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美國新創電動車企業Fisker2月29日在去年第4季營運說明會上指出,目前手中現金部位已經不足以支應未來1年的資金需求,為在營運上求生,除了將尋求融資,也正在與一間新的大型代工廠(OEM)洽談合作的可能性,而談判對象並非是台廠鴻海。Fisker週四坦言,公司現階段已經發生財務危機,需要採取新的融資手段,且不能保證一定成功,倘若無法獲得融資,或者融資結果不如預期,將可能壓縮到產品開發計劃與相關投資,同時衝擊營運規模,恐將進一步裁員、減少電動車產量,不排除會對公司的財務、業務前景產生不利影響。執行長Henrik Fisker說,公司正在尋求與大型代工廠展開合作,不過,當被問及與鴻海之間的夥伴關係時,Fisker澄清此次洽談的合作代工廠並非鴻海,「我們真的只能集中精力,也只想將精力集中在一個戰略合作夥伴身上,我們必須考量誰提供了最好的交易條件,誰對我們最有利」,而這個對象正是Fisker持續與其談判中的代工廠。由於新創電動車之路舉步維艱,外界關注Fisker一旦營運不善、面臨破產,是否將對鴻海造成間接影響,然而目前已有前例可循,產業人士觀察,去年10月,鴻海的新創電動車合作夥伴IndiEV聲請破產,但由於雙方只停留在備忘錄階段,並非如同Lordstown有實際注資,因此不影響營運,鴻海與Fisker之間同樣僅只簽署備忘錄,尚未涉及實質整車業務。鴻海董事長劉揚偉2月4日在集團旺年會上,定調2024年的首要之務則是推動電動車業務,也就是讓旗下MODEL C商轉車、納智捷n7順利上市,市場將藉由此款電動車,感受到台灣造車產業鏈的品質與水準,在成本、創意方面皆具備良好競爭力,除國內市場外,市場更看好鴻海下半年將於美國傳出更多佳音。
網友Luixian提問:想請問A大對於Fisker找新的OEM廠怎麼看,知道鴻海目前跟他的關係只是簽一份書,但一開始好像也是這幾間車廠再談合作而已,但這些車廠一間一間好像都撐不住,本來想說透過這些車廠讓其他傳統車廠看品質,會不會一開始想要透過這些車廠亮相的機會都沒了?然後現在有些傳統車廠自己也有做出電車,或是一些電車車廠像是比亞迪也都做得出足夠的車輛銷售,為什麼還需要MIH來幫忙代工?對於這個平台一些不解的地方,想聽聽A大的想法,謝謝指教。
A大回答:Fisker的想法也是很簡單,他就是想要多談幾間OEM廠,看哪一間OEM廠能給自己最好的條件,不然以Fisker後目前手中現金部位已經不足以支應未來1年的資金需求,很多公司自然就是會趁你病要你命,這就是很正常的商場的博弈遊戲,對鴻海來說,一開始會找新創車廠合作,但你會說這些新創車廠似乎都一間接著一間經營不善,這樣說好了,一開始就是這些新創公司體質弱,所以才會願意和鴻海合作,一些比較強的新創車廠還有一些傳統車廠,他們的體質強,所以還想要繼續的苦撐一陣子,這也是為啥一開始和鴻海合作的新創車廠容易傳出經營不善,這對鴻海來說也不是啥壞事,劉董之前就明確的說,電動車市場未來競爭會很激烈,才有可能逼著新創車廠,傳統車廠把品牌及組裝分開,現在你看到一大堆體質差的新創車廠經營不善,這也不是啥壞事,代表電動車目前的生意模式是行不通的,要嘛他們就繼續虧,要嘛就是接受鴻海的生意模式,也就是學手機這樣,品牌及代工分開,前幾天傳統車廠的福特及通用都說不排除找OEM廠合作了,連這些傳統車廠都已經感受到壓力了,自然一些體質弱的新創車廠就會經營不善,鴻海一開始定出來的目標很明確,一是和全球品牌廠合作,鴻海不會單壓某一間車廠,也不會因為哪一家車廠成功或失敗影響到自己電動車的生意,就拿現在手機的模式來說,之前手機還在幾強爭霸時,劉董說一些品牌訂單多一點,另一些品牌訂單少一點,總體訂單還是持平,這句話的白話文就是,蘋果如果多搶到一點市場,那來自於品牌的訂單就多一點,如果蘋果訂單變少了,那一定就是其他安卓訂單多一點,鴻海要的就是市場規模的訂單,鴻海能提供的競爭力就是市場中最強的,鴻海唯一擔心的就是手機市場飽和及微幅的衰退。
所以劉董五年前才會去佈局F3.0(轉型升級),包括未來產業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核心技術的半導體,5G及AI,了解了鴻海現在的的生意模式及未來想要在電動車的生意模式,那你就不用為鴻海擔心了,鴻海除了和全球品牌廠合作外,鴻海把電動車生意模式分三類,一是平台及動力底盤,如果一些新創車廠不想要花很多錢去研發平台及動力底盤,那鴻海可以提供模型車給他們,新創廠只要貼個牌,然後再去客制化自己的功能就行了,這樣就會大大的降低進入門檻,在面對一些比較強的新創車廠及傳統車廠,鴻海也是佈局了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及電動車組裝,一些厲害的電動車廠,他們想要用自己的平台,自己的動力底盤,那很好,鴻海還是能提供他們組裝的業務,因為組裝的營收高,毛利率低,品牌廠如果把毛利率低的組裝切出來,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自己公司的毛利率,這樣在和別人競爭時就會比較有底氣,例如特斯拉現在毛利率17%,福特毛利率5%,通用毛利率7%,特斯拉如果要打死福特及通用,那就繼續的降價,毛利率降到10%時,就看福特及通用跟不跟,如果不跟,特斯拉就能吃到更多的市場,毛利率還是比福特及通用高,如果福特及通用跟著降價,那福特毛利率就會變負2%,通用毛利率就會變0%,特斯拉一樣有10%,這時特斯拉就和福特及通用打持久戰,反正特斯拉只是少賺一點點,福特及通用是要一直賠,一直賠,一直賠,最終自然就是特斯拉勝出,如果福特及通用把組裝業務分出來,毛利率提升到15%及20%,這時就能和特斯拉一決高下,有膽特斯拉再降價試試,鴻海提供的最後一項就是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如果傳統車廠組裝切出來了,這時他們還是想要競爭,鴻海就提供很有競爭力的垂直一條龍關鍵零組件,用鴻海垂直一條龍的關鍵零組件成本就是能比別人再便宜的3到5%,這時新創及傳統車廠就能更大力的降價競爭,大家也是知道的,未來全球是禁售油車,想要讓電動車普及,價格是一個很關鍵的原素,所以電動車的價格未來一定會再繼續降低的,這也沒啥好說的,當你了解鴻海的大目標的,你就不會在那因為什麼IndiEV,Lordstown破產,Fisker經營不善,然後找別的OEM廠談判而在那擔心了,鴻海的目標是更大的,未來就是以大型的傳統車廠及體質更好的新創車廠合作,一開始找一些體質弱的新創合作,那是為了證明鴻海的能力,但那些新創車廠的體質真的是太弱,Fisker現在的車還不是鴻海代工,Fisker就要死了,當初如果第一代就找鴻海代工,也許結果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