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亞馬遜豪砸5988億投資賓州擴建AI資料中心,擬連結核電供應,美國亞馬遜公司9日宣布,計畫斥資至少5988億元台幣在賓州建造兩座資料中心園區,用來支援人工智慧(AI)和雲端運算技術。其中一座資料中心將設在賓州東北部核電廠旁,由核電廠直接供電,因此正受到聯邦政府審查。美聯社報導,亞馬遜旗下公司Amazon Web Services(AWS)全球資料中心副總裁米勒表示,在這兩座預計興建的資料中心當中,其中一座將落腳賓州東北部、靠近薩斯夸哈納核電廠,直接從該核電廠獲取電力。另一座則位於費爾萊斯希爾斯物流園區基石貿易中心,透過電網供電。賓州州長夏皮洛表示,這項投資是賓州史上最大規模的民間企業投資。此外,他也指出,賓州政府正與亞馬遜合作,規劃在賓州推動更多的資料中心專案。薩斯夸哈納核電廠的大股東塔倫能源去年以6.5億美元(約195億元台幣)的價格,將其資料中心和核電廠鄰近的土地出售給亞馬遜。這筆交易預計最終將提供960百萬瓦的電力,且可能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出售。960百萬瓦的電力相當於薩斯夸哈納核電廠發電量的40%,足以為逾50萬戶家庭供電。不過,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暫緩了亞馬遜資料中心直接使用賓州核電廠電力的協議。對於電力需求極大的科技巨擘來說,將資料中心直接連接到發電廠,可以將開發時程縮短數年,這是比連接到擁擠的電網更快速的電力採購途徑。然而,這種直接連接發電廠的模式引發了質疑,包括:優先將電力提供給出價較高的客戶,是否會犧牲其他用戶的用電權益;以及,讓這些大型用電戶免於分攤維護和改善電網的費用,對其他使用者是否公平。
A大回答:AI伺服器的趨勢是很確定的,大家看廣達股價已經漲回年初的位置了,鴻海年初的位置大概就是188元,昨天我們有分析鴻海目前每一個月伺服器加AI伺服器的營收是增加一千多億,廣達則是增加五百多億,之所以廣達成長率比較驚人,那是因為廣達沒有智慧型手機,而且在電腦及筆電規模也僅有鴻海的三分之一,鴻海因為在原本ICT產業是王者,打敗了緯創,廣達,和碩,仁寶,英業達等代工廠,現在面對新的AI伺服器的商機,鴻海也是以黑馬的姿態遙遙領先,以絕對金額來說,鴻海目前一個月伺服器及AI伺服器就是增加一千多億,是廣達五百多億的兩倍,大家也是知道到2031年AI年複成長率是很高的,鴻海之後成長到一個月新增5000億時,廣達就僅會增加2500億,大家不要忘了一件事,所有的產品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特性,也就是愈到後面愈競爭,一開始大家會覺得緯創,緯穎及廣達吃到一點AI伺服器的營收就能讓年增的很誇張,但幾年後AI伺服器開始進到大量生產期,那時客戶就會開始去比較誰能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價格,一開始所有的客戶及國家都很缺AI伺服器,所以很多外資群,主力及散戶覺得就先去炒廣達,緯穎及緯創比較好,確實你要以短線的角度去投資廣達,緯創及緯穎,那我也不能說什麼,畢竟這三家的基礎營收少,確實AI伺服器增加個500億,對廣達來說就是成長五成的年增率,但這些AI概念股的股價也早已經漲很多了,獲利被拿走很多年,也就是你知道緯穎及廣達一開始營收基數小,所以一些營收就能讓公司年增率很高,這一件事外資群,主力及散戶也都知道,也已經把相對應的價格先拿走了,要是你進去這些公司沒有及時退出,那很有可能之後等這些公司失去競爭力時,你就會賠掉更多的差價,這應該是很好理解吧,一開始外資群,主力及散戶就是吃準這些公司接下來一到三年營收年增率很高,所以就把股價先炒高,等待散戶進來買單,要是哪天AI伺服器的量足夠大時,客戶開始去尋找更具競爭力的價格,也就是都來找鴻海,大家就會發覺這些比較小的公司訂單又都會被鴻海搶走,通常就是大魚吃小魚,鴻海之所以要維持市佔率,原因就是沒有市佔率何談競爭力,如果你是以投資五年到十年以上為目標,你當然就是要選鴻海,因為鴻海股價上漲的比較少,你在做複利再投入時,你能買到的股票就會相對多,現在你去買廣達及緯穎,確實短時間營收增加的會很誇張,但這些因素早已被反應在股價中了,你進去買這些公司,留給你的就僅有風險。新聞說:工業富聯董座鄭弘孟表示AI是歷史性機遇,鴻海集團旗下工業富聯上市滿七周年。工業富聯董事長鄭弘孟8日於工業富聯網站發出以「攜手同心未來可『7』」為題的「致全體同仁」信表示,人工智慧(AI)就是這個時代最確定的歷史性機遇。鄭弘孟在上述「致全體同仁」信中表示,過去一年,全體同仁共同奮進,創下「四個新高」,營收利潤創新高、AI業務發展創新高、股東回報創新高、企業ESG評級創新高。鄭弘孟認為,工業富聯的未來就藏在「Fii」三個字母裡。其中,他就「F」提到「Future」稱,從上市之初,其就提出「深根中國大陸,布局全球市場」的發展戰略。未來,將持續加大在大陸國內的資金投入力度,深化產業布局,也會繼續完善全球產能建設,強化區域製造交付能力。就「I」提到「Innovate」稱,工業富聯要堅持Al驅動創新發展,持續鞏固在AI產業上的優勢地位。一方面,積極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強化在AI全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能力,深化與核心客戶合作,共推AI技術創新與發展;另方面,將AI融入公司生產營運,借助AI最新技術成果,推動技術、產品、業務、市場的變革。就「I」還提到「Invaluable」稱,將以打造國際知名的永續品牌為目標,實現更綠色、更規範的ESG願景。此前,鄭弘孟在工業富聯2024年年報中曾指,AI浪潮洶湧澎湃,以不可阻擋之勢重塑全球科技與產業格局,機會與挑戰並存。AI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新引擎。依托AI全產業鏈垂直整合及智慧製造等優勢,助推AI業務實現突破性進步,AI伺服器營收年增超150%,與客戶共研的下代產品也陸續出貨。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