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中央銀行最新經濟預測,雖對2025年經濟成長率看法維持3.05%不變,但下半年平均成長率低於1%。央行也點出5大不確定性牽動台灣今年經濟表現,尤其台灣對等關稅最終稅率相對其他競爭對手國的差距,將影響出口產品競爭力。央行19日舉行第2季理監事會,為了審慎因應未來美國關稅政策的經貿不確定性,決議利率維持不變、連5凍。央行另提供新聞資料說明經濟展望。經濟預測方面,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05%,與3月預測相同,但細看各季表現,上半年受惠於拉貨效應,經濟成長優於預期,平均為5.49%,下半年降至0.78%。央行坦言,今年經濟不確定性仍多,主要機構對台灣2025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多低於3%,而且今年存在5大不確定性,美國關稅等政策後續發展與台美關稅議題的談判結果,主要經濟體央行貨幣政策未來走向與美國財政赤字惡化的擔憂,中國大陸經濟情勢變化,地緣政治風險與極端氣候,必須審慎關注。關稅方面,央行指出,美國關稅政策反覆不定,衝擊全球消費及投資信心,現階段各國與美國仍在進行關稅談判,加上對等關稅合法性爭議,使全球經貿政策具高度不確定性,加劇股匯市動盪與影響企業投資意願。央行認為,後續談判結果將牽動全球供應鏈版圖加速重組,若談判無果,貿易僵局恐延長。另一方面,央行提醒,台灣對等關稅最終稅率相對其他競爭對手國的差距,將影響台灣出口產品競爭力;而美國針對半導體及其下游產品啟動232條款國家安全調查,如果後續美國對半導體與資通訊等產品加徵關稅,可能推高最終產品售價,使需求減緩,進而衝擊台灣資通訊產品出口表現。主要經濟體央行貨幣政策方面,央行認為,未來主要國家貨幣政策調整步伐,可能因國際經貿情勢變化而改變,牽動未來國際資金流向;另外,如果美國通過減稅法案,財政赤字擴大,恐衝擊持有美國資產信心,影響全球股匯債市穩定。
A大回答:目前誰都不知道7月9日川普會對全球世界課徵怎樣的關稅,所以大家看到鴻海法說會中劉董營運預測或是央行對經濟預測都會把這不確定因素考慮進去,對鴻海及央行來說,一定不可能直接了當的預測川普不會去課關稅,一定就是會採比較保守的看法去估接下來的經濟預測,對川普來說,他希望聯準會快一點降息,這樣就能減輕美債利息的支出,但川普另一方面又希望透過關稅去增加政府收入,這兩件事是矛盾的,對聯準會來說,他們最在乎的就是通貨膨脹率,川普對全球課徵了10%的關稅,這些費用鐵定是會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的,當美國物價上漲,這等於就是聯準會最害怕的通貨膨脹又死恢復燃,對川普來說,他覺得自己有能力把石油價格打下來,透過關稅帶來經濟不確定因素,這樣通貨膨脹率就會下降,聯準會就會降息,但川普就是太天真了,只要聯準會降息,那資金又會往市場中跑,就會加速通貨膨脹的發生,現在市場看到聯準會主席這麼強硬的不降息,所以就是預期性心理不會通貨膨脹,這就能更有效的讓通貨膨脹率被壓制住,因為川普對全世界的關稅稅率還沒有塵埃落定,鬼才會知道川普最終的關稅政策是什麼,對川普來說,他透過這種令人捉摸不定的關稅政策增加自己的談判籌碼,川普就是會視情況去決定關稅政策,這時搞笑了,聯準會怎麼可能把會不會通貨膨脹壓寶在一個瘋子川普手上,對聯準會來說,自己能掌控的才是最實在的,如果聯準會不降息,那通貨膨脹就會被壓制住,這時不論川普關稅如何不確定,那和聯準會都沒啥關係,對聯準會來說,他就是能壓制住通貨膨脹,他們也不用去管川普是不是真的要課徵很重的關稅,如果我是聯準會主席,我也是會希望押寶在我有信心的工具上,怎麼可能完全把自己成功或失敗押在一個瘋子川普身上,川普現在講話就和放屁一樣,之前我們都不相信中國說了什麼,現在很多關稅政策的消息,我們都不相信美國說了什麼,一定要再去看中國說什麼來確認,美國被川普搞成這樣,其實也真的是算很悲哀。新聞說: 房市版違約交割!7年級生被「建商貸24期0利率」吸引下場曝,不少預算有限的購屋族,會選擇購買預售屋產品減輕付款壓力,不過,台中一名7年級生日前看中一間預售屋,加上建商透過代銷祭出「10%到交屋、10%建商貸且24期0利率的促銷方案吸引」,怎料下定總價2800萬的房子後,建商在取得使照後便取消當時優惠,要求該買家「補足10%、300萬的費用」。根據《東森新媒體Ettoday》報導,台中一名7年級購屋族,在去年7月看中一間預售案,在賞屋過程被提供的「建商10%到交屋、10%建商貸且24期0利率」的促銷方案吸引,下訂一間總價2800多萬元的預售屋。該買家繳交頭期款10%約300萬元後,近期無預警收到建商通知,要在使照取得的期限內,再補足10%頭期款。該買家不滿表示:「當初我就是看中頭期款10%可以以24期無息的優惠,才會下訂這間房,當時代銷業者也都說可以,但現在卻要我們在8月就補足約300萬元。」她續指,業者解釋當時沒人知道會發生限貸令,因此只能按照合約走,要求補足款項。若消費者在期限內補不足10%,視同違約將會扣除已繳價款。對此,正心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所長黃朝閔認為:「建商過去在促銷時,都是用口頭承諾,在企業跟消費者資訊不對稱之下,建商應該有責任要協助消費者處理。」不少網友看完後表示「 當初有壓在合約上就走法院了」、「沒寫在合約裡那就是任人宰割啊」、「怎麼可能300萬拿不出來,只是不爽拿而已吧」、「買2800的拿不出300?」、「就算買得起2800的房子,也不代表可以馬上拿出300萬現金吧。很多人買預售屋都這幾年前都砸在自備款了,突然要拿300」、「建商出事情一定先自保,還一堆人相信建商不會讓自己的案子出事」、「這絕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