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10月10日!從第二季鴻海營收看第三季增長情況!

鴻海2022年第二季營收為15098億,第三季為17463億,季增2365億,幅度15.66%,是雙位數的成長,去年第四季鴻海營收18898億,以前幾天巫發言人說第四季鴻海還是能成長,不論說的是季成長還是年對年成長,第四季的營收都會蠻亮眼的,按照過去鴻海營收的的成長曲線來看,10月,11月及12月的營收會是最好,9月鴻海出現8223億這種營收,這算是很誇張的好,理論上拉貨9月到了營收8223億,10月會和9月差不多,通常鴻海都是11~12月會是最好,按照過去這經驗來看,其實接下來到11月5日前,大部份的外資群,主力,散戶不敢太看空鴻海,畢竟以歷史經驗來說,鴻海9月的營收不會是最好的,在不是最好的情況下都出現了很誇張的8223億,那10~12月還得了,鴻海在2020年第四季時,因為蘋果新機慢一個月,所以使得第四季營收來到兩兆,按照鴻海九月開出來的營收來看,有可能今年第四季會打破2020年那誇張的記錄,不論會不會打破,以歷史經驗來看,就能有赫阻一些看空的人,畢竟過去經驗10~12月才會是最好的,結果9月就開個8223億,這會讓很多人不敢看淡鴻海的第四季,其實有這種預期心理就夠了,至少鴻海可以維持強勢到11月4日。

鴻海第三季比第二季營收季增15.66%,從官網上可以看到四大產品類別的增長情況,消費智能產品及電腦終端產品和上季比有雙位數的成長,第二季鴻海的消費智能產品營收7556億,電腦終端產品2919億,光這兩項產品就有1兆零475億,雲端網路產品3827億,元件及其他產品793億,這兩項是顯著成長,也就是差不多是10%左右,這兩項營收合計4620億,成長10%左右是462億,第三季鴻海營收比第二季多了2365億,所以可以推算出消費智能及電腦終端產品快要有20%的成長幅度。以電腦品牌廠華碩及宏碁第三季營收來看,華碩第三季營收1447億,比去年第三季的1391億多了56億,年增4%,宏碁第三季營收649億,比去年第三季811億少了162億,年減24.96%,再看一下NB、PC、伺服器代工大廠廣達,第三季營收3821億,比去年第三季2616億多了1205億,年增46%,看一下廣達產品組合部份,出貨方面,廣達9月筆電出貨530萬台,年減11.67%,第三季筆電出貨1560萬台,年減10.34%,看得出來廣達第三季的營收不會是由NB、PC貢獻的,年減的幅度和NB、PC品牌廠是對的起來的,所以廣達第三季能年增,應該就是伺服器的貢獻。
回頭來看一下鴻海九月營收,消費智能產品因為蘋果高階的PRO及PRO MAX熱銷下,營收有強勁的雙位數成長,這一定是沒話說的,在雲端網路部份,伺服器市場整體很強,所以也有雙位數的成長,這就很符合廣達九月及第三季營收也很強的原因,因為廣達就是NB、PC及伺服器都有,在NB、PC衰退下,伺服器營收大增,所以鴻海九月營收除了蘋果高階手機熱賣外,另一個原因就是伺服器也很熱銷,這符合劉董之前法說會上說的,伺服器全年很旺,也是鴻海今年很看好的部份,本來伺服器很旺對鴻海營收增幅就很有利了,結果蘋果高階手機又熱銷,使得鴻海錦上添花,最誇張的是電腦終端產品,在NB、PC、品牌及代工廠都有年對年衰退下,鴻海竟然九月還是年對年成長,因為中國疫情原因,很多工廠無法順利生產,所以就只能把單轉給鴻海,在疫情發生時我就和大家說過,疫情是全部的人都會面臨的問題,但需求還是在那,誰的反應快,競爭力強,最終就能吃到更多的訂單,兩三年後,鴻海用營收證實了我當初說的話,是危機也是轉機,看誰競爭力強,適應力強,最終就是贏家通吃,接下來十月,十一月及十二月份,鴻海蘋果高階手機一樣是賣的會很好,這沒有什麼好說的,總不的一開始高階賣的好,因為高階使用的是新晶片,過一個月後就換低階賣的好,天底下不會有這種事,即然一開始高階賣的好,代表消費者就是對高階蘋果買單,接下來消費者就是一直在下訂單然後等拿到自己的高階蘋果手機,愈是買不到,消費者就愈愛,黃牛就愈是囤貨,低階的蘋果14及PLUS沒有人會想要搶,黃牛也不會去搶,隨時都有貨,這就會讓消費者覺得,這什麼爛東西,當我傻了嗎?誰要去買這種沒有人要的東西,自然就是一直去搶購蘋果高階版,所以10~12月鴻海在消類智能產品的營收一定是有保障了,再加上伺服器也很猛,所以營收就這樣疊加上去,連最誇張的NB、PC,這種在衰退的產品,還因為鴻海對疫情管控能力強,拿到更多的訂單,使得電腦終端產品營收成長,這就才會讓鴻海的九月營收爆炸的好,以上鴻海形成的優勢,短時間也不會有競爭者能打破,第四季鴻海就是躺著賺了,營收能有多好就有多好了。