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6月4日 星期三

6月4日!外資群回補完期貨空單後再買超台股!

今天外資群買超台股203.38億,投信買超台股44.98億,自營商買超台股37.17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台股285.52億,外資群期貨空單減少2305口,期貨留倉空單37165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多單2899口,今天台股成交4046.27億,上漲491.16點,漲幅2.32%,收在21618.09點,電子上漲34.3點,漲幅2.99%,收在1182.99點,金融上漲22.93點,漲幅1.1%,收在2115.46點。外資群在賣超五個交易日,賣超金額共988億後轉買203億,外資群近四個交易日回補了期貨空單一萬口,前兩三個交易日很明顯外資群就是故意去賣大型權值股壓制指數,這是外資群其中一個優勢,他們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要賣,要賣多少,當外資群要賣之前,他們就會先佈局大量的期貨空單,接著一邊賣出股票時一邊回補期貨空單,我這一兩天也和大家說過,雖然外資群在四月中到四月底有買到一些低成本的庫存,前幾天賣出可以賺到5%的差價及期貨空單的差價,但是近一個月下來外資群是買超台股兩千億,成本就是在月線上,那時我就說外資群不致於再繼續摜殺,因為他們自己的成本就擺在那,而且外資群也已經回補了七千五百多口期貨空單,外資群當初佈局的期貨空單並沒有完全避險自己的現貨部位,其實這樣也是很合理,我用白話文一點說,今天如果你買100張鴻海,你就是相對看好鴻海股價上漲及長期走勢,但是你又擔心短期川普嘴砲,所以你就買了鴻海期貨空單,要是你買了足夠的期貨空單,那搞笑了,你買現貨及期貨空單都是需要成本的,要是你買足夠的避險期貨空單的話,那鴻海上漲及下跌你都不會有任何的獲利及損失,要是這樣的話,那你幹嘛進到股市,要是你買100張股票,避險期貨約50張的量,這樣在下跌時你是能賣掉期貨空單賺點差價,上漲的話因為你手上有更多的股票,所以還是能賺50張現股的獲利,這種就是比較偏短線波動行情,一般緩漲的行情就不會用這種方法玩,外資群之前就是覺得美債或川普關稅事件,所以才會想要佈局一些期貨空單,要是川普出來狗吠兩句,外資群就能期貨空單賺錢,至於現貨本來就是放久了必勝,對於一般價值投資者來說,你不像外資群這樣要裝忙,所以你就不用去這樣玩,外資群如果不裝忙的話,散戶怎麼可能給他們管理費,要是外資群和你說,我成立一個ETF,我就買鴻海放了六年或十年,甚至二十年,這樣每年還要向你收0.6%的管理費,你會不會想從ETF經理人的頭巴過去,一般ETF經理人及外資群其實是為了讓客戶開心才會這樣買來賣去的,就是在多頭行情時有賺到差價的感覺,在空頭行情時再和客戶說比別人好一點,跌的比大盤輕一點。

這一周前三個交易日下來,富邦買了14258張,美林賣了8964張,瑞銀賣了5944張,賠了787.7萬,大摩賣了4831張,賠了548萬,台灣匯立是真的完成了一買及一賣,也才買829張,賣791張,合計買超38張,這樣都能賠209萬,高盛這一周算是最大的輸家,買5930張,賣6994張,合計賣超1064張,虧損1097萬,小摩買8835張,賣9514張,合計賣超679張,虧損507萬,現在我比較不針對每一天主力籌碼變化去追蹤,就是偶而整理一下幾天的主力籌碼進出情況,我會把一些外資群及主力的進出及虧損列給大家看的原因是讓大家知道短線沒有這麼好賺錢,一些散戶一直以為短線很好賺,覺得外資群及主力這樣買來賣去好靈活,主力籌碼分析就是讓大家知道短線頻繁進出不一定很好賺錢,有時你大智若愚的一直持有,其實是能避開很多沒必要的虧損的,像4月7日到4月9日,要是你很怕之後還會再下跌賣出,或是抱著先賣出後面再買回的心態,你就很有可能遇到4月9日砍在鴻海的阿呆谷112.5元,隔天鴻海就無量漲停回到123.5元,4月11日雖然鴻海股價最低來到117元,但是最終是收在134.5元,要是你在4月11日開盤擔心股價跌回112.5元或是繼續跌,你很有可能就會在117到123元就把手上的股票賣掉,要是你就傻傻的一直持有,鴻海今天股價是收在156元,比4月2日起跌前的153.5元還要高,接下來幾年AI伺服器一定是會爆炸性成長的,鴻海也會靠AI伺服器成為一間獲利成長的公司,以前鴻海淨值83元賺8.3元,淨值100元賺10元,現在淨值120是能賺14.4元,大家應該可以發覺鴻海去年賺11元,但是業外收入是異常低的,一般鴻海業外是能賺兩百到三百億的,這樣就會有兩元左右的獲利,今年鴻海本業因為AI伺服器獲利成長,再加上業外獲利回到正常的水準,一年賺個14元不會是什麼大問題的,大家要是很擔心關稅帶來的影響,以目前的關稅來說,中國就是平均被課20%,第一季是僅有被課徵10%,要是第二季鴻海獲利一樣是能賺到三元多,其實關稅對鴻海的獲利影響就真的不大。

新聞說:AI時代能源戰開打!Meta簽核電長約,輝達將成贏家,Meta在3日與星座能源簽訂20年核電協議,凸顯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正水漲船高,人工智慧熱潮不會很快消退,而輝達將是贏家。根據Meta和星座能源達成的20年合約,Meta將使用星座能源在伊利諾州核電廠的核能,並購買清潔能源,以抵銷在其他地方不那麼環保的發電量。其他財務細節則未揭露。Meta執行長祖克伯說,與星座能源的協議,能讓Meta使用「零排放」能源,以實現打造出領先AI模型的目標。星座能源是美國最大的獨立核能發電廠業者。巴隆周刊指出,Meta正盡全力投資AI基礎建設,今年4月把原已龐大的2025年資本支出預測進一步提高,從原本的600到650億美元,擴增到640到720億美元。正由於Meta主要使用輝達的AI晶片來驅動各種工作,代表輝達將持續從這股AI支出熱潮中受益。除了與星座能源簽下長約,Meta還表示,公司目標2030年起讓核發電量新增1GW到4GW的計畫,已經收到一些提案,預計今年年底前針對一些雀屏中選的項目完成流程。Meta說:「我們對核能的投資,將確保我們擁有強大能源基礎建設,以帶動AI創新,進而刺激經濟成長,並讓我們的社區做好因應未來的準備。」對大型資料中心來說,核電是最佳電力來源,可隨時提供可靠的電力。相較之下,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若沒有最低限度的風力或太陽光,是無法供電的。Meta的舉措也代表大型科技公司願意許下長期承諾,以支持AI基礎設施的成長。科技產業想要確保獲得的電力,不只是一兩年內的使用量,而是著眼於長遠的數十年。這對當前興盛的AI交易來說,無異於一注強心針。近來有多筆核電交易,例如Alphabet和亞馬遜去年不約而同簽約資助小型核子反應爐的興建,這些反應爐預定最快2030年起可以供電給資料中心。在此之前不久,微軟也和星座能源簽約,從三哩島上一座重啟的核反應爐購買電力。巴隆認為,這也意味著,大型科技公司還會有更多這類核電採購協議。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