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市值成長850倍,劉揚偉揭「下一個5年計畫」藍圖,看好AI成長動能不減,鴻海董事長劉揚偉15日出席「2025台灣週」開幕活動,以「產業龍頭資本策略加速成長佈局全球」為題發表演講,回顧鴻海自1974年創立、1991年上市以來的發展歷程。他指出,鴻海從上市時市值約30多億元,至今在台市值已突破3兆元,若加上依權益法認列的子公司市值,整體規模超過8兆元,市值成長達850倍,堪稱台灣資本市場支持下的典範企業。劉揚偉表示,從1991年至2024年,鴻海營收成長達3000倍、獲利成長750倍,累積現金股利超過新台幣8500億元,目前集團年營收規模已逾7兆元。他指出,鴻海長期資金來源主要來自年度淨利與折舊攤銷,以2024年為例,長期資金約2600億元,其中資本支出約1360億元、現金股利約750億元、長期投資180億元。短期資金則以借款約5000多億元支應營運需求,「1元借款可做到12元生意規模」,顯示資金運用效率極高。在全球布局方面,鴻海早於1985年進入美國、1988年進入中國,2006年進軍印度。過去4年集團持續擴張,全球廠區與辦公據點由137個增至233個,分布於24個國家地區,資本支出同期成長逾40%。劉揚偉指出,這些擴張皆基於「以長支長、以短支短」的財務策略,確保長期投資與短期營運的穩定發展。在人力結構上,鴻海集團曾在全球高峰期擁有逾130萬名員工,現約93萬人。劉揚偉表示,這是自動化導入後效率提升的成果,近年平均每年人力縮減約15%,但相較1991年上市初期,整體人力規模仍成長超過800倍,與市值擴張幅度幾乎一致。針對外界關注的AI產業趨勢與泡沫化疑慮,劉揚偉明確指出:「AI應用才剛開始。」他強調,AI需求規模龐大,未來將滲透各行各業。以資料中心為例,打造1GW等級設施至少需投入500億美元,可見市場潛能驚人。鴻海近期更斬獲OpenAI「星際之門(Stargate)」大型AI資料中心訂單,正全力支援相關建置需求。劉揚偉也透露,將出席10月舉行的輝達全球開發者大會(GTC),並參與會前的「Presidential Forum」座談,預計將與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會面。他表示,鴻海是AI時代不可或缺的推動者,從伺服器組裝到系統設計皆具全球領先優勢,AI市場將是集團下一個五年計畫的核心。至於中國近期宣布的稀土出口管制,劉揚偉認為,若管制持續升高、造成供應鏈對立白熱化,確實可能影響產業,但「短期內對鴻海集團影響有限」。展望未來,劉揚偉強調,鴻海的成長來自於「善用資本、有效運用資金」,未來五年計畫將持續聚焦AI、電動車、智慧製造與半導體四大領域。他表示:「我們已走過從製造到智慧製造的階段,接下來要打造智慧生態系,讓資本市場與科技創新形成正循環,這才是鴻海下一個五年的關鍵方向。」
廣告區
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10月15日!鴻海下一個五年計畫看好AI成長!
新聞說:Google於13日宣布將投資150億美元,在印度南部安得拉邦建立美國之外最大AI樞紐,並興建資料中心園區,以強化雲端與AI基礎建設。此外,Google不忘繼續投資美國,宣布將在南卡羅來納州投資90億美元,擴建當地資料中心園區。Google雲端事業執行長庫里安表示,未來5年Google將透過印度子公司Raiden Infotech推動美國境外規模最大的AI投資計畫。這項計畫將在印度南部港口城市維沙卡帕特南設立3座資料中心園區,初期容量達100萬瓩。庫里安表示:「我們的長期願景是加速印度的AI發展使命。」印度官員估計這項投資計畫將創造約18.8萬個就業機會。Google也將和印度阿達尼集團及Airtel合作,共同建設新一代資料中心與國際海底電纜網路,推動印度成為AI技術及雲端運算的重要樞紐。與此同時,Google不忘加碼投資美國。Google預計2026至2027年將於南卡州投資90億美元,擴建柏克利郡(Berkeley County)現有資料中心園區,並在多徹斯特郡新建兩座資料中心。此舉將強化Google Cloud在南卡州的雲端網路,使其成為Google在全球42個雲端服務地區的重要據點之一。南卡州資料中心將透過設於默特爾海灘的Firmina與Nuvem海底電纜連接全球網路,進一步提升運算能量與資料傳輸效率。Google在印度的擴張計畫正值美印外交關係緊張之際,因此格外受到矚目。兩國因關稅與貿易協議僵局陷入對立,印度總理莫迪甚至呼籲民眾抵制外國商品,但Google聲明中未直接提及關稅問題,僅強調這項投資將為兩國帶來重大經濟與社會效益。
這是一則中長期影響非常深遠的新聞,對於全球AI供應鏈(尤其是台積電、鴻海與台灣AI概念股)會有正面但時程遞延的效果。以下我會分成三個層面分析:一、Google在印度與美國兩地AI投資的戰略意涵,這兩筆投資總額240億美元(約台幣7,800億元),屬於Google近10年來規模最大的AI硬體基礎建設支出之一。目的:建立跨國AI雲端運算中樞,分散風險,同時提升AI訓練能量。二、對台積電、鴻海與AI供應鏈的具體影響,台積電:間接受惠,屬於長期利多,正向影響,Google的AI資料中心將大量採用輝達(NVIDIA)、超微(AMD)及自研TPU晶片。上述晶片均由台積電製造(NVIDIA採5nm與4nm,GoogleTPU則為台積電4nm製程)。因此每一輪AI資料中心擴建,直接轉化為台積電高毛利製程訂單增加。時程影響,印度資料中心建置期預計為2026–2028年,相關晶片訂單可能於2025下半年~2026年初開始進入投片。對台積電營收貢獻將在2026年Q2起明顯反應。潛在影響:每投入100億美元AI資料中心,約對台積電貢獻2–3億美元晶片訂單。此案150億美元印度投資,對台積電中長期營收可增約4–5億美元(約新台幣130–160億),屬正面但漸進利多。鴻海:短中期受惠於伺服器與電力基建製造,鴻海為Google既有的伺服器與機櫃組裝供應商之一,也與超微、輝達有合作。印度與南卡州新園區都需大量:AI伺服器機櫃(GPU伺服器),電源模組、散熱系統、資料中心機電整合(MEP),鴻海在印度已有製造基地(清奈),能最快接下Google或Airtel的伺服器製造與組裝案。時程反應:建設期2026–2027年,鴻海的AI伺服器營收可能於2026年中~2027年初迎來顯著增長。潛在效應:鴻海AI伺服器營收佔比2024年約5%,此案若接單成功,2026年有機會提升至8–10%,屬於中期營收動能來源。AI概念股整體:強化全球AI資本支出週期,Google的投資與OpenAI「Stargate」計畫(拉美、阿根廷500MW中心)互為呼應,顯示AI資料中心仍處於第二波擴張期。 這將帶動: 伺服器零組件股(緯穎、廣達、技嘉、英業達), 散熱股(雙鴻、奇鋐),電源管理IC(矽力、立錡、致新),光通訊與銅纜股(中磊、波若威、聯亞),預期這波AICapex週期至少延續至2027年上半年,且隨印度、南美加入,供應鏈地域風險更分散,可支撐AI族群估值維持高檔。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