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10月14日!鴻海宣布攜手輝達攻AI工廠 !

新聞說:鴻海宣布攜手輝達攻AI工廠,高雄導入800 VDC電力架構 開放運算計畫全球峰會於美國時間13日起在加州聖荷西登場,鴻海宣布將攜手輝達(NVIDIA),在台灣高雄導入800 VDC電力架構,共同打造未來人工智慧工廠(AI Factory)基礎設施,將成為集團AI伺服器、資料中心及再生能源整合應用的示範基地。 鴻海今天上午透過新聞稿指出,800 VDC電力架構將率先在高雄K-1專案的AI資料中心實施,相關專案是鴻海推動AI產業升級重要里程碑。 鴻海表示,AI工廠的誕生,代表產業正邁入高密度與高效能的新時代,鴻海透過與輝達及生態系的技術合作,除了在K-1專案率先導入800 VDC電力架構,並持續強化在AI伺服器、電力與冷卻整合設計方面的實力,目標是打造安全、節能且可快速部署的AI資料中心解決方案。 鴻海說明,800 VDC電力架構專為高密度AI工作負載打造,具備模組化與可擴展特性,能降低電流與電阻損耗,減少銅導體用量並簡化電力分配與使用空間,同時提升能源轉換效率與降低總體用電費用。相關架構支援輝達未來多代繪圖處理器(GPU)平台,為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提供高效、可靠且可持續的電力基礎,滿足下一階段AI運算需求。

 這對鴻海接下來的AI營收及獲利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鴻海宣布攜手輝達攻AI工廠,在高雄導入800VDC電力架構,開放運算計畫全球峰會於美國時間13日起在加州聖荷西登場,鴻海宣布將攜手輝達,在台灣高雄導入800VDC電力架構,共同打造未來人工智慧工廠基礎設施,將成為集團AI伺服器、資料中心及再生能源整合應用的示範基地。鴻海今天上午透過新聞稿指出,800VDC電力架構將率先在高雄K-1專案的AI資料中心實施,相關專案是鴻海推動AI產業升級重要里程碑。鴻海表示,AI工廠的誕生,代表產業正邁入高密度與高效能的新時代,鴻海透過與輝達及生態系的技術合作,除了在K-1專案率先導入800VDC電力架構,並持續強化在AI伺服器、電力與冷卻整合設計方面的實力,目標是打造安全、節能且可快速部署的AI資料中心解決方案。鴻海說明,800VDC電力架構專為高密度AI工作負載打造,具備模組化與可擴展特性,能降低電流與電阻損耗,減少銅導體用量並簡化電力分配與使用空間,同時提升能源轉換效率與降低總體用電費用。相關架構支援輝達未來多代繪圖處理器(GPU)平台,為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提供高效、可靠且可持續的電力基礎,滿足下一階段AI運算需求。這個新聞其實非常關鍵,因為它揭示了鴻海在AI產業鏈中的地位從「代工製造」轉向「AI基礎設施整合」的重要信號。以下我會分成三個層面解析這次「與輝達合作導入 800 VDC 架構」對鴻海的 營收與獲利影響(短期、中期、長期): 一、事件重點與產業意義,「800 VDC 電力架構」是什麼?這是一種針對 AI 資料中心或高密度伺服器集群的新型電力供應系統。相較於傳統的 400V 或 240V 系統,800V:能減少電流流動所造成的熱與電阻損耗(效率提升 5~10%),減少銅線使用量(降低建置成本),提升伺服器電力密度,讓 AI 機櫃能塞更多 GPU、做更密集運算,輝達的 GB200、B200 等高功耗 GPU 模組都會逐漸採用800V標準,因此鴻海能率先導入,等於搶在下一波AI資料中心電力標準化潮流的前端。二、短期影響(2025–2026年),AI伺服器代工,與輝達合作、在高雄建立AI工廠,將作為展示中心與生產試點。對營收中幅提升(鴻海已是輝達供應鏈一員),高獲利小幅正面,初期投入高電力模組與冷卻技術,導入800V系統意味鴻海需投入電源管理模組(PSU)、水冷、熱管理技術,增加附加價值,毛利率上升(電力模組毛利約20%建置與再生能源整合K-1專案將結合「AI加綠電」,可與旗下鴻準、鴻能、富智康等事業群整合,提升內部訂單量,初期折舊與投資成本偏高。結論(短期):2025年這案子主要是「示範性質」,貢獻營收有限(數十億台幣級),但技術價值高,可帶動鴻海在AI伺服器電源架構領域的品牌升級。

三、中期影響(2026–2028年),AI工廠成為「模組化資料中心示範案」這代表鴻海可將高雄K-1架構商品化輸出,成為全球AI客戶(如微軟、Meta、OpenAI)的代工模板。800V架構標準化,若OCP採納800V為新標準,鴻海會成為早期技術領導者與供應商。AI伺服器出貨提升,法人預期鴻海2025年AI伺服器出貨年增60到80%,占總營收比重可從6%升至10%以上。高毛利的整合方案,相對傳統ICT代工毛利僅3~5%,AI基礎設施方案毛利可達10–15%。結論(中期):隨著800V架構普及,鴻海將不僅是「伺服器代工廠」,而是「AI基礎設施整合供應商」。2026年起毛利率有望突破7%,營業利益率回升趨勢明顯。四、長期戰略意義(2028年以後),自建AI工廠生態,長期潛力可複製至印度、越南等地,形成AI雲端運算「分布式製造基地」,綠電與儲能整合,長期潛力800V架構有助接入再生能源系統(太陽能、氫能),符合全球ESG投資方向,AI產業鏈掌控度,長期潛力從「伺服器代工」,「AI工廠解決方案供應商」到「雲端服務合作夥伴」。長期結論:這次合作象徵鴻海正式從硬體製造跨向「AI運算基礎設施」,屬於高毛利+高進入門檻的業務,長期將拉升鴻海的整體本益比(由10倍增加到12~14倍區間)。總結:對營收與獲利的預估影響,2025年,營收小幅增長(小於2%),投資期,獲利貢獻有限   ,2026–2027年,營收成長動能明顯(AI伺服器占比提升至10%) ,毛利率由4%升至6–7%,2028年以後,營收穩定成長,高毛利 AI 工廠方案全面商轉。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