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3月31日 星期日

3月31日!外資過去佈局鴻海動機及賣出原因!

 

劉董事長在第四季法說會上說:去年十一月法說會的時候,我們對於今年展望的看法是中性。但是近期由於生成式AI應用的增加,使得AI伺服器的能見度變得很高,所以我們對於今年全年集團的展望,也從原先的中性,上調到”顯著”成長。從四大產品類別當中的消費智能產品來看,在經歷去年的衰退後,隨著大環境回穩,今年的需求將相對平穩,因此我們認為今年的表現應該是大致持平的。在雲端網路產品方面,由於感受到AI伺服器特別強勁的需求,我們認為AI伺服器將會是今年最主要的成長動能。在客戶方面,除了CSP客戶外,品牌客戶也開始積極發展AI伺服器。再加上通用伺服器業務已經觸底,今年應該會恢復成長。由於這些原因,我相信整體伺服器的業務將會是強勁成長。至於網通產品方面,雖然上半年仍在消化庫存,但不會影響這個產品類別的展望,以整個雲端網路產品來看,還是會強勁的成長。

A大回答:這一次三大法人在鴻海開出2023年第四季財報前就先大買,我們就不要用陰謀論來說,排除一些三大法人有內線知道2023年第四季財報這種事,以三大法人在鴻海開財報前押寶,其實也是有其道理的,一來是外資群真的是賣了太多股票了,持股水位僅剩38%,之前外資群持有鴻海的水位鋼底是40%,這一次在開2023年第四季財報前持股水位已經來到38%了,鴻海在2023年第三季其實已經因為AI伺服器讓毛利率明顯提升到6.6%,不過那時因為有政治不確定性因素,所以鴻海2023年第三季開出了很好的財報,毛利率,營利率,獲利率都很亮眼的情況下,外資群還是沒有積極的買回持股,台灣的總統大選在2024年1月13日,對外資群來說,反正自己手上也沒有太多鴻海股價,其他外資群及法人也沒有要買的意思,所以就大家撐在那邊,到了2024年3月時,接下來就要開出2023年第四季財報,外資群明顯3月初就偷偷的開始回補持股,只是運用了買一買然後賣的策略,以正常的邏輯來說,市場AI伺服器已經很火熱了,鴻海發言人在二月開工團拜時就說接下來兩年AI伺服器是主要的成長動能,這時外資群就差不多知道鴻海接下來會宣布更多有關AI伺服器的消息,外資群在鴻海開2023年第四季財報前把手上的持股回補到39.2%,幾乎接近之前的鋼底40%,在3月15日鴻海開出了令人驚奇的2023年第四季財報後,獲利來到3.83元,這一定是跌破所有人的眼鏡的,連我再怎麼樂觀,了不起就是估個3.2到3.4元,鴻海在開完第四季財報後,三大法人隔天就大買了122947張,之前我說過,基本面利多是很有續航力的,鴻海這種怪獸級的集團,財報好的話,代表整個集團方向及策略是正確的,三大法人買了後,一定就是一直買,加上鴻海在法說會釋出第一季AI伺服器強勁成長,2024年的AI伺服器也強勁成長,再賣了一個關子說3月19日輝達GTC大會會有令人驚豔的全新合作模式,這時三大法人就會覺得鴻海欠買,就一直買,天天買,買不停,外資群在買的過程中,會有一些玩短線的外資在裡裡上下其手,例如美林,高盛,野村等,所以有時外資群會呈現賣超,主力作多的大摩,小摩,瑞銀買一買可能會稍微防守降個溫,這樣才不至於買到太貴的均價或是被一些外資群及法人吃豆腐,直到星期五外資群合計持股水位來到40.3%,鴻海股價來到150元,這種持股水位對外資群來說是很低的。
一開始劉董剛接任鴻海時,外資群持股水位是41.5%,劉董提出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F3.0(轉型升級),其中F3.0包括未來產業電動車,數位健康,核心技術半導體,5G及AI,並提出2021年集團目標合併毛利率達7%,2025年毛利率目標10%,一開始外資群是相信劉董提出來2021年毛利率7%及2025年毛利率10%這件事的,所以當劉董上任三個月後就開始買超鴻海,直到2021年3月時持股水位來到49.4%,鴻海2019年毛利率5.91%,其實這和劉董不會有什麼關係的,像鴻海這種這麼大的公司,規模一定就是做三個月到半年的,劉董2019年中接任,2019年毛利率基本上