足道的利潤,如果美國消費者不買單漲價部份,那美國人可以去找替代的產品,我只能說,美國自己生產的話,可能成本是別人的幾倍,十幾倍,最終美國消費者還是會眼淚含著買單,確實會有一些窮人買不起,但一些比較有錢一點的還是得過生活,所以真正影響的消費體就只會有三成左右,也就是26%會有8到10%真的減少購買及真的買不起,剩下的人就算漲價也會去消費,川普延遲九十天對全球課關稅,一些美國人就會提前先去買3C產品,或者是一些商品,這就會造成接下來幾個月品牌商要先拉貨,除了消費者會先買外,品牌商也會怕川普那個瘋子臨時變卦,所以會先去大舉的拉貨,這就會造成接下來幾個月鴻海的營收會變的更好,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鴻海目前在印度及越南的產能應該是不足以去應付九月底的旺季,所以蘋果可能就會更改第三季底全力拉貨的形態,有可能第二季及第三季就會提前先拉貨,把庫存水位提高一點,目前蘋果手機及手表從中國到美國的關稅也僅有20%,所以算是可以接受,那天我說過,一支賣1199美元的手機,硬體成本也許才485元,課關稅20%是針對485美元去課稅,而不是零售價1199美元課稅,蘋果在印度及越南也有產能,只有應付不過來的產能才會從中國拉貨,這樣大家懂了嗎?如果蘋果有四成市場是在美國,印度及越南可以佔三成,剩下一成有可能從中國拉貨,另一個可能就是把交貨時間拉長,這樣20%的關稅就會變的相對可控,也許四成中只有一成是從中國拉貨,這一成硬體成本又僅有銷售價的四成,再平均一下,本來從中國運到美國的要漲2到4%,因為大部份是從印度及越南生產的,所以平均一下後,可能就是漲1到2%,這就是相對可控,蘋果只要再把淡旺季的策略調整一下,那就不需要瞬間出這麼大的貨,那越南及印度也許就能應付的過來,不然以之前第三季底要快速的拉貨及到貨,光靠印度及越南的產能一定是完全應付不了的,這也是為什麼庫克會去找川普,而最終川普也是豁免了中國125%的對等關稅,僅留下20%的芬太尼關稅。
新聞說:美國總統川普揮出關稅大刀,雖對包含台灣的其他國家網開一面,卻槓上中國狠加125%關稅;此舉不僅引發美中貿易戰,也嚴重衝擊全球供應鏈,首當其衝的蘋果(Apple)iPhone恐大幅漲價,屆時1支高配iPhone Pro可能就要價新台幣6.3萬。不過川普後來又宣佈,豁免大量由中國製的電子產品關稅,令蘋果驚險避過這次災難,外媒17日披露當中關鍵,竟是執行長庫克私下2舉動才令川普轉念。據外媒《華盛頓郵報》報導,知情人士指出,在川普宣佈關稅政策後,庫克作為蘋果執行長,並沒有像其他美國企業高層一樣公開批評,而是私下找了多位白宮官員展開溝通,其中1人正是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內容主要強調高額關稅對iPhone價格影響。經過庫克積極遊說,最終川普同意將中國製電子產品排除於加徵關稅清單之外,這決定也讓蘋果股價短暫回升約7%,也讓惠普(HP)及戴爾(Dell)等美國大型科技公司有了喘息的機會。另外,在庫克交談過程中,白宮資深顧問納瓦羅曾強烈建議維持原狀,但川普仍選擇豁免。對此,前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直言「我一點也不意外」,因為庫克與川普關係良好,「這是理所當然的,他一直謹慎行事,因為他顯然非常依賴中國,但對美國也極為重要」,同時也對庫克讚譽有加,「他很受人尊敬,因為他不是那種公開抱怨的人,也不是那種愛哭鬼,而是真實表達現實的聲音,所以建議受到歡迎」。報導提到,川普無論在公開或私下談話都曾表示,不願受到特定企業或產業施壓,幕僚更直言,川普非常討厭「豁免」(exemption)一詞,認為第一任期推出的關稅措施就是因為「豁免」才會威力減弱;因此在蘋果獲豁免消息曝光後,白宮依舊強調「只是暫時」。不過,白宮雖然一直否認為庫克提供好處,但川普前幾天曾鬆口說,「我和庫克進行了交談,最近幫助了他還有他的整個事業。」
新聞說:美國總統川普向全球關稅大戰中,中國祭出稀土限令,掐住美國軍工業痛點,美歐貿易談判陷入僵局,歐盟代表坦言無法理解美國到底想要什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發文痛批:「中國知道自己要什麼,美國卻連自己在幹嘛都不知道。川普政府對貿易一無所知,錯把出口當成目標,卻忽略真正的利益來自進口。」克魯曼在自己最新的專欄發文中指出,中國能輕鬆轉向巴西購買農產品,反觀美國卻難以替代來自中國的關鍵工業品與零件。這將重創供應鏈,再度引爆如疫情期間的缺貨與通膨,尤其中傷川普聲稱要「復興」的製造業。克魯曼針對《華爾街日報》的《美國擬透過貿易談判孤立中國》報導批評,「這篇報導明顯是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或其親信故意放話,意圖營造川普政府內部有秩序、有遠見的假象」。克魯曼直指,「問題是,川普政府根本沒有政策流程。