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千億人民幣、進入重整程序的中國知名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由鴻海旗下工業富聯投資新台幣435億元,掌握紫光約17.85%股權。紫光11日完成重組交割,戰略投資人「智路建廣聯合體」設立的控股平台「北京智廣芯控股有限公司」將承接紫光集團的100%股權,智廣芯10大股東對紫光總投資額達人民幣549億元(約新台幣2437億元)。工業富聯因投資中國興微基金,為智廣芯10大股東當中排名第2的「廣州晟粤」戰略合夥人,「廣州晟粤」此次對紫光注資新台幣488.51億元,持股比例20.04%,其中新台幣435億元來自工業富聯,換算下來持股比例約17.85%。,工業富聯表示,公司在中國獨立上市,也在當地募得資金,並投資當地第3方的私募基金,尋找可以協助內部未來發展技術和標的。工業富聯曾在上月底公告,攜手北京智路資本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共組「興微基金」,工業富聯投資此基金達新台幣435億元,藉由注資高端精密製造產業專案,追求實現投資收益。國內研究單位工研院、資策會皆有專家看好此次工業富聯投資紫光,認為鴻海可因此切入中國半導體內需市場,提升旗下電動車、智慧製造等實力,不過,經濟部投審會強調,此案牽涉敏感技術,且投資額逾新台幣15億元,鴻海須對投審會申請,也要通過關鍵技術小組審議。
昨天鴻海入主紫光的消息太突然,我也來不及評論,很多散戶看不懂鴻海在幹嘛,其實鴻海要做的事很簡單,看一下鴻海2010年時的淨值,那時僅有49.75元,靠著NB、PC、手機,平板,面板,連結器,路由器,伺服器…等,營收可以持續的從2.99兆往上增加,但隨著鴻海一直配股票,股本愈來愈大,所需要的營收就會愈大,ICT產業又已經差不多飽和了,後面就不敢再配股票了,現在鴻海淨值100元,等於是當初兩個鴻海的規模了,鴻海淨值愈高,手上的現金就會愈多,資產就愈大,這時如果靠傳統ICT產業,一定是沒有辦法去滿足獲利營收再成長的,所以劉董上任後,就規劃了三支箭,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F3.0(轉型升級),F1.0及F2.0就是在現有的產業上做優化,讓公司更有效率,產品組合更佳,這樣就能抵消ICT產業衰退的情況,但再怎麼優化也不可能無上限,手機,電腦,NB…等,飽和了就是飽和了,每年就是會衰退,所以就要找到新的產業,未來產業的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這三者是未來的趨勢,而且複合成長性也夠大,市場也大,所需要投入的資金也大,這才可以為鴻海新增加的淨值找一條出路,不然以去年鴻海淨值多了700億,這700億如果不投資,下一年又會增700億,十年下來還得了,就增了7000億,如果一直在原來的產業中,市場就是這樣,再怎麼優化也沒有辦法讓市場變大,新增加出來的淨值就會成為公司的負擔,所以才要找複合成長性高的產業,如電動車,鴻海在投入電動車時,先組MIH聯盟,買了一堆半導體廠,入股半導體廠,和被動原件廠合資子公司,買了原有的電動車廠,和全球的大咖組合資公司,找出海口,蓋新的電動車組裝廠,入股紫光…等,這一些都要花很多的錢,剛好就能為鴻海的資金找到出路,這些產業複合成長性有20~30%,鴻海可以透過這些產業去拉高原來的毛利率,之前的NB、PC、手機,伺服器,路由器…等,這會一直存在,市場變小,但還是能保底的賺錢,未來的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就是成長動能,再去穩固核心技術半導體,5G及AI,這就讓鴻海能在穩健中成長,一堆無知的散戶一直擔心鴻海失敗,我說,就算失敗,原本的產業就在那,你看到失敗時,獲利就會衰退,鴻海這麼大間,不會忽然獲利直接變負的,哪天出現獲利衰退,你再來擔心也不遲,現在獲利明明就一直在成長,結果一堆人就在那內心戲一堆,覺得會失敗,鴻海下一季都賺不到錢,所以股價要低於淨值,我聽你在唱山歌,擺在你眼前的獲利你不信,就相信一些吹牛及自己幻想的,活該你窮一輩子及在股市中受重傷,很多新手及菜鳥很搞笑,連這種基本的事實都捨棄,那你還剩下什麼,每天就靠自己的直覺及感覺,聽到新聞就在那殺進殺出,每天為了幾毛,幾元在那叫進叫出,這種人這輩子能有什麼出息,你還在那擔心鴻海,不如先擔心一下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