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輝達GB300來了,鴻海大贏家,廣達、緯創等伺服器鏈出貨喊衝,輝達GB200量產邁入高峰之際,下世代最強AI伺服器GB300下半年接棒上陣,效能再進化,AI伺服器代工協力廠摩拳擦掌搶商機,其中,鴻海訂單份額最大,成為大贏家,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等出貨同步喊衝。法人分析,GB300是AI產業下半年重頭戲,攸關科技業榮枯,受重視程度甚至比蘋果iPhone 17系列新機還高。GB300是輝達用來進一步推動AI推理運算能力,支撐生成式AI、代理AI與實體AI等應用落地的要角。GB300有多強悍?根據輝達揭露的數據,不僅晶片持續委由台積電操刀,最高階的GB300 NVL72連接72顆Blackwell Ultra GPU與36顆安謀Neoverse架構Grace CPU,其AI效能比GB200 NVL72提升1.5倍;與基於前一代Hopper架構的產品相比,Blackwell在AI工廠市場的營收機會提升50倍。由於技術與算力大升級,GB300上市後,預料仍會吸引主要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砸大錢搶購,並為相關供應鏈帶來龐大商機。鴻海為輝達進入GB300世代最重要夥伴,取得最大訂單份額,主因鴻海集團資源高度垂直整合,成為承接輝達GB300 AI伺服器訂單的最大優勢。鴻海最新一代GB300伺服器已在測試中,下半年有望出貨。法人指出,因GB200與GB300架構相似,鴻海預期GB300量產爬坡進展將較前代順利,今年雲端網路業績將逐季成長,其中AI伺服器占整體伺服器營收預估超過五成。廣達GB200機櫃第2季已放量出貨,GB300正在測試與客戶驗證階段,預計9月出貨,也掌握相當大的訂單比重。由於輝達GB300與GB200推出時程相近,市場憂心GB200出貨動能是否因此遭壓抑,不過,廣達執行副總經理楊麒令認為,一階的大型CSP廠對大語言模型需求火熱,不太可能再等下一代產品推出。緯穎GB300伺服器努力跟著輝達的時程走,預計8、9月開始準備出貨,下半年AI伺服器出貨量將大幅成長。緯穎董事長洪麗寗表示,雖然在輝達首波Blackwell系列伺服器,並未如另外兩位競爭對手拿到較多份額,但在這過程中,也看到新市場商機及斬獲新客戶。英業達則鎖定較初階的B300平台,預計第3季底開始出貨。英業達指出,CSP客戶需求正向,目前已有部分GB200產品出貨給CSP客戶,後續也將跟著推出B300伺服器。
輝達(NVIDIA)的GB300 AI伺服器作為下一世代高性能AI運算平台,對鴻海等供應鏈廠商的營收與獲利帶來顯著影響。以下分析鴻海在GB300訂單中的角色及其對未來幾年營收與獲利的潛在影響:
1. 鴻海在GB300供應鏈中的優勢與角色
最大訂單份額:鴻海憑藉高度垂直整合能力(從晶片模組、組裝到水冷散熱系統等),成為輝達GB300 AI伺服器最大供應商。鴻海不僅負責GB300 NVL72機櫃的設計與製造,還提供關鍵零組件(如水冷板、快速接頭、匯流排等),占據供應鏈核心地位。
技術領先與量產優勢:GB300與GB200架構相似,鴻海在GB200量產中已累積豐富經驗,涵蓋設計、散熱、自動化與整合測試能力。這使得GB300量產爬坡進展預期較順利,有助於縮短量產時程並提升良率。
長期訂單能見度:鴻海AI伺服器訂單能見度已達2027年,包含來自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及主權AI計畫(如中東、歐洲)的訂單,總投資規模估計高達數千億美元。鴻海強調「訂單不是問題,產能才是問題」,顯示需求強勁。
2. 對營收的影響
AI伺服器營收占比提升:2024年,鴻海AI伺服器營收已占整體伺服器營收的40%以上,預估2025年將超過50%,全年AI伺服器營收有望突破新台幣1兆元。GB300下半年開始出貨,預計進一步推升雲端網路業務逐季成長,成為主要營收動能。
2025年營收成長預期:法人預估,鴻海2025年整體營收將實現雙位數成長,主要受AI伺服器與通用伺服器需求暢旺帶動。GB300的高單價(平均單價約6.2萬美元每台)與高需求將顯著提升鴻海雲端網路產品營收占比(2024年已達30%)。
全球市占率優勢:鴻海在全球伺服器市場市占率超過40%,AI伺服器領域更具領先地位。隨著GB300帶動AI工廠市場營收機會提升50倍,鴻海可望搶占更大市場份額,進一步推升營收規模。
3. 對獲利的影響
高毛利產品推動獲利成長:AI伺服器屬於高毛利產品,鴻海子公司工業富聯(FII)2022年伺服器業務營業利益率約4.1%,高於集團平均。GB300的高附加價值(涵蓋晶片模組、基板、散熱解決方案等)將進一步提升毛利率。2024年鴻海毛利率為6.25%,營業利益率2.92%,預期2025年因AI伺服器占比提高,獲利能力將持續改善。
2025年EPS展望:法人預估,鴻海2025年每股盈餘(EPS)可望達到13元,較2024年的11.01元(歷史新高)進一步成長,主要受AI伺服器出貨量放大與產品組合優化推動。
潛在風險:雖然AI伺服器業務獲利前景樂觀,但鴻海中國產能占比高(2022年底57%資產位於中國),可能面臨中美貿易戰與關稅風險。2025年若關稅政策趨嚴,可能增加出貨成本,壓縮部分獲利空間。
4. 未來幾年的長期影響
AI伺服器市場持續擴張:根據資策會MIC預估,2024至2027年全球AI伺服器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達24.7%,2027年達320.6萬台。鴻海若維持30%以上市占率,AI伺服器營收潛力可達1.2兆新台幣,占整體營收比重將持續提升。
多元化成長動能:除AI伺服器外,鴻海在電動車(預計2026年起放量)與資通訊(ICT)產品的布局將提供額外成長引擎。AI伺服器作為第二成長引擎,將與電動車業務共同支撐鴻海未來三年穩定成長。
產能擴張與全球布局:為因應GB300訂單需求,鴻海積極擴建美國休士頓等廠房,並導入人形機器人提升自動化生產效率。此舉不僅緩解產能瓶頸,還可降低對中國產能的依賴,長期有助於分散地緣政治風險。
5. 總結:鴻海憑藉與輝達的緊密合作、垂直整合優勢及領先的市場地位,成為GB300 AI伺服器最大贏家。2025年AI伺服器營收預計突破1兆元,占整體伺服器營收超過50%,帶動全年營收雙位數成長,EPS上看13元。長期來看,AI伺服器市場的持續擴張及鴻海的全球產能布局將進一步推升營收與獲利表現。然而,中美貿易戰與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仍需密切關注,可能對獲利造成短期波動。整體而言,GB300的量產與出貨將為鴻海未來幾年營收與獲利提供強勁動能,鞏固其在AI供應鏈中的龍頭地位。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