,每個官員都在公開放風,看能不能憑空創造政策。今天貝森特、明天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後天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又突然說另一套。」這種公開競逐影響力的行為,在克魯曼眼中根本是華爾街操盤手的慣用手法——先製造輿論,再逼政策跟進。「這不是治理,是劇場。」即便貝森特真的在推動所謂「孤中戰略」,克魯曼也認為根本行不通。川普任內已徹底摧毀美國對外協議的信用,讓其他國家無法相信美方會履行任何承諾。歐洲國家若配合華府對抗中國,不但將破壞自身供應鏈,還可能在下一輪隨時被川普加稅懲罰。克魯曼形容,美中貿易對決更像是中國「帶槍來打仗」,美國卻「只帶了一把刀」。中國即便失去出口,也能透過補貼、內需刺激穩定經濟,反觀美國若失去對中進口,替代來源難尋,衝擊更大。他更直言,美國如今正因民主體制崩壞,讓其他民主國家不再願意站邊。「誰想與一個可以任意綁架人民、送往境外黑牢的政權結盟?又有誰還相信這樣的政權會守信?GDP 減損固然嚴重,但比經濟崩盤更糟的,是我們正失去作為民主國家的靈魂。現在,美國正經歷雙重失敗。」
A大回答:上面這位經濟學家就是一個明白人,他的觀點和我是一致的,所以我並不需要得到諾貝爾經濟獎,我都看得出來美國在幹蠢事,之前我就一直說,川普一直覺得落後國家偷了他們的錢及工作,但落後國家的政府出土地,電力,基礎建設等才賺一點點稅收,工人就領一點吃不飽及餓不死的薪水,代工廠100元的營收也才賺2.5元,剩下的錢就是被美國企業賺走,這些美國企業誇張到100元的營收能賺40元,50元,60元甚至是70元,當川普去限制全球出口到美國,那最傷的鐵定就是美國企業,川普每天在那一付張嘴就來,每天在那抹黑別人,落後國家的政府及人民被美國壓榨成這樣了,結果川普常常就在那一付別人都壞人,只有美國人好棒,當落後國家跑去向美國示好,川普的賤嘴也不饒人,說全球都跑去跪舔美國人的屁眼,當初美國是世界的警察,是正義的化身,給全球人很守法及守信用的形象,結果川普就用了短短三個月就毀掉美國的形象,我就一句話,誰還相信美國,誰還想去買這種無賴發行的債券,誰還想去用這種國家的貨幣,川普以為用霸凌的方式在全球得到很多好處,其實美國在這一場關稅戰中失去的東西將更多,川普最蠢的點就是要和中國打關稅戰,人家中國習近平是皇帝,他難道不要面子的嗎?中國是皇帝制,習近平可以當到他爽為止,也沒有選舉的壓力,而川普了不起當四年,中國的人民就算再苦,也沒有人敢上接抗議,不要說上街抗議了,哪怕在網路也沒有人有膽量去嘴習近平,反觀川普,當個一兩個月總統就被一堆人抗議,現在美國的物價還沒有上漲,之後一兩個月後,美國人就會開始嚐到痛苦,我說過,美國是消費國,剩下的是製造國,川普以為自己是最聰明的,知道製造國只要聽到關稅政策或是執行幾天巨額關稅就會很痛,美國則是會在一兩個月後才會痛,所以川普只要在前一天停止或是執行一周內停止,這對美國的消費者都不會有影響,結果就遇到一個不要命的中國要和美國硬拼到底,美國現在在大部份國家的眼中就是一堆屎,之前會和美國一起去對付中國,俄羅斯及中東國家,最近一兩個月美國就是柿子挑軟的吃,把自己的同盟國打到懷疑人生,佔到了實際的便宜後,嘴巴還超級賤的在那數落同盟弱小國家,這種國家看了真的是讓人想吐口水,雖然川普代表不了整個美國,但美國選了川普這種人出來後,就活該讓全世界的人看不起,中國現在已經撐了十天了,最苦的日子中國撐過去了,接下來幾周就換美國痛了,不要和我說美國多神勇,川普天真的覺得短時間製造業能回到美國,真的就是吃屎長大的,沒個三年,五年,十年的,製造業是不可能回美國的,以美國那些工人的素質,真的就是愛說笑,美國壓榨全球習慣了,賺快錢也習慣了,美國人能和越南人這樣一個小時兩到三美元薪資嗎?真的是不要傻了,美國的時新至少二十到三十美金,是越南的七到十倍,落後國家的工人耐磨,耐操,耐高溫,可以輪班,也可以假日去上班,公司有事立刻就會回到公司,而美國時間到了就下班了,假日要上班是不可能的,也不要說什麼聖誕節輪班,就美國這種工人素質,想要製造業回美國,真的就是痴心妄想,川普及美國的部長覺得用人形機器人就能美國製造,這至少也需要幾年的時間,綜合上述,我依舊認為川普不敢對全球課重稅,一但課下去,一兩個月後就是直接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因為根本無解,製造業不是幾年內就能轉過去的,工人素質也不是幾年就能養成的,台積電到美國去生產,最終有可能就是要靠AI及機器人,就憑美國工人的素質,一定是比不上台灣工程師這麼有奴性的,台灣工程師哪怕是吃年夜飯,一地震時,員工放下碗筷就回公司,哪怕是深夜三點機器有問題,工程師一樣立刻就回去,美國的工程師及工人,下班就下班了,誰鳥你機器怎麼了,誰管你生產順不順。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