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股東會揭示了公司對產能、營收、新技術發展、訴訟狀況及未來展望等多方面的見解與規劃。
一、產能與營運狀況
產能利用率:公司預計第二季和第三季的產能利用率將會拉高,目前已接近滿載,難以再往上拉升。然而,第三季新機備料的需求有可能再次推升產能。海外生產:先前法說會曾討論的海外生產情勢,客戶端目前似乎已沒有再追蹤此議題。自建廠房與租賃廠房:公司現有11座自建廠房。租賃廠房的部分,已收掉一個,目前還有兩個在租賃中,會依據動態需求進行調整。
二、財務與營收展望
新台幣匯率影響:新台幣升值對獲利影響顯著。大立光的應對方式是將現金和美金各持一半以分散風險。若以單月計算,新台幣升值可能導致獲利影響約4%至5%,毛利率影響約5%至6%。
月營收預期:6月營收預計會比5月好。7月營收會比6月好,因6月屬於初期備料,而7月、8月才是真正的大量生產期。一般而言,8月會比7月更好。
下半年展望:下半年通常會比上半年好。然而,董事長個人表示他本來就都不樂觀。研發費用:今年的研發費用是否會比去年成長,需要等到年底才能確定。資本支出:公司目前沒有公布明確的資本支出金額。
三、新技術與產品發展
塑膠鏡頭與玻璃鏡頭:雖然P-lens已送樣許久,但目前市場上客戶仍偏好使用玻璃鏡頭。摺疊手機:摺疊手機的鏡頭規格有所升級,例如光程拉長以實現更高倍數。公司在客戶端的開案數量有增加。市場預估未來滲透率可能達20%至25%。智慧眼鏡:公司對智慧眼鏡的看法相對保守,但只要客戶有開出規格,都會嘗試。過去智慧眼鏡規格曾開得很高但銷量不佳。如果智慧眼鏡主要功能不是拍照,鏡頭規格就不會高。拍照功能仍主要仰賴手機,因此高規格鏡頭仍集中在手機上。車載鏡頭:車載鏡頭有新專案持續接案並出貨,但出貨量仍相對較小。金屬鏡頭與臉部辨識:使用Metalens進行臉部辨識是相當合理的,且可能成為未來主流趨勢。它有機會取代傳統的紅外線發射與接收模組。AI與機器人應用:工廠生產導入AI:大立光在工廠生產中已導入AI,例如利用大數據進行管理與控制。公司所指的機器人並非大眾所認知的Nvidia那類,而是工廠生產中的機器人應用。機器人視覺模組:公司表示,人形機器人視覺模組今年底有機會出貨,客戶為國外廠商。工業手臂也有專案,但尚未量產。機器人鏡頭規格:目前機器人開出的規格不高,若維持此規格恐引發激烈競爭。公司認為這是一個入門級的產品,未來發展仍需觀察規格變化。機器人相關產品目前傾向在台灣生產。未來機器人鏡頭需求:未來機器人若要實現遠距離移動中的測距,其鏡頭規格將會非常高,需要光學變焦和自動對焦功能。這將更接近傳統光學設計,而非軟體功能。非手機領域:非手機領域的高規格鏡頭需求,公司由於涉獵不多,了解有限。
四、法律訴訟
專利訴訟:競爭對手會利用媒體和外交手段來影響官司以獲取利益。大立光對此表示無奈,認為對方會在股東會前夕發布訊息,用心明顯。公司並不擔心輿論影響官司結果,並尊重司法程序。公司相信員工不會無故做出侵害智財權的事情,除非是被利用。和解與撤告:與同業的專利訴訟已達成和解,因此對方撤告。客戶是否有介入其中,則不便透露。
五、轉投資與新事業
大根光學:大根光學是將玻璃、車用和模組業務分拆出來,以避免資源在集團內部競爭。目前尚未明顯獲利,仍在「蹲馬步」階段。大根光學與大洋初期都曾虧損很長時間,但目前皆已獲利。大立美與隱形眼鏡:大立光對大立美僅為轉投資,不清楚其具體營運狀況。隱形眼鏡業務需要廣告推廣,目前已開始獲利。其他轉投資:除了大根光學和大洋之外,目前還沒有看到其他轉投資有望快速實現獲利。公司傾向將這些子公司納入集團,目前沒有IPO的計畫。負極材料:公司與工研院合作的負極材料項目,目前已有送樣。但其材料成本非常昂貴,難以普及化,僅適用於需要極快充電速度的利基市場。他們仍在開發以降低成本。
六、價格趨勢
鏡頭價格目前與過去差不多,下半年新機的規格和價格變化不大,新機規格當然一開始會高一些。
七、公司治理
邀請財務背景董事:公司邀請前董事長回任董事,主要是因為他有財務背景,而公司內部較為欠缺這方面的人才。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