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2年10月6日 星期四

10月6日!鴻海將替INDIEV打造原型電動車!

鴻海官網說:鴻海電動車添新客戶,與美國新創 INDIEV簽署合資公司協議,鴻海俄亥俄州工廠將協助 INDIEV 打造 INDI One 原型車,雙方也將針對代工製造合約進一步協商。鴻海表示,INDIEV 於 2017 年啟動開發 INDI One,2021 年 10 月對外展示原型車,本次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有助 INDIEV 向客戶交付車輛時程邁一大步,現階段雙方仍在討論進一步合作機會,除了生產原型車,其他合作內容細節也將在確認後適當時機對外公佈。

A大回答:鴻海近一年在電動車的動作頻頻,很明顯2024~2025年想要市佔5%,營收1兆元就是和你玩真的,以鴻海電動車新款發表的速度,及不同的款式,不同新創公司合作的設計外形,大家是可以期待2023~2024年鴻海營收再度的爆炸性成長,以進一年的合作有,2021年7月21日,鴻海與日本電產將在台灣共組合資公司,深化電動車關鍵技術,2021年8月24日,鴻海科技集團與Stellantis正式簽署合資公司協議,2021年9月4日,鴻海公司與泰國國家石油公司正式簽約成立合資公司,2021年9月28日,鴻海攜手碩禾、榮炭、中碳 加速電動車電池負極材料研發,2021年10月1日,鴻海科技集團宣布與Lordstown Motors簽署合作框架協議,2021年11月11日,Lordstown與鴻海正式宣布雙方建立革命性戰略夥伴關係,2021年12月7日,鴻海攜手Stellantis共同開發設計車用半導體晶片,2022年1月21日,鴻海、Gogoro IBC和Indika與印尼政府攜手打造EV生態系,聚焦電動車產業,發展新能源電池,2022年3月3日,鴻華先進科技自主開發電動巴士MODEL T 正式交付高雄客運 MODEL T前進南台灣,攜手在地打造綠色智能交通生態系,2022年7月20日,鴻海與恩智浦宣布攜手合作開發新一代車用平台,2022年8月9日,鴻海與Monarch Tractor攜手打造下世代農業設備,接下來就是今天的,鴻海與INDIEV攜手於俄州廠將打造INDI One原型車,鴻海創立了MIH聯盟後,有2400家國際一流的公司加入MIH,鴻海也在全球各地找出海口,今年以來鴻海已經發表了不少的電動車,其中電動巴士已經在台灣滿街跑了,明年乘用車就會開始交貨及量產,明年也才2023年,今年發表的這麼多車型,未來都會貢獻平台,關鍵零組件,軟體及組裝代工營收,台灣一直以來是代工王國,很多附加價值都被做平台的拿走,白話文就是大部份的利潤都是被做平台的拿走,例如谷哥,微軟,蘋果,INTEL,這一次如果台灣電動車能成功,那大部份的附加價值就通通會留在台灣,台灣很多的公司毛利率及獲利都會得到很大幅的提升,尤其是鴻海,很多散戶錯誤的把毛利率當競爭力,鴻海在EMS界的毛利率是最高的,所以競爭力是世界第一,在不同的產業毛利率本來就不同,在晶圓代工中,毛利率要5~6成才是最多的,那當然毛利率5~6成的公司競爭力才是第一,鴻海目前的競爭力是EMS界的第一,不過組裝代工需要比較大的資產,用很大的資產才能產出相對應的利潤,這一點有好有壞,好處在於一般公司很難取代鴻海,我舉個例,鴻海資產有約四兆,可以做六兆的生意,鴻海的負債比僅有六成,剩下的代工廠負債比都7~8成,廣達資產也才7686億,和碩才6192億,想要像鴻海這樣負債比僅六成不到就有四兆的資產,那還差的老遠,有這麼大的資產才能做這麼大的生意,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門檻,那代工的壞處也是資產很大才能得到相對的利潤,未來鴻海想做到十兆的生意,資產可能要有6~7兆,如果鴻海電動車平台成功,就會有一大部份的營收是透過比較小的資產就能創造出大利潤,有一些人覺得鴻海很容易被取代,我只能說這種人天真了,什麼立訊要取代鴻海,以他那一點點的資產,蘋果是敢給它很多訂單就是了,小資產做太大的生意,很容易就會因周轉不靈而倒閉,白話文就是,你口袋10萬,結果你想要做1000萬的營收,庫存,應收及應付款都幾百萬,結果某一個客戶應收款50萬跳票,你才僅有10萬的資產,你馬上就倒閉了,所以蘋果也沒有這麼傻,短時間內,立訊想要累積幾兆的資產,那就是痴人說夢話,一堆酸民都是說的比唱的容易。

鴻海官網說:,但這次影片保留更多細節,不過還是能從車體外觀、進氣口、大燈、尾燈及車標等細膩配置,感受出鴻海將此車款定位為主攻都會時尚女性車主的策略與安排;惟影片並沒有拍攝到車主買家關注的內裝,須留待10月18日鴻海科技日當日現場實際感受。
A大回答:十月十八日鴻海科技日會發表兩部電動車,還會發表有關低軌衛星的產品,鴻海F3.0(轉型升級)包括未來產業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核心技術半導體,5G及AI,現在就是電動車跑的最快,這就是鴻海造車速度,大家就會開始了解之前我說鴻海MIH聯盟的優勢,大部份的零組件都是2400家成員現有的東西,鴻海僅是集合大家之力,然後再去看裡面缺什麼,再把火力集中在缺的部份,而且這些現有零件組的公司,也不會和鴻海搶組裝代工,畢竟組裝代工需要較大資產,不是小公司能夠做的,鴻海目標有三個,一是電動車平台,二是電動車關鍵零組件,三是電動車組裝代工,集合2400家的好處在於可以加速電動車產業發展,而且有錢大家一起賺,成員的公司只要把公司的公務車換成鴻海電動車,這就是不小的訂單了,而且這2400家MIH聯盟的公司有七成都是台灣公司,這些公司也有股東,當你發覺你投資的公司在MIH聯盟中,你希望你投資的公司電動車可以發展的很順利,這時你又需要電動車,你自然會去捧場鴻海的電動車,這裡說是鴻海電動車應該是不嚴謹,就是所有台灣公司組出來的電動車,每一家公司都有錢賺,還缺的部份,鴻海就去投資,這樣就不會像一般電動車公司,所有的東西都想自己包,速度又慢,又燒錢,看到鴻海電動車新品的速度,是有幾間車廠有能耐這樣出,這就是打群架的力量,大部份MIH成員都希望鴻海電動車成功,只要鴻海成功,那台灣這些MIH成員未來就能大賣電動車關健零組件,台灣的電動車就準備開到全球了,這樣的公司,股價在淨值附近,台灣的投資者,法人,主力,外資群,常常在質疑鴻海這種競爭力一流的公司,看了我都三條線。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