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未來估財報要注意的事,之前FII的獲利都是佔到鴻海集團的五成,所以只要FII獲利開出來後,我們就能知道鴻海獲利的五成左右,但這個現象開始有所轉變了,看一下第二季及去年第二季鴻海的獲利情況,第二季鴻海器集團獲利282億,比起去年169億增加了113億,年增66.68%,FII第二季獲利146.9億,去年同期160.9億,減少了14億,年減8.7%,FIH及其他變化不大,今年第二季FII的獲利佔母公司的五成降到僅剩三成,降這麼多的原因不是FII獲利大減,而是鴻海母公司的獲利大增,未來在判斷鴻海母公司的財報時,FII開出來,大概就僅能知道三成左右,大部份的還是要看母公司獲利而定,這對鴻海來說是好消息,這樣整個集團的獲利就沒有集中在某一家公司,現在在鴻海集團其他子司公獲利大增情況下,鴻海整體的獲利開始大增,這應該是劉董做的F1.0(現況優化)及F2.0(數位化轉型)的成效,大家最近看到FII的毛利率及營利率有出現下滑的現象,這就是因為FII的淨值愈來愈大,需要去找到新的獲利來源,找到的新營收毛利率沒有辦法像之前這麼高,所以才會造成利潤雖然上升但毛利率下降,看到這裡後,大家也不需要擔心,你反而要開心,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立訊,市場一直覺得立訊會打敗鴻海,覺得立訊毛利率,營利率比鴻海高很多,那單純就是立訊的營收很低,他只吃到一些毛利率較高的市場,因為他的淨值低,所以只要吃到某一些賺錢的營收就能有不錯的獲利,真正想要和鴻海對戰,立訊就要加大他的營收,一旦立訊營收變大,自然毛利率就會下降,鴻海已經花了近五十年在佈局一條龍的垂直整合,當對手的營收愈大時,才會和鴻海的客戶有重疊,這時才看得出來鴻海的競爭力,最明顯的就是和碩,EMS第二名,營收做到第二名時,其實還是差鴻海一百條街,第三季營收3529億,和鴻海第三季營收17463億差了13934億,鴻海的營收是和碩的五倍,現在鴻海毛利率還有6.4%,和碩毛利率僅有5.11%,和碩如果營收想要再大一些,那就會和鴻海競爭,那時毛利率就會更低,很多散戶一直覺得鴻海是豆腐做的,其實只要營收大一點的代工廠,就會感到絕望,距離鴻海的營收還差了五倍,毛利率就降到這麼低了,想要再做大,之前和碩毛利率就僅剩3~4%了。
鴻海在新事業方面,電動車已經出了五種車型了,其實應該是更多,之前還有幫北美代工的電動農用車新客戶Monarch,這些就是為了2023年的營收及獲利在熱身,今年第四季的蘋果高階手機及伺服器已經能保證鴻海第四季營收超旺,第四季營收及獲利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加上中國疫情讓一些NB、PC出不了貨,鴻海多撿到一些訂單,這也是為什麼前幾天鴻海發言巫俊毅說第四季鴻海營收還是能成長,近期因為FED升息,美國制裁中國半導體讓很多半導體個股下跌,台股中光半導體的台積電都佔了三成,一些上下游加起來,半導體可能就影響台股五成左右,聽到美國制裁中國半導體,很多半導體股都嚇到趴下來,其實股市漲多了就是找個理由下跌,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台積電淨值96元,股價漲到600多元,獲利別人早拿走,風險你來擔,那時台積電股價一直漲,很多散戶就在那嗆聲說台積電技術天下無敵,毛利率六成,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本來就要比較高,那時我也說,台積電毛利率高是因為它處在比較上游,所以毛利率才高,散戶常常用毛利率來和鴻海相比,看了我也是笑了,那時我說過,台積電毛利率六成賺到的23元和鴻海毛利率6.4%賺到的10元,這就是最終的獲利,不會再用毛利率再去加權,但很多散戶因為台積電股價一直漲,就自信心爆棚,今年台積電從最高點到最低點,至少都跌了36%了,從年初的615元到上星期五,也下跌了28.78%,不要以為買到大型權值績優股,你就不會賠五成,或是被融資斷頭,今年以來,台灣五十成份股跌4~6成的至少有十檔,跌三成以上的有16檔,跌兩成以上的有三十檔,所以不要不信邪,大部份跌這麼多的權值股,都是在2020~2021年資金潮時,股價漲到天上去,股價和淨值差的很遠,那時資金很多,大家在裡面比吹牛,愈是能吹的漲愈多,什麼聯發科拿到全中國5G的訂單,什麼欣興、南電、景碩缺到2025年,每一個都是在比會吹牛的,一些生技股,新藥股也在那吹疫苗要賣1億劑,新藥賣到全世界,吹牛歸吹牛,牛皮總是會吹破的,當潮水退去後,你就會知道誰沒有穿褲子,鴻海年初時淨值就96元,股價104元,一年能賺10~11元,去年獲利創十幾年新高,今年上半年獲利也創十幾年的新高,股價也才和淨值差不多,這樣的股票,就算台股下跌5000點,6000點,鴻海還是能活的好好的,現在鴻海已經進到小學生的加法而以,100元,一年賺10~11元,一年後能值多少錢,大部份的投資者再怎麼保守,這種小學生的算法他們也是懂的,另一方面是,鴻海一年能有10%的資產增幅,什麼美金定存,保單,十年公債,那都不夠看,鴻海的報酬率就算美元定存最最最高的來到5%,鴻海還是能打敗一倍以上,重點是,美元定存如果最高來到5%,接下來一定就是會走下坡,而鴻海資產一年增10%只是起點,明年還有電動車的題材,2024~2025年營收能多1兆,然後以每年複合成長30%的營收增加,有人會覺得2024~2025年電動車營收才增1兆,那也太少,那是因為剛起步,未來還有20~30年的好光景,如果2024~2025年就是最高峰,那有什麼搞頭,一定是要連續再賺20年,這樣才夠勁,愈到後面,營收增加的就愈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