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

6月29日!是否該複利再投入鴻海增加張數?

頻道網友fiona提問:A大您好,請問若有額外的獎金收入,會建議繼續加碼鴻海,還是先償還股票質借貸款(沒有維持率問題)?

A大回答:其實就是看你股票的張數,要是你僅有十幾張,幾十張,一百張,距離你認為財富自由的距離還有一點遠,那你就是複利再投入,每一個人對自己財富自由的定義不同,有的人覺得一千萬就夠了,有的人覺得至少要兩千萬,有的人要三千萬,有的人要五千萬,甚至有的人要一億以上,那就看你財富自由的定義,要是你想要有三千萬的資產,現在你才100張鴻海,那你拿到股息,薪資,獎金等當然就是要複利再投入,當你複利投入時,這等於就是自然避險,我這樣說好了,原本妳有100張鴻海,價值1600萬,你借了800萬,這樣是借五成資金,這樣的槓桿不會很大,這樣你等於就是有150張的鴻海,當你複利再投入時,也就是薪資,獎金,股息再投入,也許你就是會變160張,165張,170張,當你手上的張數愈多,你可以把股票當成抵押品,這樣你的槓桿等於就是降低了,這是不是很好理解呢?你就是多了20張股票,這二十張股票價值320萬,原本你是有1600萬借800萬,後面複利再投入二十張,這樣等於是1920萬借800萬,原本你槓桿是開五成,當多買了二十張現股後,等於是槓桿變成41.6%,這也是我之前和大家說的自然降槓桿,我在2020年使用個人信貸,2021年使用股票質借,我是不會買了後借錢,接著借了錢後再買,我就是2021年用股票去借了四成的錢,接著2021年,2022年,2023年持續的複利再投入,隨著我手上得現股愈來愈多,那等於我的槓桿就愈來愈低,當我覺得我的資產足夠時,我就會停止複利再投入,也許就是開始去慢慢償還股票質借的借款,我個人建議你如果想要靠投資退休,最好就是等張數足夠後再測試三年,也就是你覺得自己要有300張才夠退休,你就存夠300張,這時就算你有300張了,你還是持續工作三年測試一下自己心裡面的變化,這三年的薪資你可以都不要動,你看是否可以靠股息收入過生活,當三年後你覺得股價波動不會影響到你的自我心理面,也確認每年的股息能支付你日常的生活,這時你就能退休了,這樣的好處就是你多了三年的薪資,這三年的薪資可以當你的備用金,也可以償還個人信貸及股票質借的錢。

我發覺一些退休沒有現金流的網友,他們的內心會忽然變的很脆弱,一來是太閒,二來是沒有現金流,因為太閒就會一直在那想東想西,常常內心戲一堆,要是你沒有每個月現金流進帳,這也有可能會造成你的自我心理面壓力,我建議大家做的事一定是有道理的,因為我看過很多不同的網友演過不同的內心戲,一些自以為是,覺得自己退休後才要投入三千萬領息的人,這種人失敗機率是最高的,一來他根本沒有投資過這麼多金額的經驗,二來退休後沒有現金流,這就會讓他的壓力山大,第三是太閒了,每天就在那胡思亂想,最好的投資策略就是你還在工作,還有現金流收入時,你就要先去習慣持有股票的經驗,你可以逐年的提升自己的張數,然後觀察自己是否會有壓力,大家要記得一件事,股市中永遠不缺大事件,你在持有股票的幾年間,你會遇到無數的大事件,這等於就是給你很好的機會磨練,當你還有工作及現金流收入時,你的壓力會小很多,你在投資的過程中,盡量做到大智若愚,不要常常在那想要低買高賣,覺得除息前會有一波行情,除息後會下跌,不然就是7月9日會下跌,有的則是覺得川普要課半導體關稅會下跌,大家看從4月11日以來,很多散戶是認為4月中到4月底川普會課半導體關稅的,結果到現在有課徵嗎?沒有,完全沒有,指數都從兩萬點漲到22580點了,還有一些人認為7月9日川普要恢復全球對等關稅,覺得自己能去撿外資群及主力的屍,等了幾個月後,股市都漲到22580點了,以上的例子就是和大家說,你覺得有低買高賣的機會,其實發生及沒發生的機率是各半的,當初我判斷川普是不會去課徵半導體關稅的,我也覺得美國和中國和談機率大一點,但那時我敢和大家說百分之一百確定嗎?我當然是不敢的,我是說兩者發生的機率都是有的,如果你要玩短線,那就是一場賭注,要是你做價值投資,反正每隔一個月,一季,一年,鴻海就賺一元多,三元多,十四元多,時間拉的愈長,你賺的愈多,投資一筆資金後退休需考慮包括,1、先持續工作測試三年的期間存備用金,2、觀察這三年股市波動對心理面的影響,3、驗證是否能靠股市生活無憂及胡思亂想,4、測試退休後是否會太閒引發其他問題,5、多方參考別人意見是否有沒想到的支出,6、在職場中就盡力而為正常的上下班,7、確保沒工作時槓桿不會造成壓力。

一般討論區網友分享:幫小孩無腦存股18年,小孩出生後,就開戶了!每年小孩壓歲錢、夫妻兩人領的微薄年終,每年存一點一點進去,159%換算下來,平均每年才8%多,也沒多厲害,但這麼多年來好像也沒提心弔膽過,本來自以為是股神,自己多年存款結果虧到現在只剩10張國泰,還好孩子的帳號是無腦亂買,只進不出,也不敢亂動,孩子的錢,保守起見,因為電子業看不懂,所以剛開始都沒買電子股,只買自己身邊看得到的,2005年買第一張華南金,因為長官說他台灣土地很多,不會倒閉,平時吃桂格燕麥,所以2012買一張桂格,平時剪頭髮阿姨說她買很多長榮海,2011買了一張長榮海,家裡警衛是中興保全,2013買了一張中保科,平常都會去小7買咖啡,2010買了一張統一超,感覺每買一杯咖啡,有0.0000001元會回到自己身上,爽就好,組合裡賺最多的,就是2020年9月疫情最嚴重時,那時總覺得身為台灣股民,沒有台積電怪怪的,終於就大膽用存的股利買了第一張電子股,還有很多隨便亂買的股票啦,因為都一張,根本也不怕哪家突然倒閉了,也從沒去關心,就莫名其妙的存到現在,如果有小孩的,可以試試,小孩的帳號,比較不會手賤去動他,這篇文沒有要炫耀,因為報酬率也沒多好,只是給大家參考,18年來每個股票都有一個故事背景,例如我常吃摩斯漢堡,結果套牢到現在,孩子從小時候,我就常舉這些例子,例如:麵包是麵粉做的,我有幫你買做麵粉公司的股票,所以買的這20元麵包,有一點點點,錢會再賺回來,(孩子常忙著吃漢堡、麵包、喝牛奶、吃Buffet,誰理你。)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