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說:臺灣證券交易所與富時國際有限公司合編的臺灣指數系列及臺灣高股息指數成分股定期審核結果,富時羅素公布臺灣50指數、臺灣中型100指數、臺灣資訊科技指數、臺灣發達指數及臺灣高股息指數審核結果。相關成分股納入及刪除變動將自2025年6月20日(星期五)交易結束後生效(亦即自2025年6月23日(星期一)起生效)。如有指數成分股在下次定期審核前之期間被刪除,將以本次候補名單遞補,候補名單自即日起生效。臺灣高股息指數自指數審核生效日起之連續五個交易日為指數定期審核過渡期,此期間每檔股票之權重採用過渡期間權重,過渡期間生效日為2025年6月23日、24日、25日、26日和27日。
富時羅素依據2025年5月26日資料審核結果:
1、臺灣50指數
(1) 成分股納入:台光電。
(2) 成分股刪除:欣興。
(3) 候補名單:亞德客-KY、彰銀、長榮航、川湖、新光金。
2、臺灣中型100指數
(1) 成分股納入:大成、亞翔、欣興。
(2) 成分股刪除:台光電、台玻、裕隆。
(3)候補名單:智易、群益證、群電、復盛應用、國產、潤弘、崇越、裕民、慧洋-KY、洋基工程。
3、臺灣資訊科技指數
(1) 成分股納入:無。
(2) 成分股刪除:無。
4、臺灣發達指數
(1) 成分股納入:大成、亞翔。
(2) 成分股刪除:台玻、裕隆。
5、臺灣高股息指數
(1) 成分股納入:凱基金、寶成、信邦、台新金、統一。
(2) 成分股刪除:台光電、興富發、材料-KY、南亞、陽明海運。
A大回答:今天很多大型權值股尾盤都爆大量,就會有人在那猜什麼主力或外資群要幹大事,其實單純就是手續費永動機之富時指數在做調整,今天最後一筆台積電及鴻海都被向上拉抬了1%左右,台積電今天成交57711張,最後一筆就成交了38600張,鴻海成交58171張,最後一筆成交34678張,今天早盤整天的成交都不如最後一筆成交量大,鴻海最後一筆成交量就是佔了今天總成交量的三分之二,昨天鴻海無緣無故跌兩元,今天最後一筆向上拉抬1.5元,反正7月9日前是不會有什麼大行情的,全球恢復對等關稅的事件就擺在那,最近又有伊朗及以色列事件,最近的行情就是小打小鬧,外資群及主力也很難在這種小打小鬧行情中賺到錢,大家應該知道前幾天元大台灣五十做了分拆,把一張拆成四張,也就是原本股價188.64元,拆完後就剩下47元,記得很多年前,那時市場流行著0050的股價只要低於50元以下就是買進,所以當元大台灣五十做完分拆後,很多散戶就是眼睛閉著就買,覺得是送分題,這就造成0050分拆完後被買到溢價,外資群就爽爽的把台灣五十成份股換成0050賣給散戶,接著再去買台灣五十成份股,這樣就能套利,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當某一檔ETF買氣很強時,也就是交易不再是僅是二級市場,所謂的二級市場就是像鴻海發行了1389萬張股票,不論外資群,主力,法人,散戶,投機客,短線客,當沖客如何的買來賣去,鴻海就是僅有1389萬張股票,不可能再變多,但是ETF就不同了,要是很多散戶買的很積極,這時投信收到錢就會讓自營商去發行新的0050出來,這就會造成0050的規模變大,本來是5000億變6000億之類的,當0050的規模變大,富時指數調整時,自然就是會去買台灣五十中的五十檔成份股,這就是為什麼台積電及鴻海最後一筆會拉尾盤,因為0050的規模變大了,之所以0050規模會變大,原因是0050分拆後股價在50元以下,對很多散戶來說,0050只要是50元以下就無腦買,大家也許會覺得很搞笑,會覺得0050又不是因為股價下跌而變成50元以下,覺得散戶怎麼會這麼不理性,其實散戶在股市中本來就是憑感覺及憑直覺,他們就是喜歡跟著感覺走,當0050股價一直在50元以下,這就會吸引更多的資金進駐,這對第一大權值股台積電及第二大權值股鴻海就是好事一件,之後就是會有來自於0050的資金買盤。
看一下投信今天買超的情況,買超鴻海12280張,買超台積電3949張,今天投信買超的都是台灣五十成份股,這就是散戶買了一大堆0050造成的,我個人覺得市值型ETF算是比較正派的ETF,在調整持股時都不會換一大堆的持股,重點是調整的比例也很小,例如台灣五十成份股的前四十大成份股,也許就佔了整個ETF規模的90到95%,每一次ETF調整持股時了不起就是換掉41名到50名,這樣調整持股的比例就很低,一些沒良心的高股息ETF,規模3000到4000億,他們敢一口氣換掉三分之一,甚至是二分之一,等於就是調整1500億到2000億的資金,光調整一次的手續費投信就賺到懷疑人生了,另一個重點是調整持股會讓踢除的股票股價大跌,納入的股價大漲,這樣的壞處是ETF在賣時不容易賣到好價格,在買時也容易追高,去年我就一直和大家說高股息ETF接下來會爆雷,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高股息ETF爆雷的愈多,現在投信又開始在比較正派的市值型ETF發力,之前高股息ETF發行時很多人買,接著從每一年配變成半年配,接著季配,最後月配,一開始高股息ETF的發行價很高,後面改到15元一股,再來改成10元一股,每一次新的花樣都有不少散戶入坑,最後騙不到散戶後,就開始找市值型ETF發行,先是發行每股10元的市值型ETF,最近又把元大台灣五十分拆成四份,讓元大台灣五十ETF的股價低於50元,對很多投資者來說0050只要股價低於50元就是無腦買,很多散戶是不懂200元的0050買200股一樣是僅需4萬元,他們只知道分拆後一股47元,這樣買一張僅需要四萬七千元,最近很多散戶無腦買0050,這就造成0050的規模變大,自營商就要賣0050給散戶,然後自營商把錢給投信去買台灣五十成份股,所以大家才會看到投信大買了很多台灣五十成份股。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