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6月8日 星期日

6月8日!中國與美國打關稅戰重要王牌稀土!


路透新聞說:中國發稀土臨時出口許可給美3大車廠,傳效期6個月。

為什麼稀土對美國來說這麼重要呢?

稀土元素是一組17種化學性質相似的金屬元素,包括鎧系元素、鈧和釔。雖然它們在地殼中並非特別稀有,但因其分佈分散、開採與精煉過程複雜且具污染性,導致供應鏈高度集中,特別是中國控制了全球約60%的開採與90%以上的精煉產能。以下是稀土重要性的原因:

高科技與汽車產業的關鍵材料:

稀土元素廣泛應用於製造高性能永磁體,如釹、鏑、鋱,這些是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及傳統汽車中電動馬達的核心部件。例如,一輛電動車的單電機可能需要約550克稀土元素,而混合動力車的鎳氫電池則需更多(約4.45公斤)。

汽車中的其他部件,如動力轉向、電動窗、剎車系統、座椅調整馬達等,也依賴稀土磁鐵。一輛豪華車的座椅可能包含12個稀土磁鐵。

若稀土供應中斷,汽車製造商可能因缺乏關鍵零組件而停產,例如福特和鈴木已因稀土短缺暫停部分車型生產。

國防與軍事應用:

稀土在國防技術中不可或缺,用於F-35戰鬥機(約900磅稀土)、維吉尼亞級潛艇(約9,200磅)、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約5,200磅)、戰斧巡航導彈、無人機及雷達系統等。這些設備依賴稀土製造的高性能磁鐵及電子元件。

中國對稀土的控制使其成為地緣政治中的戰略武器,限制出口可能影響美國及其他國家的軍事生產能力。

綠色能源與電子產品:

稀土用於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面板、LED螢幕、智慧手機、半導體及人工智慧伺服器的電容器。例如,釔和銪用於顯示器,鎘用於MRI掃描。

隨著全球向綠色能源轉型,稀土需求激增,供應鏈安全成為焦點。

醫療應用:

稀土元素如盧和釔用於癌症治療的放射性藥物及醫療雷射設備。中國限制出口可能影響美國醫療供應鏈,特別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治療藥物。

中國對稀土的控制與地緣政治影響

中國的主導地位:中國不僅開採60%的稀土,還控制90%以上的精煉及磁鐵製造。其他國家雖有稀土礦藏,但缺乏精煉能力,常需將礦石運往中國加工。

出口限制的影響:2025年4月,中國對七種稀土元素(釤、鎘、鋱、鏑、盧、鈧、釔)及相關磁鐵實施出口限制,需申請許可證。此舉是對美國加徵關稅的報復,導致全球供應鏈緊張。

汽車產業:美國三大車廠(通用汽車、福特、Stellantis)的供應商近期獲批6個月臨時出口許可,但許可數量有限,且申請流程繁瑣,僅四分之一的申請獲批。

其他影響:歐洲、日本、印度等地的汽車及高科技產業也面臨供應短缺風險,部分工廠已因庫存耗盡而停產。

路透社報導:中國發放臨時出口許可

根據路透社報導,中國於2025年6月批准了至少四家稀土磁鐵生產商的出口許可,包括供應給美國三大車廠(通用汽車、福特、Stellantis)及大眾汽車的供應商,許可有效期為6個月。這是自4月出口限制以來首批許可,顯示中國在美中貿易戰暫時緩和後(5月13日達成90天關稅暫停協議)略為放寬管制。

原因:此舉可能回應美國車廠及特斯拉等企業的遊說,以及歐洲、日本等地的外交壓力。

限制:許可僅限於特定客戶(如歐洲、越南客戶優先),且數量有限,無法完全滿足需求。美國軍工企業的許可申請可能仍受阻,因中國傾向限制對美國國防相關企業的供應。

影響:雖然臨時許可緩解了部分汽車製造商的燃眉之急,但供應瓶頸仍存,長期依賴中國的風險未解。

為何中國選擇有限放寬?

貿易談判籌碼:稀土是中國在貿易戰中的重要槓桿,通過選擇性發放許可,中國可施壓美國在關稅談判中讓步。

避免全面斷供風險:完全切斷稀土出口可能促使美國、歐洲等地加速發展本土供應鏈,長期削弱中國的市場主導地位。

國內監管需求:中國強調出口限制是為了加強對稀土走私及國家安全的監管,而非針對特定國家。

未來展望與挑戰

美國的應對:

美國正投資國內稀土供應鏈,如加州Mountain Pass礦場及德州Fort Worth的磁鐵製造設施,但預計2027年才能滿足國防需求。

川普政府已下令商務部研究減少對進口稀土依賴的方案,並考慮與澳洲、巴西等盟友合作,但短期內難以取代中國的精煉能力。

美國現有庫存僅能支撐數月,部分企業預計40到60天內將耗盡庫存。

全球影響:

歐洲正推動13個海外稀土項目,並計畫在2025年中前耗盡庫存後尋求替代來源。

日本投資澳洲Lynas公司,試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仍需中國原料。

印度計畫建立本土稀土磁鐵產業,但短期內成本高且進展緩慢。

挑戰:

稀土精煉過程耗能且具污染性,西方國家因環境法規嚴格,難以快速建立競爭力。

中國的技術優勢(如溶劑萃取技術)及低成本優勢,使其在全球供應鏈中難以取代。

結論:稀土的重要性在於其為汽車、國防、綠能及醫療等高科技產業的關鍵材料,而中國對其開採與精煉的近乎壟斷地位,使其成為地緣政治中的戰略資產。中國對美國三大車廠供應商發放6個月臨時出口許可,顯示其在貿易戰中採取靈活策略,短期內緩解汽車產業壓力,但長期供應鏈風險仍高。美國及其他國家需加速發展本土及盟友供應鏈,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否則稀土短缺可能持續威脅全球製造業及國防安全。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