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10月17日!美國兩家銀行遭詐貸爆雷!

 

新聞說:美兩家銀行遭詐貸爆雷!華爾街一哥神預言「看到一隻蟑螂,後面還有更多」,美國區域銀行再度爆雷!錫安銀行與西聯銀行驚傳因商業貸款遭詐欺蒙受鉅額損失,導致兩檔銀行股於16日重挫,市場信心瞬間崩盤,投資人陷入「先賣為安」的恐慌氛圍。在此之前,華爾街一哥、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才警告:「當你看到一隻蟑螂,代表後面還有更多」,暗示金融體系潛藏更深層的風險正在浮現。綜合外媒報導,錫安銀行與西聯銀行驚傳在放款給投資不良商業房貸基金時遭詐欺,重創市場信心,兩家銀行股價分別暴跌13%與近11%,更拖累費城地區銀行股指數重挫6.3%。阿金特資本管理公司投資組合經理埃勒布魯克指出,市場對潛在信貸損失極度敏感,區域銀行壞帳一旦曝光,立刻引爆恐慌,小型金融股幾乎全面下挫。近期,次級汽車貸款機構Tricolor Holdings與汽車零件商First Brands相繼宣告破產,進一步加深市場對「連鎖倒閉」的憂慮。特別是在不透明的私人信貸市場中,過度寬鬆的放款機制與潛在違約風險,引發外界擔心,是否預示一場新金融危機是否正悄悄醞釀。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日前在財報會上警告:「當你看到一隻蟑螂時,代表後面還有更多。」他直言,這些破產案例揭露出過去十多年信貸標準過於鬆散的問題。戴蒙指出,自2010年以來,全球信貸市場處於長期牛市,如今的倒閉潮正是「過度放貸」的早期警訊,若經濟轉弱,信貸風暴恐全面爆發。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金融訊號,因為這類「中小型銀行詐貸爆雷事件」往往不是單一事件,而是整個信貸體系壓力的「早期預警」。以下我幫你條理化分析整個情況,分成四個層次:(1)事件性質、(2)市場連鎖效應、(3)潛在系統性風險、(4)對股市與經濟的實質影響。

 一、事件性質:不是單純「詐貸」,而是「信貸泡沫的裂縫」,這次爆雷的錫安銀行與西聯銀行,都是美國「區域性銀行」,業務重度依賴: 商業房貸,私人放貸基金,中小企業融資。這次爆出的「詐貸案」,實際上暴露的是:「銀行資金流向風險極高的商業不動產基金、或結構不透明的私人信貸機構」——而這些機構在利率高企的環境下已經快撐不住。這與2023年矽谷銀行(SVB)倒閉時的邏輯類似,只是當時是「債券評價損失」;這次是「信貸違約」。

二、短期市場效應:區域銀行股恐慌蔓延、信貸緊縮加劇,在金融市場裡,「區域銀行爆雷」是高度敏感的訊號,因為:區域銀行是地方房地產與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來源;一旦他們出現損失,就會立刻收緊放貸;信貸收縮會直接拖慢美國實體經濟與中小企業投資。目前已經看到:KBW區域銀行指數(KRX)16日暴跌超6%,連帶拖累金融板塊;小型金融股(尤其地區銀行與信用社)普遍下挫;私人信貸基金被點名「不透明、高槓桿、難估值」,資金外流壓力上升。這形成「小規模信任危機」——不是系統崩潰,但會造成信貸供應緊縮、投資減速。

三、潛在系統性風險:戴蒙的「蟑螂效應」,戴蒙那句「看到一隻蟑螂,後面還有更多」的意思是:這不是個別銀行問題,而是整個信貸週期進入壓力期。幾個潛在連鎖點:1.商業房地產(CRE)壞帳潮:美國商辦空置率創新高(紐約、舊金山大於25%),多數貸款來自區域銀行。房價下跌,抵押品貶值,銀行提列呆帳損失。2.私人信貸市場膨脹至近2兆美元:沒有嚴格監管、透明度低。若基金遭詐或違約,損失難以估算。一旦違約擴散,恐波及保險、退休金等投資者。3.高利率環境壓力持續:美國長期利率維持高檔(10年期公債大於4.5%),借貸成本高企。小企業與開發商償債困難,違約率上升。總結一句:這不是金融危機的爆點,但像是2006年次貸危機的「前哨震」。

四、可能的後果:從「信用收縮」走向「經濟放緩」,金融市場短期區域銀行股續弱、金融指數承壓;資金流向大型銀行與公債,中期若更多壞帳浮現,金融股二次下殺,信貸條件短期中小企業貸款收緊、房地產融資難度上升,中期經濟活動降溫、就業市場趨緩,實體經濟短期房市、製造業投資減速,中期GDP增長下修、消費信心下降,股市短期金融、房地產板塊承壓;資金轉向科技防禦股,中期若失業率上升,美股可能出現5–10%的修正。總結觀點:不是立刻金融危機,但確實是「信貸泡沫開始破」的早期徵兆。若未來3–6個月再有更多銀行或私人信貸基金出問題,市場會轉向防禦模式。美聯儲(Fed)可能被迫提早降息,來防止信貸緊縮過度。股市方面:大型銀行(JPM、BAC)短期安全,但區域銀行股與商辦REITs風險極高。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