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很多散戶被洗腦買ETF就是分散風險,買ETF無腦買就能賺錢,這就使得ETF的種類及規模愈來愈大,以元大台灣五十為例,市值2208億,股東人數60.3萬,元大高股息打著高股息的名號,市值1418億,股東人數74.77萬人,國泰高股息市值1091億,股東人數68.1萬人,國泰5G市值432億,股東人數37.7萬人,國泰5G算是比較新的ETF,所以人數比較少,這一檔發行的時間比較短,差不多僅兩年,富邦台50市值345億,股東人數21.6萬人,富邦高股息市值274億,股東人數23.37萬人,國泰電動車市值267億,股東人數19.74萬人,這些ETF的總規模加起來是很驚人的,這就會使得一些權值股會產生助漲及助跌的現象,最明顯的就是台積電,被幾百家ETF及基金持有,這些基金在買的時候,他們是不會管你是否過高的,反正當初規則定出來,按照權值買的ETF,看到股價上漲,市值變大,佔的權重變高,ETF自然就一直買,當台積電股價一直上漲時,投資人及市場就一直找理由看好台積電,最後連護國神山都出來了,今年下來,在FED快速升息,回收市場資金,一些投資人贖回基金及ETF,這就使得台積電出現了下跌,當台積電愈是下跌,ETF就愈是賣,有人會覺得,怎麼這麼蠢,不要懷疑,就是這麼蠢,在2020~2021年時,主要上漲的是台積電,聯電,聯發科,在聯發科漲到1190元時,一度打敗了鴻海站上了第二大權值王,這也是靠ETF、投資人一直追上去的,鴻海的權值愈來愈低,這就產生了奇特的現象,鴻海淨值100元,一年資產增10%,股利率5%,結果ETF一直在賣鴻海,然後去買台積電這種股利率1.7%的,聯發科這種股價淨值比4倍的,今年大家就能看到台積規、聯發科,聯電有多慘了,我說過,股價只要高過淨值太多,哪怕你的技術是天下第一,獲利成長性高,你還是會在資金潮退時被教訓,當股價下跌一陣子後,就會開始出現打落水狗的人,最近在打台積電的人還蠻多的,尤其是跌破400元後,很多ETF及基金也不會管你三七二十一,反正看到股價下跌,市值變低,客戶贖回,不會管你有沒有價值,客戶也不會知道自己的ETF或基金中的持股有沒有價值,他們僅看到自己的未實現損益賠好多,然後不爽就贖回或解約了。
接下來看一樣是百億規模以上的ETF,中信中國高股息,市值252億,股東人數13萬,元大滬深300正2,市值227億,股東人數2.5萬,值得注意的事是,這種正2的ETF都是以期貨為標的,所以不會配息,而且符合使用期貨及國外標的的,管理費都會特別的高,道理很好懂,你買了中國高股息正2,券商理論上也是要把你的台幣換成人民幣,然後再去買中國的期貨,在操作期貨時,因為要很頻繁的換股,基金操盤人覺得累,所以管理費就會相對高,中信關鍵半導體市值162億,股東人數15.6萬,富邦公司治理市值137億,股東人數9.2萬,國泰費城半導體淨值105億,股東人數6.5萬,元大高股息低波動市值104億,股東人數4.8萬,很多散戶就是因為懶,不做功課才去買ETF,但ETF中包了哪些公司,值不值得買,他們通通一無所知,這就造成散戶只能憑感覺買,憑感覺賣,這就是券商愛的,反正最好你不懂公司價值,不知道什麼是便宜,什麼是貴,在低點時你有可能會賣,高點時你一樣會買,每天最好就是買來賣進,或是券商包了一堆漲到天上去的股票,當ETF跌下來時,散戶就一直無腦攤平,接了滿手的爛股票,這些ETF其實也不會管你賺不賺錢,他們要的就是管理費,哪家ETF敢說沒有賺錢就不收管理費嗎?我敢說,一定沒有一家敢的,試想一件很簡單的事,台股一年資產能增5~10%,會配出來的股利率約4~5%,竟然沒有一家ETF敢和你說,如果沒有賺錢管理費就免,大家就知道買ETF的人有多盤子了,那些券商單純就是看哪一些題材比較熱,如AI、5G,電動車,關鍵半導體,ESG,高股息,低波動,永續經營,綠能電池,各國的龍頭股…等,反正他們就是負責幫你買,然後妥妥的每年收一大堆的管理費,以ETF全部的規模有上兆元,這也難怪電視上,網路上,常常會有人在那介紹ETF給散戶買,這可是一塊肥肉,只要吃到,那些散戶每年就是固定從自己本來收益的4~5%抽出0.45~1.08%給ETF券商,2019~2021年時台股因為資金行情股價漲了很多,但那些都是虛幻的,今年在修正泡沫時,股價通通都跌回去了,唯一不變的是ETF券商已經和你收了四年的管理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