和他是沒什麼關係的,接下來2020年毛利率5.65%,劉董也算是倒楣,接任半年後準備大展拳腳,結果就遇到了百年一遇的COVID-19,外資群2019年8月時本來持股40.7%,當劉董提出3+3後,外資群是先把持股水位拉抬到47.1%,2020年3月遇到百年一遇的COVID-19,外資群就賣出部份持股避險,這也是我一直和大家說的,外資群大買很多股票後,除非遇到他們無法控制的大事件,不然他們是不會認輸的,百年一遇的COVID-19確實就是外資群無法控制的,也一定支撐不住,不過太多人想要賣,外資群也賣不掉,接著幾個月持股水位來到44.3%,也才賣掉了3%不到股價就跌回70元,等於是外資群買的起漲點,後面COVID-19緩和後,外資群從2020年11月開始狂買,鴻海股價就從74.6元漲到134.5元。
接著外資群就去檢驗劉董當初提出來2021年毛利率7%,2025年毛利率10%這件事,後面劉董因為遇到太多的大事件,例如COVID-19,光這個事件就維持有三年,尤其是在2020年時最嚴重,讓鴻海的毛利率不升反降,2019年毛利率5.91%,2020年毛利率僅有5.65%,到了2021年毛利率來到6.04%,還是遠遠不到劉董說的7%,外資群到了2022年三月時就賣到剩44.9%,2022年鴻海毛利率一樣是6.04%,外資群就確認劉董說的話跳票了,雖然後面劉董有改口說要以獲利最大化,但一些程度不好的外資群似乎聽不懂,外資群一直以為唯有毛利率增加才有可能增加獲利,檢驗的標準就以毛利率,以鴻海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三年的獲利來看,2019年賺8.32元,2020年賺7.34元,2021年賺10.05元,2022年賺10.21元,很明顯鴻海的獲利是有提升的,2021年相較2019年及2020年大幅的跳升,那是因為2020年因為疫情少賺,2021年有補一些回來,才造成2021年鴻海獲利大增,按照正常的情況來說,鴻海淨值每年增5%,獲利也要增5%,2019年賺8.32元的話,2020年應該是要賺8.73元,2021年應該是要賺9.16元,很明顯2021年就是多賺了0.88元,這多賺的0.88元就是補2020年的,2022年應該是要賺9.61元,2023年應該是要賺10.09元,其實鴻海每年確實是有淨值多5%,獲利增加5%,重點是2023年第一季因為夏普做重大資產減損多賠了一元多,不然2023年的獲利應該就是11.5元了,劉董提出的獲利最大化,確實是有讓鴻海獲利提升,一般的外資群可能書都讀到了背上了,他們以為唯有毛利率增加獲利才能增加,沒想到鴻海毛利率維持住,獲利是持續增加的,劉董這個策略之所以不被外資群買單的原因在於疫情期間廣達,緯創,和碩的毛利率是有提升的,這才使得外資群先去買廣達,緯創及和碩,最近這個情況已經改觀了,緯創及廣達的股價淨值比來到3.3倍及5.4倍,鴻海的淨值比僅1.39倍,怎麼看都是鴻海比較值得買。
當初劉董提出的F3.0(轉型升級),結果在五年後AI伺服器忽然爆火,之前一直無人問津的機器人,也在輝達GTC大會後開始重新受到市場關注,五年前鴻海就提出機器人,輝達在GTC大會也提出了智慧健康,這和鴻海之前提出來的數位健康其實也是差不多的東西,鴻海五年前佈局的東西,結果在五年後的某一天忽然就爆火,一些散戶會在那說鴻海什麼都做,什麼都不精,如果鴻海什麼都不精的話,就不會成為現在的代工廠龍頭了,也不可能營收規模六兆多,是台灣代工廠加起來的總合,最重要的事鴻海連續三十五年獲利,三十五年配息,近二十年獲利平均有10%,很多散戶在那說鴻海什麼都做,什麼都不精,這是很無知的說法,一家公司如果做的東西不精,他是不可能一直維持龍頭的地位,也不可能一直穩定獲利,一些散戶喜歡買一些他們自認很好的公司,那些公司獲利忽然爆賺一年,接下來就又開始要死不活,例如之前很火的面板,鋼鐵,航運,當初說的一付會飛天似的,幾年後現在獲利能力就大不如之前,鋼鐵及面板還從賺錢變賠錢,所以不要傻乎乎的對鴻海有誤解,覺得鴻海樣樣做,樣樣都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