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廣達股東會的重點整理,結合提供內容與網路公開資訊,涵蓋關鍵議題:
1. 2024年財務表現亮眼
營收與獲利:2024年合併營收達新台幣1.41兆元,年增30%,創歷史新高。稅後淨利597.02億元,年增50.5%,每股盈餘(EPS)15.49元,賺逾一個股本,為1999年上市以來最佳表現。
股利配發:董事會決議2024年下半年配發現金股利每股13元,為1998年配發16.8元以來第二高,現金殖利率約4.7%。
AI伺服器貢獻:AI伺服器需求強勁,2024年佔伺服器營收比重超50%,推升整體獲利,預計2025年比重將達70%以上,營收呈三位數成長。
2. 人形機器人:保守看待
林百里態度:對人形機器人持保留態度,認為其開發難度高、成本昂貴且市場需求尚未成熟,形容為「難做、又貴、又沒有客人」。廣達目前未正式投入該領域。
專注智慧製造:公司聚焦於智慧工廠的高精度機器手臂,結合AI演算法提升自動化效能,強調「special purpose」專用型機器人更具商業價值。
長期展望:林百里笑稱20年後人形機器人發展「超出想像」,因技術與成本挑戰大,落地應用仍需時間突破。
3. 量子電腦:潛力巨大但處初期
技術挑戰:量子電腦模擬與計算能力與傳統電腦不同,需新思維與創新策略,目前應用仍處「初期階段」。
投資布局:廣達已投資美國量子科技公司Rigetti Computing(約11.3億元,302萬股),並考慮與中科院等國家級機構合作開發。
應用前景:林百里看好量子技術在醫療與工業領域的潛力,強調結合實際應用是未來關鍵。
4. 美國製造:樂觀但務實
樂觀態度:林百里對美國製造前景持樂觀看法,廣達在美國製造經驗豐富,客戶滿意度高。
成本挑戰:強調iPhone與筆電(NB)在美國製造「一定虧錢」,因成本高且經濟效益低。
產能規劃:若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廣達考慮擴大美國產能,但會謹慎評估全球經濟與關稅影響。
關稅與匯率:美國對等關稅7月9日到期,林百里認為政府會逐漸明瞭哪些產品適合美國製造。廣達以美元收入與支出為主,匯率影響有限並有避險措施。
5. 自駕車:穩健獲利與市場看好
研發成果:廣達在自駕車領域投入多年,已開始獲利,團隊布局成效顯著。
市場展望:林百里預估自駕技術將改變傳統產業格局,技術成熟將為公司帶來新增長點與競爭優勢。
6. 智慧醫療:長路漫漫但潛力高
發展挑戰:智慧醫療進展緩慢,因醫療裝置認證時間長,單靠AI軟體不足,需提供硬體到軟體的整體解決方案。
策略布局:廣達鎖定智慧汽車、智慧製造、智慧醫療三大AI主軸,已進軍美國市場,開發完整醫療系統而非僅AI演算法。
長期目標:林百里坦言醫療產品需「十年磨一劍」,認證與臨床實驗耗時,但利潤潛力高,團隊將持續努力。
7. AI與伺服器:核心成長動能
AI伺服器展望:2025年AI伺服器營收比重預計超70%,HGX伺服器與一般伺服器支撐成長,法人預估2025年EPS達17.81元,目標價338元。
與輝達合作:廣達與輝達(NVIDIA)合作緊密,輝達首台超級電腦DGX1由廣達打造,GB200伺服器出貨預計2025年第三、四季放量。
產品組合:2023年營收比重為PC類43%、伺服器35%、非PC類25%(含智慧醫療、車用電子等)。2025年筆電出貨預估個位數成長,佔總營收比重降至20%。
8. 企業創新與長期願景
研發價值:林百里強調「研發是廣達的價值」,每項產品開發週期超十年,需「十年磨一劍」才能獲利,挑戰與機會並存。
全球競爭:面對不確定經濟環境,企業需持續創新以保持領先,技術優化將為社會帶來更多益處。
股東信心:林百里在股東會中罕見鼓勵股東多買廣達股票,顯示對未來成長動能的強烈信心。
9. 其他重大事項
財報細節:2024年第三季毛利率7.33%(年減0.78%),因AI伺服器出貨量增導致存貨成本上升,但營業利益率升至4.61%,EPS 4.32元,創單季新高。
投資動向:2024年8月公告發行最多10億美元可轉債,顯示追求成長的資金需求。
產能擴張:2025年3月子公司Quanta Manufacturing Nashville, LLC租賃美國田納西州廠房(570千平方英尺,租期73個月),強化北美布局。
總結
廣達2025年股東會展現了公司在AI伺服器與智慧製造的強勁成長動能,同時對人形機器人持保守態度,專注高價值專用機器人。量子電腦與智慧醫療雖具潛力,但發展仍需時間。林百里對美國製造與自駕車樂觀,強調長期研發與創新是廣達的核心競爭力。2024年亮眼財報與高股利政策進一步強化投資人信心,2025年AI伺服器與多元化布局將持續推升業績。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