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2年12月4日 星期日

12月4日!鴻海砸500萬空運物資助賑災印尼!

新聞說:鴻海今日宣布捐贈556個家庭帳篷及1,188個睡袋援助印尼西爪哇省席安約鎮,盼協助當地災民度過地震所造成的困境。相關物資在印尼投資部、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的協助下,已空運送至印尼,並由印尼當局協助發送予災區需要的民眾。自印尼地震發生後,當地許多設施嚴重毀損,民眾被迫撤離家園無處所可居,因此鴻海在第一時間即啟動賑災物資籌備行動,經鴻海駐印尼主管確認印尼災區民眾需求後,連夜進行物資購置、包裝搬運、入艙空運等工作,僅花三天時間,就將在台灣採購的 556 個家庭帳篷及 1,188 個睡袋等總價值超過 500 萬元賑災物資,以空運的形式從台灣送至印尼。
A大回答:有一些酸民很喜歡擔心鴻海因為某一些事件而損失嚴重,造成公司無法獲利,事實上鴻海常常會捐助各個國家,之前中國水災,台灣缺BNT疫苗,現在印尼地震,我說過,唯有做對世界上有意義的事情才會長久,鴻海屬於實業,透過提供當地就業機會而賺錢,有一些人說鴻海在中國的工廠很血汗,其實鴻海富士康是很多中國人喜歡的公司,很多事是比較出來的,有一些人覺得中國一個月才幾千元人民幣工資,要靠獎金,全勤,留任金才有到5000~6000元人民幣,但大家要想一件事,中國平均的薪資本來就很低,如果你要這樣比薪資定論的話,那你拿台灣和美國、澳洲、日本比,台灣的公司難道也是血汗公司嗎?鴻海透過提供當地就業機會,賺的也不是什麼暴利,就是賺管理財,透過上下游垂直整合讓獲利更多一點,這種實業是能一直存在下去的,大家記得我常說的錢等於勞力抵用券吧,什麼技術的公司都有可能被取代,當初紅極一時的公司,最終也會被新的公司打敗,但天下公司唯勞動力不破,有一些人會說,未來就全部都機器人了,那些工作就沒有用了,你會這樣想就天真了,如果這世界全部都機器人,那錢就會變得相對沒有意義,有人才會有消費,才會有經濟,地球可以控制人口成長速度,但不可能因為某種科技讓人類全部消失,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從出生到死亡,你一個人能創造出多少經濟流動呢?我敢說至少是幾億元以上的水準,你工作賺錢,日常生活開銷,然後買房子,買車子,生小孩,取老婆,死亡,炒股,炒虛擬幣…等,這些都是經濟的推手,鴻海只要是生產人類所需要的產品,然後提供人類就業機會,這種公司通常很容易可以永續經營,以鴻海的策略來說,每一步進到新產業時,它的策略都很聰明,就是不做品牌,直接做企業對企業,瞄準未來的新產業,新趨勢,提供所有可能成功品牌服務,最終誰成功鴻海都無所謂,過程中哪一些變大或變小鴻海也無所謂,白話文就是,鴻海假設吃下ICT的10%的市場,也許ICT的總產值為60兆,鴻海就是拿6兆,這6兆來自於不同的公司,如果蘋果成功,那來自蘋果的訂單就多一點,如果華為,小米,華碩成功,那來自於這三家的訂單就多一點,反正鴻海就是提供超級有競爭力的代工及垂直一條龍的服務,這也是為什麼鴻海在ICT產業中能一直穩定的獲利,不論過程中哪一間品牌廠成長,現在鴻海在電動車也是執行相同的策略,這就叫做複製成功,從0到1很難,但從1到1就很簡單,鴻海ICT產業很成功,就把ICT的模式複製到電動車,我相信電動車未來不論哪一個品牌成功,鴻海一樣是能拿下10%的市佔,這也是鴻海能永續經營的原因,說到這,一些有關永續經營的ETF還不買進鴻海的,那些基金經理人頭上就是有一個弱字,之前我就說過,不買進鴻海的ETF都是很嫩的,以目前鴻海的股價對價值情況,買進鴻海是明智之舉,那些沒有買鴻海的,可能程度都不太好。

新聞說:鴻海斥資61.4億元擴大歐洲及中國產能布局,鴻海今天公告分別增資捷克子公司Foxteq CZ s.r.o約5898萬美元及太原富馳科技約人民幣10億元,合計約新台幣61.4億元,擴大歐洲及中國產能布局。鴻海今天公告,自8月9日至12月2日輾轉透過旗下PCE Paragon solutions Kft公司增資Foxteq CZ s.r.o公司5898萬美元,約新台幣18億元。鴻海另透過富士康精密電子(太原)投資太原富馳科技人民幣10億元,約新台幣43.4億元,累計投資太原富馳達人民幣15億元。鴻海於捷克設有研發和設計中心,並生產顯示器、手機、無線通訊、雲端伺服器等產品;太原富士康則主要生產電子元件、行動通訊系統和手機等。


A大回答:之前我說過,生命會為自己找出路,有一些人看到之前中國動態清零就覺得鴻海死定了,其實鴻海也是會觀察中國接下來的政策會如何,一些台商及外資群也是如此,對鴻海、台商及外資企業來說,鴻海基礎建設好,工人薪資也便宜,除非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不然不可能全面徹出中國,以中國有14億的人口來說,就算外銷沒有辦法,至少內需市場也是需要的,當初最差的情況就是中國繼續動態清零,完全不要放寬防疫政策,時間久了後,鴻海,台商及外資企業紛紛出走到東南亞或印度,當資金湧進到東南亞及印度時,這些國家的基礎建設就會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前進,這應該很好理解吧,我說過錢等於勞力抵用券,印度之所以窮,基礎建設不好,那是因為沒有大量的外銷把印度的勞動力賣給別的國家,印度賺不到外匯,只能靠內需,之前我就舉過一個例子了,如果完全靠內需,等於就是一家四口,父母及兩個小孩,如果子女幫父母做家事,父母給小孩錢,這就是叫內需,這四個人彼此付出勞動力取得到的錢,就是僅限於家庭中,你無法透過家庭中彼此付出的勞動力去取得外界給你的勞動力,這時有人說,怎麼會,兒女幫父母打掃賺到500元,兒女拿著500元就能出去買吃的及喝的,嗯,沒有錯,但那500元是他們父母之前在外面賺到的,而不是在家庭中產生的,如果父母不出去賺外面的錢,一直給子女錢,最終家庭中的錢就會用光,這個家庭就會變窮,這也是為什麼經濟中有分外銷及內需,一個國家如果貿易順差大,代表賺進來的錢大於花出去的錢,那家庭當然愈來愈有錢,國家也是這道理,我們出口賺10兆,進口8兆,這樣順差2兆,這2兆就會成為台灣的財富,時間愈久,台灣就會愈富有,回到印度,如果鴻海,台商及外資企業一股腦的湧進印度,就會把錢帶進到印度,這時開始建廠,國家就敢舉債做基礎建設,畢竟未來鴻海,台商及外資企業可以把印度的勞動力賣到全世界,這時就會有很大的順差,有人說印度未來10年內都無法有好的基礎建設,我只能說,如果中國再嚴格動態清零兩年試試,所有的資金湧到東南亞及印度,那時你就知道什麼叫鈔能力了。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